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张爱玲好译

15-11-2016 03:21 PM| 发布者: 佳礼编辑 | 评论: 0

摘要: 或许,翻译是写作者的功课,而不是读者的。有些作家建议写作者一生必须翻译一部长篇小说,藉此进入“作者”的血脉肌理,了解一部作品必须的结构,语言,情思⋯⋯就像学写字时的临摹字碑。
张爱玲好译



最近卜狄伦得诺贝尔文学奖李安纳柯翰逝世,不免有些译文出现在报纸与网络。有朋友认为,这些英文浅白,其实无须中译。

说得有一点道理,只是一点而已。因为只在脸书说得通,脸书是同一频道者并存,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所在。你不懂英文就不看吧。不像报纸,须要面对众多读者,一样米养百种人。

李安纳柯翰的英文尤其难译。他的英文生活化,浅白而诗意。“说句像人说的话”,也就是每个字都明白但不晓得他说什么。例如诗集《渴望之书》(Book of Looging),找来一大堆作者抽对翻译,中英并列(多像从前的《读者文摘》。)读者不由自主先读原文,中译那一面,如果不是当成“非此必要时”的备用字典,就只反映“有些东西实在是不能译的”而已。

或许,翻译是写作者的功课,而不是读者的。有些作家建议写作者一生必须翻译一部长篇小说,藉此进入“作者”的血脉肌理,了解一部作品必须的结构,语言,情思⋯⋯就像学写字时的临摹字碑。张大千因然是水墨画大师,同时也是做假画高手。

写小说也免不了这些“临摹”吧?

既然提到“翻译问题”,引起的“幽思”。特地去找了张爱玲的译作来看;这一本书译了两个小说,一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另一是玛乔丽劳林斯的《鹿苑长春》删节本——当年我读得滚瓜烂熟。如今再次阅读,还是不免惊叹:张爱玲的文字是那么好;好得不由令人怀疑,好些人翻译如此不堪,或许因为中文不好,而不是英文不行。

我当年读的《鹿苑长春》与《老人与海》都是“今日世界”版本。薄薄一本书,一本才块多两块,很便宜。“今日世界”当年是美国国务院的宣传机构,除了在冷战的年代推行民主精神,不小心也造就了别树一帜的《读者文摘》文体(说是“今日世界”文体亦可。)多读这些译文,除了提高眼界品味,其实也大大提升了中文水平。
16

10

生气
13

惊讶
9

难过
10

好笑
17

无聊

刚表态过的朋友 (75 人)

  • 赞

    匿名

  • 难过

    匿名

  • 难过

    匿名

  • 好笑

    匿名

  • 赞

    匿名

  • 生气

    匿名

  • 无聊

    匿名

  • 难过

    匿名

  • 惊讶

    匿名

  • 赞

    匿名

  • 好笑

    匿名

  • 赞

    匿名

  • 赞

    匿名

  • 难过

    匿名

  • 赞

    匿名

  • 无聊

    匿名

  • 生气

    匿名

  • 惊讶

    匿名

  • 无聊

    匿名

  • 无聊

    匿名

  • 惊讶

    匿名

  • 无聊

    匿名

  • 无聊

    匿名

  • 惊讶

    匿名

上一篇:顾西蒙《号外》下一篇:想像的動物

ADVERTISEMENT


最新评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6-2024 06:27 PM , Processed in 0.038889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