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蓝染的世界,用同一个技法浸泡同一个染缸,所呈现出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独一无二的特性,正是蓝染让人着迷之处。 日本蓝染工艺享誉国际,19世纪因日本对西方大开门户,造访的英国学者对街上随处可见的靛蓝色泽感动不已,因而为日本蓝染冠上「日本蓝」的美名。透过与时尚的结合,日本蓝染工艺的名声不减反增,进而成为流行元素。事实上,台湾三峡也曾是蓝染工艺的重镇,明末清初,来台开垦的移民,发现三峡近山出产蓝染原料:大菁,加上地处河水交会之处,造就了染布业的发染,只可惜后来不敌化学合成染料的冲击,三峡的蓝染工艺便逐渐消逝于人们的记忆中。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社区意识抬头,一群文化推手筹画了三峡染推广计画,并成立了三峡蓝染展示中心。而我们这次访问的陈明理老师,正是促成推广计画的其中一员。身为三峡在地人,陈明理一直钟情于手工艺的制作,先是投入日本池坊花道的教学,之后转向拼布领域,最终才进入蓝染的世界,与其他蓝染复兴人士,一同成立三峡蓝染展示中心。 这是一次从无到有的经验,从最基本的认识大菁开始,一步步学习染剂的制作,最后一步才是蓝染的创作。染剂的制作一点都不简单,十公斤重的大菁才能做一公斤的染靛,还要跟时间赛跑,早上五点上山、十点前就一定要摘采完毕,以防大菁腐败。经过一连串发酵、过滤,才能完成蓝染用染靛。实际染布时,还要加入石灰水,糖类与米酒,维持染剂的稳定性与染色力,一如培养卤味用的老卤汤汁般讲究。 陈明理最擅长的蓝染技巧,是绑扎与缝,顾名思义就是透过各式夹具与缝纫手法,来达到防染效果,染好后把结解开,图案就会自然浮现,手法简单,却能产生千变万化的效果。另外还有型染与蜡染,前者在纸板上雕刻图形,透过黄豆粉与石灰制成的湖料涂抹、作为防染剂,产生线条俐落的图案。后者则是运用各式笔刷,将蜡涂抹于布料上作为防染剂,进而产生如绘画般的效果。但要如何选择技法,陈明理说:“东西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很多技法都教你,那你每一种都吸收,在创作的时候,就会有反应自身个性的东西出来,那些元素会加在你的作品上面。” 因此,陈明理的蓝染作品中,除可见绑扎与缝纫技巧的痕迹,还会加入花卉创意与拼布手法,丰富整体内涵。这样的延伸概念,也体现在三峡蓝染展示中心其他商品的创作,从常见的围巾、零钱包、衣服、饰品等等,也包含风筝、壁饰、茶具收纳组与异材质拼接商品的尝试。加上定期的蓝染体验课程教学,吸引许多国内外学生与旅客,借此将蓝染工艺推上复兴之路。 内容提供:台湾东西名人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