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48|回复: 14

大家觉得我有能力买多第二间房屋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12-2020 03:5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身和另一半有一间市价大概550千的排屋.
还欠银行贷款大约360k,20年,
月供1500

最近看中一间大约700k的新project有地房产项目,
如果头期付10%,银行能借到loan吗?

夫妻一个月总收入大概12k.
目前有1500房贷,1100车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12-2020 04: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能力是你自己才知道的,和你敢不敢去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2020 05: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到以下网址自己计算:

https://www.iproperty.com.my/home-loan-eligibilit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2020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重要的是其他开销,其他开销分分钟已经透支你的收入。
最简单的一个辨别法,就是你们夫妻一个月现在可以存多少钱?再加上未来还会不会生孩子/再生孩子,有的话再扣除一些费用,就知道你能不能应付新房子的贷款。

当然存下来的钱,最好超过你将要供房子的供期(最保险就是用房贷利息4.2%去计算),扣除下来的存款你觉得够未来其他规划吗?如果做到全部收入都完全花费0存款,那么最好还是卖掉第一间房子如果真的很喜欢新的房子。

至于有地房地产的投资价格,基本上就是时间换金钱,别人看你N年后卖房子好像很好赚,其实也不是那么好赚而已扣除那些银行利息等等费用,因为已经过了炒房高峰期房价很难再一次狂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2020 09:1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第一间排屋能出租多少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2020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地产经纪.约翰 于 26-12-2020 11:16 AM 编辑

总收入= 12K (扣了公积金等一切税务吗?)
房贷= 1,500
车贷= 1,100
信用卡=?
个人贷款=?

假设就只有房贷和车贷而已,那么余额9,400 x 70% = 6,580(每月可负担供期)。

你看的项目有没有扣10%首付?如果有,就是说你贷款80%= 560,000,平均来算利息的话每月供期大概是2,800/月。(不包括保险和其他杂费)
如果说该项目没有扣10%首付给你,你要给10%首付的情况下,贷款90%=630K,每月大概供期3150。

你夫妻俩联名的话,应该是可以贷款到的。只是,你第二间屋子是打算投资,还是自住?
如果是投资,我可以建议你与其买一间700K的有地产业,不如你买两间350K的公寓。

我的数学不好,大家看看有没有算错。此外,利息不能够按目前3%来算,因为会起落的。保险起见,算贵一些本身就比较有预算和能力偿还。当利息升高时,每月还款是会增加,贷款的期限维持不变。

Debt service ratio 70%是比较保守的算法,一些银行会给高一些,比如80%或者有的可以去到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6-12-2020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钱就存起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2020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堕落死神 于 26-12-2020 01:05 PM 编辑

买那么多房子干嘛?

如果没有孩子,晚年想要稳定收入,买来收租到可以考虑,如果是炒房,就免了吧。

如果有孩子,待你们百年以后,再多的房子成为遗产而已,甚至变相孩子以后不必努力,只需等到你们死去,房子就是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12-2020 01:2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把錢拿來吃喝玩樂好過吧,屋子又帶不走的@叫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2020 01:3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地产经纪.约翰 发表于 26-12-2020 11:14 AM
总收入= 12K (扣了公积金等一切税务吗?)
房贷= 1,500
车贷= 1,100
信用卡=?
个人贷款=?

假设就只有房贷和车贷而已,那么余额9,400 x 70% = 6,580(每月可负担供期)。

你看的项目有没有扣10%首付?如果 ...

这样的算法太乐观了吧?

“假设就只有房贷和车贷而已,那么余额9,400 x 70% = 6,580(每月可负担供期)”

以这样的算法,9400 X 30%,拿来当日常开销、保险、孩子未来开销,如果是大城市的话,压力是很重的。

当然楼主夫妇未来的收入可能会增加,多出来的一间也可收租,可是将全部押在地产,恐怕也不是balance的投资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2020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ngss 发表于 26-12-2020 01:31 PM
这样的算法太乐观了吧?

“假设就只有房贷和车贷而已,那么余额9,400 x 70% = 6,580(每月可负担供期)”

以这样的算法,9400 X 30%,拿来当日常开销、保险、孩子未来开销,如果是大城市的话,压力是很重的 ...

银行是根据这样的模式来操作的,他们审核批贷都是看文件和固定开销(房贷车贷卡债等),而不会去过问借贷者的平日开销(孩子的奶粉钱、学费等)。
平日开销就要自己去拿捏了。

所以,与其把700K丢在有地产业,我是楼主的话就会投资在两间公寓了。有地房产的回酬远远不比公寓来得高,所需要的时间相对长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2020 04: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为马国制造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2020 08:3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ngss 于 26-12-2020 08:41 PM 编辑
地产经纪.约翰 发表于 26-12-2020 02:57 PM
银行是根据这样的模式来操作的,他们审核批贷都是看文件和固定开销(房贷车贷卡债等),而不会去过问借贷者的平日开销(孩子的奶粉钱、学费等)。
平日开销就要自己去拿捏了。

所以,与其把700K丢在有地产业, ...


难怪现在很多公寓被银行拍卖到大白菜的价钱,我以为那些“投资者”拿 cash  back ,如果银行这样批,借钱容易还钱难。

如果我是楼主,以12k的收入,暂时是避开liquidity 较差的房地产,将钱放入REIT或股票,等到收入明显增加,家庭计划安顿好后才考虑第二套房地产。

房地产不是说要卖就能短时间内出售。年轻时候还没决定孩子教育和其他计划前,最好是保持平衡,太多固定commitment会让自己变成risk aversed, 把自己和债务捆绑在一起。当然,这是我个人意见,楼主自己明白自己的财务状况,自己得计划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2020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跛co 发表于 26-12-2020 01:24 PM
把錢拿來吃喝玩樂好過吧,屋子又帶不走的@叫狼

去问银行就知道借不借到loan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2020 1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Ongss 发表于 26-12-2020 08:39 PM
难怪现在很多公寓被银行拍卖到大白菜的价钱,我以为那些“投资者”拿 cash  back ,如果银行这样批,借钱容易还钱难。

如果我是楼主,以12k的收入,暂时是避开liquidity 较差的房地产,将钱放入REIT或股票, ...

据我所知,最容易批贷的是CXMB,听说DSR的要求可以去到90%。(但利息不便宜)
现在利息便宜,对一些信贷资格刚刚可以过关的或许会成为一种陷阱。
利息一起,他们可能就会没办法还贷了。
所以,买房产的时候不能够被经纪牵着鼻子走,说到天上有地上冇的。
有cash back的,一般上都是发展商在这低迷的行情割肉,要钱不要货。
但实际上也可以说,那个项目是推高价钱了。往往以后很大可能性有价无市,甚至早鸟都被套在高价上。

最健康的投资其实是分散,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框里。REIT只是赚所谓的租金,但人家卖了产业以后就不知道可以赚价差利润没。如果自己投资房产,不但可以赚租金,转售时可以套现,赚价差利润。一般上少则几万,多则十多万。房产的流动性相对地比较低,但也不像股票那样大起大落。长远来说还是在上升地趋势。产业其实是一个可以抗通膨和货币贬值地工具,前提是不能买在山顶上的价钱。投资,是需要周全的规划和风险管理评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6-2024 07:21 AM , Processed in 0.05907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