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85|回复: 12

转帖:泰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1-2007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前言

  泰国古时被称为暹罗,位于气候炎热的东南亚半岛。泰族文化深受中国、印度两国文化的影响,而且泰族和中华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但泰族也有着其自身的文化土壤。泰族经历了素可泰王朝(1238-1419年)、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年)、曼谷王朝(1767-1946年),1946年到现在为君主立宪制的泰国。泰族的发展与东南亚各族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联系,为争夺宗主地位的原始战争贯穿于他们的历史进程之中。最早的泰拳比赛出现在1411年,见于《北方纪年史》的记载,几百年来,泰族在中南半岛一带,生息繁衍,他们在长期的抵御外族侵略的搏斗中,逐渐开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拳术—泰拳,十六世纪初的“藩蓝”是泰国拳的雏形,其技法有头撞、口咬、擒拿、抓捏、挖眼、肩撞、臀顶、摔跤、拳打、脚踢、膝顶、肘击等,后来在“虎王”拍佛陀昭素时代,暹罗拳术发展至最高峰,举国人民皆醉心新术,乃缠麻式拳斗的极盛时期。“虎王”本身酷爱拳术,曾致力整理日趋繁杂的拳术,并去芜存菁,形成泰拳的基本体系。泰国拳由民族艺术演变成职业体育迄今,经过“玫瑰园、国柱高、柴厂、是乐园、萱昭策”,而至现代化的“叻喃隆”各个拳场时代,泰拳民为泰民族之国技,是其精神的象征,泰拳师屡与外帮拳家高手们较斗,不论对西洋拳、日本空手道、朝鲜跆拳道、美国自由搏击,还是海外中国武术名手等,皆获胜果。今日泰拳蜚声国际武坛,乃系数百年来拳坛精英不断奋斗,以及古代帝皇和近代执政者大力推行的结果。现代泰拳吸收了西洋拳击的一些拳法技术和竞赛方法,但仍绝大程度地保留着其古老的传统技术体系,泰拳的发展与其社会的进程密切相关,泰国几百年的历史中原始战争、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占据了大量的时间,直到欧洲人进入东南亚才给其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飞跃,于是泰国拳保留了更多原始的搏斗技巧,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特点和技术体系。

  泰国拳作为泰国的传统搏击项目,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传播,许多国家均不同规模的举办了泰拳比赛,其成功运作的经验对我国武术走向世界提供了经验借鉴,目前国内有关泰国拳的研究几乎未见,本文从泰国的发展渊源出发,对泰国拳的技术结构体系进行了初步地探讨,以其对中国武术,尤其是以搏击为主的散手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 本帖最后由 常乐我净 于 18-1-2007 11:0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1-2007 10: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泰国拳的技术结构体系分析

  泰国拳的技术结构是构造泰国拳整体技战术运用的基础,相应的技术结构,决定了泰国拳的技术特点,即泰国拳的功能。只有深入地分析其内在结构,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泰国拳的技术特征。泰国拳的技术体系与中国武术散手一样,主要是以攻防技术为主,辅之以相应的摔法。在攻防技术运用过程中,泰国拳更加注重进攻,而其防守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其主要技术手段有:腿踢、肘法、膝击,各级别的拳手运用腿法、拳法、肘法、膝法进攻的比例均不等,防守技术有:截击、格挡、阻击等手段,注重直接对抗,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抗击打能力。

  泰国拳在进攻技术的组成中,腿法成了主要的进攻手段,其次是拳法、膝法和肘法,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近年来的有关泰拳的各类比赛的技术统计中得到验证。

  从技术统计资料来看:腿法进攻技术使用频率点48.8%,其次是拳法占28.3%,第三是膝法占15.5%,第四是肘法占7.4%,这与比赛选手及对手的具体情况有关,腿、拳进攻均在双方有一定的距离时运用,实战中双方从对峙到进攻的情况最多,这决定了腿、拳的进攻次数,泰国拳的腿法训练非常独特罕见,各拳馆拳手所踢沙袋为水牛皮制成的坚固沙袋,以踢击树干来练习腿部的硬度,更有甚者把香蕉树茎锯成四五十厘米一段抛向空中用脚踢。而肘、膝的攻击则在近距离时运用,双方贴近或缠抱的情况相对较少,于是膝、肘的进攻亦相对较少。泰国拳的这种缠抱后肘、膝攻击被称为“内围”技术,泰国拳的“内围”技术较其他国家的拳手运用熟练,在比赛中屡见成效。泰国拳在练习时采用腹式呼吸来增强抗击打能力,比赛时采用产体进攻。比较各国的搏击对抗性项目来说,肘、膝技是泰拳的独特技术,虽然中国散手在比赛中也可以使用,但是运用很少而且技术还很不成熟。泰国拳在比赛中进攻凶狠、硬打硬架、意志顽强,以及其特有的“内围”技术充分调动身体利用的各个部位参攻防的行列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技术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2007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泰国拳的技术特点

  泰国拳的技术结构体系,决定了其具有相应的技术特点,这也是泰国拳能够推广到世界各地,深受各国人民所喜爱的原因所在。其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泰国拳动作简练、注重实明

  由于受到泰国拳竞赛规则的制约,规则规定了“能够削弱对手的能力”的进攻才能得分,这使得泰拳的技术及竞技能力的培养更加倾向于简练实用,与其他搏斗性项目相比更加崇尚进攻的力度,显得残酷刺激;另外,从泰国拳的技术结构看,它的腿、拳、肘、膝的进攻凌厉干脆,防守多以阻截为主要方法,防守反击硬打硬攻是其主要的战术意图,这也决定了泰国拳技术动作简练、注重实用。正是因为技术动作的简练,没有复杂的战术组合,所以它显得容易推广,又因为的实用,比赛时激烈的对攻,以及对人们原始本能的唤醒与激发,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在泰国拳的对抗比赛中,其竞技能力表现为技术、技能、心理和战术的有机综合,但技术和和技能的发挥运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于是要求技术动作简练、注重实用。

  2.泰国拳要求拳手具备顽强的抗击打能力

  运动生理学认为经常进行抗击能力的练习,能使骨骼变得粗壮、坚硬,能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由原来安静时的每平方毫米开放80条左右增加30倍以上,并可使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泡状,从而增加肌肉的供血量,延缓疲劳。在激动的拳斗中,抗击能力强的拳手能及时反击,变被动为主动,反败为胜,抗击能力差的选手,往往是一旦被对方的重拳重腿击中,则导致技术失调,体力下降,最终一败涂地。

  从资料统计和比赛可以看出,泰拳手和其他国家的选手比赛,一般前两个回合在体能还没有下降时,很难分出胜负,泰国拳手一场的比赛中躲闪的次数十分有限,多采用堵截或硬挡技术,并且迅速反击,与对手展开对攻,其身体被击打平均为30.8次/回合,但是在后几回合,泰国拳手越战越勇,体能好象是没有下降的趋势,攻击力度仍然不减。而其他国家的先手体能下降明显,击空或无力击打次数明显增多。由此可见,泰国拳手的抗击打能力十分顽强,这也是泰拳在世界搏击中极少落败的原因之一。中国散手的比赛很少看到激烈的对攻场面,多以避实就虚实施巧得点获胜。

  3.泰国拳战术意图十分明显

  泰国拳技术结构决定了战术的具体运用。相比中国散手,其战术简单、讲究实用。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比赛中获胜赢得金腰带的拳手中有四人是泰国拳手,他们的各场进攻次数为129、154、175、201,分别占各场双方攻击总次数的44.0%、40%、44.2%、36.1%,增多不足50%,进攻次数明显少于别国选手,这显示泰国拳手进攻的实效性较高。从统计资料分析发现,泰国拳手每次进攻的力量很大,有较高的准确性。这与泰国拳的竞赛规则有极大的关系,使对方能力削弱必须用较大的力量且攻击部位合理重对手才能完成。

  从录像资料可以看出泰国拳的战术意图十分明显,一种是运用重力击打来取得胜利,一种是奋力贴近对手运用“内围”技术重创对手来取得腹,而且,泰国拳手多采用对攻的形式进行比赛,很少出现距离防守的情况。泰国拳手的身材较欧洲选手矮小。从统计的数据看攻击次数明显少于其他国家的选手,于是充分运用规则的得分规定,采用硬打硬架与对手对攻以重力击打对手来取得胜利,显示出雄厚的功力。在72.5公斤的比赛中,荷兰选手最终被踢断手臂而不能再战。而其他对抗性格斗项目包括中国散手更注重战术组合的随机运用,每场比赛都预备了好几个战术组合供运动员选择运用,比较泰国拳而言显得更为灵巧。

  4.泰国拳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从比赛数据统计来看,泰国拳比赛时双手拳手对攻次数特别多,而且使用的“进攻武器”灵活丰富,使人感觉精彩、激烈和刺激。泰国拳的每场比赛双方的攻击比其他对抗性格斗项目比赛的攻击次数都要高,有的高达597余次,少的也有近300次(见表2),其他格斗项目比和如中国散手1999年的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现场统计为,十个级别,19个单元,340场的比赛,参赛人次共512,各种技术包括缠抱、摔法等在内共运用12305次,平均每场为36.19次,可见泰国拳的精彩程度非同一般。泰国拳立体进攻,无所不用,攻防合壁,进退如一的鲜明特点,不仅表现为进攻“武器”的多样化,而且也表现在其进攻路线的多样化,充分调动身体可利用的各个部位,参加攻防的行列。如近距离作战中,多用肘、膝,远距离对攻则以拳、腿相加;以“长程武器”控制引诱对方,最后施以短距攻击;在攻即是防,防也是攻,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的指导思想支配下,泰国拳搏击即使在不利情况下依然进攻。由此可见泰国拳更加精彩刺激,较中国散手和其它世界搏击项目更具观赏魅力。在泰国,泰国拳比赛活动十分频繁,每周各拳馆均有商业性比赛,拳手的现场及出场费由商家或私人支付,同时进行博彩活动,为泰拳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中国散手的竞赛活动几乎均由政府部门投资,少数商家赞助,竞赛活动亦十分有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2007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资料分析来看出:泰国拳是在自身的文化土壤的培育下成长成来的技击项目。泰国几百年的历史中与邻国的交战十分频繁,从而逐渐形成了古朴粗犷的、近似野蛮的、具有极高搏击实用价值的泰国拳。它是一种以腿法为主要进攻技术,有肘膝进攻为主要特长,以腹式呼吸为主要方法,以强攻硬取为主要风格,在其竞赛规则的指导下,两人徒手进行搏斗,逐渐成为具有泰国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泰国拳的技术体系独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训练方法,高度的实效性,明显的战术意图,顽强的抗击打能力,并且拥有令人刺激的欣赏价值。泰国拳的这些特点都是围绕着“迫使对方能力削弱”而体现出来的,于是与其他对抗格斗类项群相比较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它的形成与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泰国拳与中国散手具备技术的同源性,都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从而在各自的技术体系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中国散手可以借鉴泰国拳的肘、膝攻击方法,加强抗击能力的训练,加强拳腿的硬度及力量训练,增强自身的格斗对抗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D.G.E.霍尔:《乐南亚史》,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82年10月

  2.列巴马特维也夫,姚颂平译:《竞技运动形成理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

  3.马学智:《规则的改动对散打运动的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4.泰拳教学小组编译:《全国泰拳教练员培训班(试用)教材》,内部出版,2001年3月

  5.全国体育学院教材编组:《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1990年6月


作者:王维
摘自:中华武术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2007 1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泰拳技击浅谈

  当今世界上最厉害最实用的拳术首推泰拳。这种拳术根本没有套路可谈,完全着眼于实战单招的运用,主要技击特点在于猛踢、膝技和肘技的连环使用,厉害无比,500多年来立于不败之地,被人们视为一项技击格斗中最有效、最凶悍、最残酷的拳术。

  脚踢,泰语叫“笛”,适用于远距离作战。泰拳中主要腿击法是摆腿,靠腰髋部位发力,以弧形路线绕过敌方的正面防线,以脚面横击对方的头颈腰肋部位。实施时往往先以拳虚晃一招,突然施以腿技,使人难以防范。如80年曼谷擂台上,日本格斗名将田钿,就是被泰拳王大卫以一记左高侧腿击而踢断手臂的,可见泰拳中的腿击技法非同小可。

  膝技,泰语叫“求”,是泰拳中的主要技法,最适在中距离内使用,膝技,主要有冲飞和撞膝两种。冲膝又有斜冲膝和正冲膝之分。所谓斜冲膝,在具体实施时,避过对方正面防守,突抬平膝斜向攻击对方的胸肋背部,往往如同刺刀,对方中招即会应声倒地。

  正冲膝是泰拳的主要技击手法,使用次数最多,威力最大,最难防守。这种正冲膝无论进攻或防守时都可使用,非常方便灵活,攻击的目标区域从腹部至头部,皆为人体要害之所在。具体实施时,往往以手抓搂对方手臂、肩身及头颈,便于自己站稳施招,不致使对手脱逃。然后头身略后仰,提膝冲顶,配合跳跃,单膝连击,左右开弓,往往就在擂台上将对手击毙。一个体壮如牛的巴拿马黑人拳师,体重虽比泰拳手重20磅之多,但也无法抗拒这种凶狠快速和连贯的重击而惨败。日本空手道八段高手冈田与泰拳手西.曼斯乌安交手时,被绝招“拉颈打膝”击中面门,顿时血肉模糊倒地不起,险些丧生。

  “拉颈打膝”招式,既可在进攻情况下使用,也可在防守情况下实施,机动性很大。具体操作时,若我攻敌防,首先我向前垫步,以直拳击打敌方面部,敌必拨格,我立即双手抢抱敌颈,先以左膝冲顶敌胸,敌中招必剧痛无力,继而我双手用力按压敌颈,跳起右膝高冲敌面即成。

  若敌攻我防时,设敌向我扑来,我迅速向左一闪,马上双手按压敌颈,跳起左膝高冲敌面即得手。当然无论进攻或防守,使用本招贵在灵活多变,审势而用,以击中对方为原则,不必死于句下。

  飞撞膝也叫腾空膝技,适用于远中距离,飞身腾空击打人体中上部位,虽然招式利害,但由于预兆较大,对方容易躲避,故使用机会不太多。

  肘技,泰语叫“索”,使用机会仅次于膝技,同样厉害非凡。

  泰拳中的进攻性肘技比较简单,主要有下砸肘、后顶肘、挑肘和横顶肘,与我国武术中的肘技技术差不多,适用于近身格斗。

  泰拳中的进攻肘技,往往与膝技互相配合使用,构成上下连环,故狠上加狠。极难防范。有时先一阵猛踢,接着膝肘配合,瞬息万变,即使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泰拳手,临场也不一定完全懂得如何防守,至于其它国手就更可想而知了。

  泰拳中的肘技还直接用于防守,以坚硬的肘尖对付腿击和膝击,当然也可以对付拳击,住叫“以毒攻毒”。比如敌方使用正冲膝技,泰拳手以肘尖下击敌膝,若对付斜冲膝时,只要以肘尖向外拐顶即可对付。再如敌使用高侧踢头的腿击法时。泰拳手可火速举臂以肘尖迎击敌方的胫骨或膝盖,敌中招立即倒地不起,毫无还手之力,这就是泰拳中肘技别致凶狠之所在。

                 作者:王守平(写于1986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2007 1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泰拳精要

泰拳雄踞世界拳坛五百年,其拳艺堪称他国技击术之典范。究其精要,不外乎体能、耐力、速度、反应、技术五要素,且缺一不可,又因各人拳术风格而各有差异。如气力雄浑而未经抗打训练者,必难以在剧烈拼搏中占上同风,更可能不堪一击;气力不足者,技虽高难以发挥,一旦无以制敌,久战必受制于人。具备上述五要,拳术才能完善。

  体能是指身体承受长时间剧烈运动的能力,长跑是锻炼体能的好方法。长跑时身体各部肌肉均能得到锻炼,以提高运动质量。

  战斗力既包括体力,也包括心力,两者绝不可等同,更不可混淆。能跑十公里的人并不一定能在擂台上打满五个回合。因为搏斗不是一般的体育运动,必须能承受肉体的痛苦和心理的挫折。能在劣势之中坚持奋战,反胜敌人,是拳师的根本。这种意志力,泰拳称之为心力,有特殊的修炼方法。

  泰拳师心力培养,以精神修炼为本,习练者通过静坐默思修炼心神,至意贯全身,进入禅定境界,日久心志自坚。精神修行诸法中,诵咒占极重要地位。传统咒语多以善战的神话人物为题,如“神猴之心”、“鲲鹏之心”、“伟大战士”等。

  古代泰国战士为增加勇气,有神道、巫术、禅功等修炼方法,待与敌格斗时勇猛过人。

  拳师常用的一首“神猴之心”有以下诵法:

  哈 努 玛 诺

  努 玛 诺 哈

  玛 诺 哈 努

  诺 哈 努 玛

  诵咒时须精神集中,心想主题人物,缅怀其英武、神威,至内心渐起意念,仿佛身与神明合二为一,从而信心倍增,激发身体潜能。

  泰泰有云:“斗敌先斗心”,炼心是泰拳的必修程序。

  耐力,就坚持忍耐战斗的能力,要具备超人的耐力,必须有坚强不屈的意志,有置生死于度外的心理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8-1-2007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搏斗中很难做到只击人而不受人击,因此除须具备攻防技术和力量,还应具有抗击打能力。在实力相当的比赛中,双方机会均等,致胜取决于技战术的运用。遇敌发动强烈攻势时,除了闪避,也可招回击。若无一定的抗打能力,必难逃败绩。一般而言,出招击人的瞬间,必然会暴露出空当,对方若是老练拳家,会乘虚而入,我若来不及回防,则只有挨打。

  挨打并非耻辱。在拳赛中(甚至在街头打斗中)被人击中,实属难免之事。在搏斗中,可能因强弱悬殊而获胜,也有可能因一时之错招致失败,此实不足以代表以后再战时的结果。因此在体力及技战术达到一定水平时,应有一定的意志力。要能控制感情,遇危险关头,犹能镇定应变,勿因惊慌失措而犯错。

  在实战时,速度每每成为决定成败的因素。速度快慢有先天因素,除了体能训练外,还要熟练各种招数,磨炼攻防意识。平时训练得心应手,用时方能快似流星,疾如闪电,达到收自如的境界。实战时,机会稍纵即逝。意识差,动作慢,则每每失去制胜良机,“手快不如意锐”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反应也是泰拳的精要之一。拳术一道,以技胜,尚奇巧。拳师角艺,应当求诸种制敌本领,以自己之锐击人,同时避敌锋芒,使其难以逞强,进而破之,可谓是“拳无不可破,胜强智中求。”

  中国古代伟大的战略家孙武在其著作中论述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又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无端,熟能穷之?”其中也有对兵形的论述:“夫兵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上述表述也适用于搏斗,其表达的意思,无非是“智”的重要性。

  在策略上,泰拳有精要四则:强而避之,逸则劳之,乱而击之,弱即破之。以上拳诀所示妙要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对策,切不可墨守成规,此为“智”之要也,与孙武的论述不谋而合,很值得习拳者参考和研究。

  拳技最为重要,泰国人自古以来就强调拳技,将身体四肢化为攻防武器,尤重手足运用的法度。拳手必须熟练各式招数,始能谈角艺胜人。在泰国拳坛,以技胜力的实例屡见不鲜,拳术修为也是泰拳手毕生追求之目标。

  泰拳技术是数百年来不断实践所得的精华,其实战价值堪称一绝。泰国人自上而下就有一种观念:物质世界由四种基本元素组成,即土、风、火、水,世界万物皆由此四种元素组成。此观念本属佛家四大理论,古时泰国的自然科学,如物理、医学、天文等学科,均依此基本哲学思想解释有关现象。将此论引用于其拳术哲理,试分析如下:

  泰拳五个精要分别为体能、耐力、速度、反应与技术。

  士为万物之基,强盛壮大,可喻为体魄坚强,气力充盈,为练武之本;水活无定形,连绵不断,技击一道,贵在机灵活泼,活如流水;风为动力之源,缓急之因,也可喻为武者进退疾缓之微;火乃有心性之喻,比武争胜,须拳势猛烈有如火炙,可谓勇猛。

  如上所喻,加上泰拳之两兵相生、四象相克之论,合作一图以示表达其哲理,图中环形代表“艺”的含义,比喻泰拳技术的圆活变通;环形上四点,分别代表拳、脚、膝、肘的招数;环形实线所示,为各种招数的循环克制情形,反映出“四象论”的精要;环形内虚线则表示四方形的中间四格,则分别是土、水、风、火四元素,喻为练习泰拳的四项基本要求。此图表达了泰拳独特、完整的拳术理论,可看作泰拳精要的象征。


转自:中华武术网
作者:凌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2007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泰拳攻击、防守与回击

  攻击

  泰拳是以实战功效为主旨的武术,注重简单、直接的拳技,无论是拳、腿、肘、膝任何招数,目标一致,以经济、实用为目标,进攻要发挥最大威力,防守则求严密稳固。

  攻击的理想效果,当为速战速决,击倒对手。但“击倒”只属制胜方式之一,而非基本途径。因为比武较艺,多于公平合理情形下进行,敌我实力相近,成与败虽然系于多面因素,重要是有心神、机智、气力、速度、技术五项,意欲击败对手,绝非轻易,倘轻率妄求击倒胜,极可能适得其反。正确方式,是在对手拳术手法中找出弱点,同时采用适当战术击之,破其攻防架势,从而取胜。

  因此,探索制定一套堪以克制敌人的策略,是泰拳制胜的关键。此项策略配合适当战术,可令拳师在战局上取得优势,若遇机会来临,即发动决定性攻击,一拳击倒对手。

  上述为标准的求胜窍诀,适用于任何拳术风格。

  所以,拳师须拳成运用智的意识,要能在兵凶战危之中,用脑思维,量度出破敌之法,付诸行动,以压制对方。这种机能的运作,就是识与智的综合活动。当然,拳师在击败或击倒对方之前,要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抵受挫折,才得成果。其间过程得失,即代表拳赛形势的强弱、起落、主动与被动的变化。成功失败的关键在“变奇”,实战中以变应变,能变奇令对手措手不及的,则属强手。

  历史上的名拳家,虽各有拳术风格和本领,唯制胜一道,终不出此理。

  拳斗决胜战术,离不开攻打对方。祗寓意防守而无攻击力的拳术,终难言胜。尤其泰拳攻击目标至广,包括全身各部,仅靠防守技术以求无损,决非善法。须知兵家有“长攻必下”之理。泰拳师普遍主攻,即为此故。实战中以攻止攻,斗快、斗重、斗狠、斗准,有名的战略格言“攻击乃最佳防卫”无疑为深具意义的拳术哲理。

  攻击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主力逼,一尚技取。其区别可看拳师个人拳术风格。

  擅以力争的拳术,是以密集攻势,压倒对方,乃以快击慢的拳术。拳坛史上不少知名拳家,就是藉着暴风式攻势,屡挫强敌,成为名手。例如20世纪50年代的“阿拉伯皇子”邬少曼及其同门“奇侠”沙目,即以勇悍非凡获盛名。每于比赛开始,便全力扑攻,令敌无法固定阵脚而遭击败。20世纪60年代的“龙卷风”通拜,则体能无尽,以异常抗打、宁死不屈著名。

  擅以技取胜的拳师,运用较科学化、有计划地击敌,而制胜手法,则各有不同,通称技术派拳师。20世纪50年代的“赤兔马”色育,以招路出色、力度沉雄驰名拳坛;其后的擂台偶像阿仑,则技击精湛,以速度快、技艺全面称雄。

  如此所述,泰拳攻击技术,本质上有技与力的区别,在战术上又有不同路数:佯攻、速攻、伏击、退击四种,各有其旨。战术的推行,当为拳腿肘膝灵活运用,长攻短打,在混战场合,膝肘连攻、搂抱及扑压诸种不同技法,可联合施展。

  佯击

  佯击,是运用虚招、声东击西迷惑敌人的攻击法。技佳新师,多能虚实用招,逼敌暴露破绽,乘势击之。其诀窍是灵活、动作逼真及招数多花样。

  虚招应用广泛,并不限于拳腿招数,肘膝亦可佯势发动,取敌注意,为随后的实招开路。其最高境界,是不仅形态及速度可乱真,更能虚变实、实转虚,过程自然流畅,令敌难以应付。

  速攻

  速攻,是以快制慢、利用猛烈集中的攻击,使敌错乱,从而挫之。即凭速度、力量优势取胜的战术。在敌人困惑、疲惫或受创时,即予此种攻击法最佳机会。

  伏击

  伏击,为以静制动的战术,遇敌力强不利于硬拼时,可避复就轻,利用巧妙的身手和运足法,使彼出错,或摆下陷阱,诱敌深入,乘其大意不备破之。

  退击

  退击属于以退为进的战术,其目的是在使敌一再扑空,耗其气力,折其锐气,同时伺机回击,进而反客为主,是以智斗力的攻击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1-2007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述各式战术的发动施行,需正确运用拳、腿、肘、膝各种招数,方有创敌之能。此等招数有其组织规律,全是久经实战洗炼的联合攻击技,以下列举的二十四路,是今日泰拳师最重用者:

  拳法

  左引拳连右直拳
  左引拳连左钩拳
  左右直拳连左钩拳击颚部
  左引拳连右上击心窝

  腿法

  左蹬脚带右腿踢胁部
  左腿先踢前足内侧再高踢耳根
  右腿低踢前足外侧连带左腿踢头部
  左腿高踢耳根连带右腿扫踢前足外侧
  右腿踢空后提足横踹腹部
  左腿高踢带动右后蹬含颔部

  肘膝法

  左平肘连右肘
  左迫肘带动右反肘击面
  右平肘带右冲膝撞身体
  左冲膝带左平肘击面
  左右膝撞连右平肘击头
  左提膝带右冲膝撞

  混合招数

  左引拳带右高腿踢颈
  左右连拳带右腿踢肋
  右腿踢连右直拳击面
  左右连拳带冲膝撞心窝
  左腿踢连右飞膝
  左引拳-左腿踢-左冲膝
  左蹬脚-左腿踢-左平肘
  左腿踢-右直拳-左平肘

  注:上述组合攻击动作,以右势拳师例,擅左者相反。

  著者早年接受启蒙恩师传技,黄师常教谨辘“一发三连”的窍诀。其释意是每逢发招攻敌时,一招打出,心目中须存有接续两招的意识和准备。敌如中击受伤或阵脚错乱,我可及时加以攻击;倘遇敌同时回击,我则可寓守于攻,倚仗主动位置,以攻止攻,牵制敌势。此诀之妙,只有久经体用拳术者才能领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2007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防守

  防守的最终意义和目的,是消解敌人攻击,从而图谋反击。所以,当敌攻势强烈之时,拳师必须利用防技,寻求喘息机会,在受击后需恢复元气,故防守技术属拳师不能缺少的维生本领。

  攻击与防守就像因和果,关系密切,两者的重要性不分轩轾,拳师藉攻求胜,克守而可保不败。能攻而不擅守的拳师,则难免遭遇挫败。

  泰拳防守技术重点,与其整体风格一样,着重自然、简洁、实效原则,动作强调轻巧流畅,以“神定”为本。敌之攻势愈强,自己若能泰然处之,方能在拳脚横飞之下,看准破敌之虚点,及时予以决定性一击。

  防守之道,就是能洞察敌人动向和招数,鉴辨真伪,以全神贯注,目观其全体为本,不容稍有松懈。故防技要领,谨慎为第一点。

  泰拳基本戒备姿态,就是最安全的防卫架势,应经常保持,在进击及护卫后,须立刻回复原来姿势。更重要一点,是在连用防技之时,应有立刻作回击的意识。

  防御措施的另一动作,是在与敌对峙时,不断运足移动,不显固定目标,并伺隙进攻。
对付各种攻击,有不同拆解方法,然而,不同的防技,却可达同一防卫目的。著名拳师“独野牛”乃蓬、“魔术师”巫民,就是此中能手。20世纪50年代的“儒将”颂是,就是能冷静施行其慎密稳重的战略,二度挫败所向无敌的重击手“死神星”颂狄。

  无视防守技术的拳法,不仅违反技击目的,更人体育真意。拳坛中不少退役拳师患有后遗症,如视觉神经痛、脑部机能衰退、内伤旧患等,主因就是轻视防技的重要性。相反,以技术与速度为主体的唯技派拳师,受患率平均远低,拳龄也相应延长。

  泰拳术的攻击范围至广,实则人身四肢八体,可用则用,自由无限乃其特色。所以拳师必须有在任何情形下自卫的本能;防御技法,在基本动作方面可分为五大类:挡架、闪避、移步、先截、抱持。任何消解某种攻击的技法,都在此范畴之中。

  挡架 以掌、肘、臂、肩膊、脚或膝抵御、消解对方攻击,均列为挡架法。有效的挡架功夫,不仅可化解敌攻势,尚可予拳师回击机会。此系列防技,有阻挡法,如臂挡、肘、挡、膝挡、胫挡;有推格法,如内格、外格、下格及易格诸法。

  闪避 藉头部或身躯略移,让避攻击之法,其妙处在避重就轻,使敌攻击落空,予拳师较佳回击机会。此列技法之中,有滑闪、摇晃、蹲踞、回避、腾跃各式。

  移步 以巧妙的运足法,逸出攻击范围,令敌连续扑空,消耗其体力,削弱其信心及战意。技高拳师,常能以移步法与敌周旋,轻易使之徒劳无功而毫不费力。移步诸法之中,有撤步、侧移、易势技巧,精于此道者,当属难斗之辈。

  先截 利用高度灵活性及优速,以攻止攻,乃拳术中上乘技法。如拳腿的快速截击,后发先至等。泰拳师的先截技术,应用甚广,有掌按、脚撑、膝抵、肘压诸式。

  抱持 拳师于疲惫或中击受损时的消极防卫法,运用双臂钳制或挟持对方活动,以纠缠方法抵消其攻击,以此消磨时间,待拳证(裁判),分解或乘机回气。

  上述各技法,重要性没什么差异,各有其应用场合,习拳艺者需耐心研磨。


                   作者:徐家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uo8668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9-1-2007 02: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泰拳。。。好难练~~~~~
技巧不多~应变多~~~~
太过优美的技巧更快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2007 1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最强技击武术 -泰拳MUAY THAI
进化史

古泰国的泰拳-KRABI KRABONG
主要用于古泰国战场,混合使用武器,投,摔~
目的只有一个 = 杀人!




泰拳的前身 -MUAY BORAN
从战场上进化为泰皇宫廷里的表演
除了摩登器具外,
MUAY BORAN和现今泰拳非常接近。







现今的泰拳 -MUAY THAI或KICKBOXING!!
世界公认最强之体育搏击武术~
加入了西方拳击的元素,配合古泰拳凶猛的腿击~
称霸大小擂台如KI,PRIDE,UFC,SHOOTO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2007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eewei23 的帖子

多谢你的资料和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6-2024 05:17 AM , Processed in 0.07619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