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竞争越渐激烈,有人常说,即使有一技之长也难以生存,必须多元化地伸展触角,在环境中求存。 也因此,促使现代父母迫切为孩子张罗,在他们呱呱落地前就计划学前准备,待他们稍微长大上学后,则安排他们上补习班或课外活动,如此费心思,求的是他们成人后可有所成就。 古语的“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充分体现出现代父母的心情,让他们多学习固然是好事,可是过于急促,甚至仅注重学业成绩,是否弄巧反拙? 曾任港大教育学院院长、副校长,香港大学荣休教授程介明坦言,返璞归真,应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地学习,即有充裕的学习经历,不在乎已经学了什么、讲究他们未来的不断学习、不在乎他们有多少成功,讲究的是他们有没有成败的经验等。 为了应付成绩而“学习” 谈及许多人因为应付成绩而学习的现象,程介明接受《佳礼佳人》电邮访问时,以坚定的语气说,这是负面的,也是华人的一种恶习。 “大家也许都唱过曾朗诵《读书郎》,每一句都精要地道出了华人社会的教育观念。’只怕先生骂我懒’、’无脸见爹娘’,学习的动力,都是外在的(Extrinsic Motivation)。为什么要学习?学些什么?怎样才算学得好?学生其实都不知道,家长也不知道,有时候甚至教师都不讲究。” 他解释,大家完全把学习的成败建在“成绩”上面,因为那是大家公认的成败“符号”或“标志”。在古代社会,“唯有读书高”,就看门生的文章、殿试,也是看符号。渐渐地,人们只知道符号,就不看内涵了,把学习原来目的都忘记了。 他举出一个极端的例子,有位初中一的孩子英文默书很高分,可是现场读默却一定零分,最后发现这位孩子在小学六年内,不曾开口念英文,仅靠硬背字母获得高分,什么都没有学到。他不讳言,“这是教育的惨事!” “我们的教育,太多的经济因素,太少的人性因素;那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全社会应该逐渐累积和加深基本理念。这就需要细水长流,大家都努力研究下一代的学习,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如何才算学得好?” 他说,孩子应尽早学习第二语言,是对大脑的开发极为有利,不是为了多说一种语言、他们识字应以应用为起点,让孩子主动去建构自己的词汇、学习的评核,应著重学生运用知识去设计、制造、创新,而非是评估他们拥有多少知识。 程介明强调,光是批评过去与不满现状,是没有多少积极意义的,大家应把焦点放在学习上。
|
Mr.Bean 发表于 5-9-2017 10:57 AM
很多时候学校里教的跟社会上用的根本没多大关联,比如一些什么代数,集合论,几何学,这些古里古怪的科目简直浪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学的,到了社会工作的时候这些古里古怪的学科根本用不上!读书与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