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佳礼资讯网 首页 佳礼网 时事 查看内容

WWF:过度捕捞‧大马92%水产资源没了

6-11-2013 11:14 AM| 发布者: 佳礼编辑 | 评论: 10|原作者: ac2000

摘要: 大马还有多少海鲜供人们享受?大马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环境保护总监顺达里博士指出,自1971年至2007年,我国已失去接近92%的水产资源,她呼吁公众使用《海鲜选择指南》,避免食用诸如龙虾、鱿鱼、软 ...
(吉隆坡9日訊)大馬還有多少海鮮供人們享受?大馬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環境保護總監順達裡博士指出,自1971年至2007年,我國已失去接近92%的水產資源,她呼吁公眾使用《海鮮選擇指南》,避免食用諸如龍蝦、魷魚、軟殼螃蟹、海參等已被過度捕撈的海鮮品種。



  • 由Trapia有限公司生產的天猛莪湖非洲魚是大馬首個受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認證的海產。(圖:星洲日報)


她今日在“拯救我們的海產(Save Our Seafood)運動2.0”推介禮上說,我國約有100種市售海鮮,其中被過度捕撈的品種從2010年的44%增加至52%。
她也說,馬來西亞的海岸線全長4千192公里,海產豐富,消費者應多食用本地海產,以減低生態足跡。
“大馬漁業迫切需要恢復水產資源的措施,否則漁業的崩潰將導致糧食危機,進一步削弱國家經濟。”
她指出,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對我國影響甚大,因為大馬是東南亞最大的水產品消費者,一個人每年平均食用了52公斤的海鮮,預計2020年的海鮮消耗量為16億8千萬公斤。
“還有超過20萬的漁民、養殖戶、加工業者及冰船製造商依賴於這個行業維持生計。”
業者應加入認證行列
除了教育消費者根據《海鮮選擇指南》做出購買決定外,大馬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董事拿督迪安尼斯在文告中呼吁相關工商業者加入海洋管理委員會(MSC)及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的認證行列,以期達到市場轉型,實現永續海鮮採購。
研究顯示,全球約有100家公司控制了25%的海產供應鏈,只要他們轉移20%的貨物需求,就可影響高達50%的海產量。
他也鼓勵零售商及餐飲業者在柜台和菜單中淘汰指南所列的非永續海鮮,並且支持經過認證的海產,如大馬首個受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認證的天猛莪湖非洲魚。


另外,WWF海洋環境保護總監卡羅爾指出,受認證的漁場有2大好處,即確保其為永續經營及食品的安全與衛生。
“可惜的是,在推廣永續海鮮方面,大馬依然在起跑點,主要問題包括非法捕魚及養殖場、執法不力、缺少數據以致管理不當等。
名廚鮑比秦受邀
為永續海鮮大使
大馬世界自然基金會邀請了明星廚師鮑比秦(Bobby Chinn)為永續海鮮大使。
他在推介禮上受訪時說,廚師應該瞭解海鮮食料的來源,確保該品種來自良好管理或經過認證的漁場,同時向顧客推薦食用未被過度捕撈的海鮮。
他以自己在越南河內的餐廳為例,雖然政府沒有管制海鮮採購選擇,但他在海鮮市場時都儘量避免採購幼魚,他的餐廳也沒有提供金鎗魚、劍魚等瀕危品種的菜單。
吳清良:別捕雜魚作魚餌飼料
大馬海水魚養殖總會主席拿督吳清良也說,漁民及水產養殖業者不應再捕捉或購買雜魚作為魚餌或飼料,反之應該向魚苗孵化場購買魚苗。
“漁民慣用小魚餵大魚,這是非常不環保的,小魚都被吃掉了,還拿甚麼來變成大魚。”
他也鼓勵消費者多食用養殖魚,而不要一味鍾情於海魚,因為海魚存在被過度捕撈的風險。
他表示,海魚不一定比養殖魚更美味,反而養殖魚由於有足夠的進飼,烹煮起來口感更好。

http://news.sinchew.com.my/node/302662?tid=1
馬來西亞魚總會罷海的情況,如果長期來講是有好處的,讓小魚可以成長
外國都有停止捕魚幾個月,馬來西亞沒有實施如此已經算很好
如果為了眼前利益,而把小魚也趕盡殺絕,以後本地人只有吃貴魚的分,巴殺裡面的魚會越變越小只。。。。。






生气

惊讶

难过

好笑

无聊

ADVERTISEMENT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 在论坛留言

最新评论

引用 ac2000 5-11-2013 09:50 PM
WWF: 36年来失92%海洋资源 大马过度捕捞海产 2013-06-10 08:11


  • 马来西亚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配合“珊瑚金三角日”及世界海洋周推介“救救我们的海产2.0运动”。左为桑达丽;右为波比秦。




(吉隆坡9日讯)马来西亚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提醒,大马的海洋渔产已经是过度捕捞,并且没有新的捕鱼区可供捕鱼。
基金会指出,过度捕捞的最大原因包括落后的渔业管理、非法渔民不遵守渔业法令或协议、大量误捕鱼类或未成年鱼类、政府补贴造成海面上过多渔船等。
没新捕鱼区可供捕鱼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大马保护协会主任桑达丽在为“救救我们的海产2.0运动”主持推介礼时说,从1971年至2007年间,我国共失去近92%渔产资源。
“截至2007年,我国的海洋渔产已经是过度捕捞,并且没有新的捕鱼区可供捕鱼。”
受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承认的认证计划包括海洋管理理事会(MSC)和水产养殖管理理事会(MSC)所发出的认证,而大马首个获得水产养殖管理理事会认证的鱼类是天猛莪湖的罗非鱼。
推动采用可持续海产 盼商家业者参与运动
通过“救救我们的海产2.0运动”,大马野生动物基金会将致力于推动对业界需求有重大影响的大企业。
“研究表明,通过转变20%的需求,我们可以影响高达50%的产量,而全球有100家企业控制25%供应链。”
该基金会希望能推动市场转型成采用可持续的海产,并促请商家和业界人士一同参与这项运动。
“我们主要争取海鲜零售商、酒店和餐馆的认同,以在他们的柜台和菜单中淘汰被列为红色警戒的海产,而改为选用获得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认证产品。”
应调查海洋生态状况
桑达丽认为,我国人民可以更多食用由本地养殖场饲养的渔产,以避免更多濒临绝种的海产类消失。
她也希望政府能与非政府组织合作,进行有关海产类生存现状的报告,因为自1997年至今不再有相关的研究,难以让人们了解我国海洋生态的现况。
她说,我国的海产业政策深深受出口市场的影响,在富有高价值的海产方面是个净出口国,但与此同时,在产量方面却是个净入口国。
她认为,马来西亚可在整个亚太区域内扮演一个领导角色,因为渔业及水产养殖业对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除贫和社会安稳都至关重要。
仅27%受访者意识海产下降
根据2010年的大马消费者调查报告,只有27%受访者意识到海域渔产下降的事实。
调查发现,如果意识到渔产资源正在下降,70%接受调查的大马人愿意减少或停止海鲜消费。
每名大马人每年平均消费52公斤的海鲜,并预计在2020年海鲜总消费将达到16.8亿公斤。
“超过20万名渔民、渔农、生产商、冰块和造船业者以此为生,而渔业的价值超过100亿令吉。”
在该运动的首阶段中共有44%受评估的鱼类列为红色警戒级别,而3年后的今天更上升到令人担忧的52%。
受评估的鱼类包括市面上100种重要的食用海鲜。
“这是一个清晰的警讯,需要各相关单位合作扭转劣势,包括政府机构、本地社群、企业界和消费者。”
名厨波比秦:厨师肩负重任 教育顾客食养殖渔产
曾获得明星厨师荣誉的国际知名厨师波比秦(Bobby Chinn)也大力支持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呼吁,并指厨师对世界各地海产资源下降负有一定的责任。
他分享本身的亲身经历,当他到海洋去潜水亲眼看见这么多不可思议的海洋生物,却正在面临不断消失的困境,让他深感悲痛,并认为作为烹煮海鲜的厨师也是同样有责任的。
“我们可以教育顾客,让他们不要再食用捕捞的渔产,而选择养殖的渔产。”
他提到,由于全球都兴起吃日本的生鱼片,结果造成过多的捕捞,情况令人担忧。
波比秦说,越高级的餐馆会耗费更多的渔产,因为他们的供应和需求量都很大。
他认为要改善海洋生态的现状,不仅要与市场上的企业伙伴合作以达致长期的系统和行为转变,也要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他说,必须要不断教育消费者有关他们的购买意愿,以及购买决定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吴清良促消费者 勿吃小鱼及稀少品种
马来西亚海水养殖公会会长拿督吴清良鼓励消费者食用养殖的渔产,而非从海洋捕捞而来的渔产。
“过度的捕捞,可能造成下一代不能吃到一些鱼,因为已经捕抓完了。”
他举例说明,以婚宴或各种宴席来讲,超过80%所用的海鲜都是采用养殖的鱼类,而巴刹里售卖的小小的鱼都是从海里捕抓而来的。
“通常养殖的鱼,都是400克以上的鱼,而巴刹里小小的鱼都是50克到100克而已。”
他呼吁人们多食用已经长成的鱼,不要吃小鱼,至于鲨鱼、鲸鱼之类难以饲养的海产,就避免吃。
该公会也呼吁政府减少批出新的执照给拖网渔船,因为这种渔船破坏力很大,常把海里的所有动植物包括珊瑚都一网打尽。
他也认为,政府在管制拖网渔船捕捞到未成年的鱼类方面的执法不够全面。




引用 prince 6-11-2013 12:14 AM
每次看到超级商场卖不出而发臭的海产,就觉得很浪费。新鲜的价钱太贵,人民买不起,便宜的又发臭,没人要买,白白损失宝贵的资源。
引用 lumixcer 6-11-2013 12:48 AM
连小鱼都要捕到绝,这些渔夫真缺德啊。。

引用 TSLai 6-11-2013 08:35 AM
那些罢海的渔人,很多都是有钱佬来的..pui:curse:
引用 STB 6-11-2013 08:53 AM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总之大家就一起死~
引用 thecqf 6-11-2013 11:46 AM
总而言之, 马国人环保意识有待提升
引用 monster.inc 6-11-2013 11:49 AM
大小通殺,就算沒捕魚也可以賣津貼油。
引用 vongolia 6-11-2013 12:10 PM
罷海是好事来的,海洋生物得以喘息。
罷越久越好。
引用 dupont378 6-11-2013 12:21 PM
另一个原因是农药。。。。。
引用 dupont378 6-11-2013 12:45 PM
ac2000 发表于 5-11-2013 01:50 PM
WWF: 36年来失92%海洋资源 大马过度捕捞海产全国
  2013-06-10 08:11














The Nazi Roots of The House of Windsor
www.bibliotecapleyades.net/socio ... ol_blacknobil09.htm‎
To get beyond the soap opera stuff and truly understand the Windsors today,
it is useful to start with Prince Philip. Not only was he trained in the Hitler Youth ...

Is Prince Philip's World Wildlife Fund the most
evil organization in ...

answers.yahoo.com › All Categories › Environment › Global Warming‎
Dec 15, 2009 -
With a victims list conservatively numbering in the hundreds of millions,
the Nazi World Wildlife Fund is, by an order of magnitude, the most ...



World Wide Fraud (Do or Die) -
Eco-action.org
www.eco-action.org/dod/no7/76-78.html‎
Behind the nice caring fluffy panda logo lies a nasty evil empire that
would make Ghengis Khan look like a local mafia hood.
The WWF (World Wide Fund for ...


There is nothing cuddly about the WWF –
Telegraph Blogs
blogs.telegraph.co.uk › News
Mar 21, 2010 - What's more, this latest campaign by the
WWF
(formerly the World ... time from the depredations of
evil
loggers, cattleranchers and other such ...


There is nothing cuddly about the WWF                        

If it then emerged, however, that a hidden agenda of the scheme to  preserve    this chunk
of the forest was to allow the WWF and its partners to  share the    selling of carbon credits
worth $60 billion, to enable firms in the    industrial world to carry on emitting
CO2 just as before, more than a  few    eyebrows might be raised. The idea is that credits
representing the  CO2    locked into this particular area of jungle – so remote that it is not
under    any threat – should be sold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llowing  thousands    of
companies in the developed world to buy their way out of having to    restrict their carbon emissions.
The net effect would simply be to  make the    WWF and its partners much richer while making
no contribution to  lowering    overall CO2 emissions.

WWF, which already earns £400 million yearly, much of it contributed
by    governments and taxpayers, has long been at the centre of efforts to  talk up    the threat
to the Amazon rainforest – as shown recently by the furore  over a    much-publicised passage
in the 2007 report of the UN’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The IPCC’s claim
that 40 per cent of the  forest is    threatened by global warming, it turned out, was not based on
any  scientific    evidence, but simply on WWF propaganda, which had wholly distorted the     findings
of an earlier study on the threat posed to the forest, not by     climate change but by logging.








本帖最后由 dupont378 于 6-11-2013 05:13 AM 编辑

查看全部评论(10)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6-2024 03:12 PM , Processed in 0.068496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