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与许斗达聊天,还不知道 “东方人文艺术馆” 和 “奇美博物馆基金会” 出版了这样一本好书。原作者名叫Johan Idema,翻其履历,或者可以简称是艺术界的创意人吧;或者,这是货真价实的文创工作者。
我不懂在马来西亚,常去逛画廊的人有多少? 有个时期我常逛画廊(我做过两本艺术杂志的主编,其中一本只办了一期。)常常是开幕人多的场合,拿本场刊,一幅幅画之间边走边看,有时停下或坐下来,定神细看。至于到底看得出什么来,得看个人修为。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这本《爱上美术馆》却是教人怎样逛美术馆。就像《怎样用电脑》的傻瓜手册一样,言浅意骇,是一本工具书,教“消费者”怎样用“美术馆”这个工具。不只是教你怎样“逛”而“美术馆脚”不会累,不只教你怎样看博物馆的一切一切,留言簿,解说标签,椅子(劝你带自己的折椅),与你一同观画的陌生人等等。换言之,是艺术品怎样通过“美术馆”这个载体,与观者心灵上的“互动”。 Johen Idema甚至教导读者如何“消化”所看到的艺术经验——去美术馆的餐馆。是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中场休息的时间,好让堆进牛角尖的心灵,有个释放的时空。我们常称文学艺术为“精神粮食”,可它与“肉体粮食”其实关系密切。 读这样的一本书,比读厚厚的一本美学理论得益更多。换一个说法,这本书是“即食”的,稍微有美术经验,翻两下就获得知识,也就得到乐趣。在这个艺术定义模糊的时代,许多勤逛美术馆的人,甚至“艺术家”本身,有时都难以“鉴赏”或定义一幅作品。不过,看画难道真的那么难吗?书中教你以小孩的直接赏画(小孩是最不会先入为主的了。)教你拿Bad Art Museum(是,世界上的确有这样一个美术馆,专收藏坏艺术)的作品来作比较,教你一眼看到就讨厌的作品,怎样再看得出来它的好处。 阅读的时候,得到知识,心里会觉得开心的。这就是那么一本充满“知趣”的小书。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