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374|回复: 21

古代计算时间的几种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4-2012 09: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邵神 于 14-4-2012 09:57 AM 编辑

中国古代用什么计时?

在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时期发明和制造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计时器。其中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机械计时器等。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机械计时器

单纯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有许多不便,人们逐渐发明了利用水做动力,以驱动机械结构来计时。公元前117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性计时器的作用。随后历代都相继制作了附设有计时装置的仪器,其中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把机械计时装置的发展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按时刻使木偶出来击鼓报刻,摇铃报时,示牌报告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等。
这类计时器尚不能算是独立的计时器,还是天文仪器与计时仪器的混合体,至十四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机械计时器已脱离了天文仪器而独立,不但具有传动系统-齿轮系,而且还有擒纵器,如果再进一步,就可能出现完全现代意义上的钟表。但遗憾的是,功亏一篑,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最终机械钟表还是从西方引进。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计时器外,还有其他一些计时方法。如,香篆、沙钟、油灯钟、蜡烛钟等。

考察古人的时间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观查:一是古人对时间科学划分后制定的计时制;二是古人把时间、计时仪器和国家法制、政权兴衰相联系。

我国古代制定、沿用自成体系的计时法。百刻计时法最古老,使用的时间也最长。大约西周之前(公元前十一世纪),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一刻等于14.4分)。汉代(前206-公元220)除使用百克制外,还应用以太阳方位计时的方法,到隋唐(公元581-907)时,太阳方位计时衍生为十二时辰计时,百克制与十二时辰计时法并用。直到明末清初(十七世纪),西方机械钟表传入后,我国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但十二时辰仍沿用,每个时辰两小时。为和二十四小时计时法相一致,我国古老的百克制演变为九十六克制,一个时辰内分为八刻、一小时内分为四刻,这样一昼夜就为九十六刻,与世界通用的计时法相一致。

此外,我国古代还使用独特的夜间计时方法,这就是“更”。“更”是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时间长短依夜的长短而定。

此文截自

http://ask.sooxue.com/Ask_OneQuestion.asp?SortID=3&QID=254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4-2012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邵神


  此文截自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404/11/11586_107091204.shtml


古代计算时间

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以地支纪位:即十二生肖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


子时23~1点,
丑时1~3点,
寅时3~5点,
卯时5~7点,
辰时7~9点,
巳时9~11点,
午时11~13点,
未时13~15点,
申时15~17点,
酉时17~19点,
戌时19~21点,
亥时21~23点。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所以三更是半夜23点到1点这段时间.

古代人用的时辰


时辰


1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打更”、“更夫”、“更楼”各词全由“更”字而来。我以前谈过,中国古代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亦即两个小时一个时辰。白天人们可看太阳、日晷或计时的“铜壶滴漏”之类东西判断时间,夜晚则不知时间了,于是由专人看着“铜壶滴漏”,按照时辰打鼓告诉民众。古人规定,逢戌时(约合现在晚上七点至九点钟)开始,叫做“起更”,也就是“一更”;二更是亥时,即合现在夜晚九点至十一点钟;三更是子时,即夜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五更是最后一更,已到寅时,即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4-2012 09: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邵神 于 14-4-2012 10:13 AM 编辑

回复 2# 邵神


    由以上文章得知,用真太阳时并不是现代产物,而在以前天文仪器还没象现在如此先进时,是已经采用了。

命理若要用人为的调适时间,就好比刻舟求剑,犹如痴人说梦,自我催眠罢了。


另:

新马一代的网友,若想得知自己出世时辰的真太阳时,可参考这帖: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正确标准时间

http://cforum1.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2662841&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4-2012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邵师傅,近来看到斗数关于时区的争议,本人也提一提自己的看法。斗数是以朔望月,也就是月球与太阳和地球运行的周期为基础的,中国天文学家也制定了一套严谨的阴阳历法,确保在阳历与阴历之间的转换准确性,也考虑了一些因素包括节气中气等,让中国的阴阳历在成为世界上除了伊斯兰历唯一的一个准确极高与通用的阴历历法。毫无疑问的,斗数以此(朔望月)为基础是铁一般的事实,而阴阳历法以中国统一时区东八区为标准,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在查询自己阴历生日日期的时候都应该考虑地处的时区(非统一时区),这样才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4-2012 11: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苦瓜汤


   
毫无疑问的,斗数以此(朔望月)为基础是铁一般的事实,而阴阳历法以中国统一时区东八区为标准,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在查询自己阴历生日日期的时候都应该考虑地处的时区(非统一时区),这样才合理。


目前新马港台中皆采用东8区,也就是东经120度为标准,这是关系到国际之间的经济贸易方便为考量点。

若要针对命理所谓的太阳光射投影作为依据,调整各地方区域的真太阳时是必须的条件。

日据时代,日本天皇强制所占领的东南亚国家都要采用大阪地方标准时间(东经135度),这种人为的调适,是以私心用事,要统一中原为出发点,目前有人主张命理要根据人为调适后的作息习惯来作为起命盘依据,不正是刻舟求剑的蠢人吗?

多谢苦瓜汤分享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4-2012 07: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级别: 小学四年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5-4-2012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不错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12 08: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邵神

先生,他人(包括我)不认同真太阳的批算方法,是有原因及经验认证为理。为何不赞同您的方法之人就等于是蠢人?请收回“蠢人”这言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4-2012 10: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邵兄的宝贵资讯,虽然只是四年级等级的学理,但相信很多人都不知,包括愚在入,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4-2012 07: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邵神

先生,他人(包括我)不认同真太阳的批算方法,是有原因及经验认证为理。为何不赞同您的方法 ...
皇土美人面膜 发表于 15-4-2012 08:22 AM



    这篇帖文不是针对江湖术士、神棍、老千以及不学无术之人而写的,,所以黄瓜先生毋须如此介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12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邵神

您的用词真的。。。。。唉!每一次都是如此,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2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元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2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幸好我出生在这年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2 04: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everlose_96 于 16-4-2012 04:22 PM 编辑

这个是小弟问台湾占星师的结论:
紫微斗數用的是「虛星」,而且當時也還沒發現三王星。
天干地支其實早已經無法反應真正日月星辰的正確位置囉。
還有,兩個小時一單位的「時辰」是農業社會的計時單位,太落伍了,太不精準囉!
這些在中國中原地區發明的東西,在北回歸線上的台灣就已經問題重重了,來到赤道附近的馬來西亞,問題更多,過了赤道,到了南半球,全死!不能用囉!
这是另外一个常发生的问题:
自從看了「天干地支」以後,就變成二手貨了,從來不了解真正的「天文星象」是什麼,也不想想地理的經緯度、時差等等,只是吵不同的派別,沒有用啦。
大多數工夫不到家,甚至沒有自己反思、做研究的能力,只是憑空臆測,或是各據門戶之見互相攻訐,論不出什麼名堂來,但火氣都大得很。

请不要攻击我,我只是分享罢了!谢谢!不喜欢就不看吧!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2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neverlose_96
那么,这位朋友,在这里我代表其他人们很好奇的问你(并没有攻击你的意思),以你的意思,中国的时辰计算法一天只分十二个时辰,这的确很落后,也不算得上很准确,那么,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时间算才准确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12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he911003


1)   命宫辰:贪狼+地劫+天刑、迁移:武曲+擎羊+铃星

2)命宫卯:空宫、迁移:紫微、贪狼

《=你去问问会斗数星曜赋性的前辈看看哪一个组合会有“先天性社交障碍症”。

你出言不逊,人际关系差,尤其看你在其它术数网求助的语气跟流氓或市井无赖没什么两样,紫贪在迁移宫的不会有你这种狂疏行为

有网友pm我说你丟尽了马来西亚人的脸,是该好好检讨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的时候了。

我不认识你,就算你要用天皇日皇或是三皇历法时辰来排你自己的命盘,也都与我无干。

事缘是你自己pm我寻求定盘,我没欠你吧?

没什么必要别再回应我,我不想和你浪费时间打口水战。

多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4-2012 06: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he911003


    这个是那位占星师的看法。
而用的时间当然是修改后的时间,因为他们都是买专用软件来帮人算的,全部东西都是设定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4-2012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4-2012 1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neverlose_96


   
这个是小弟问台湾占星师的结论:
紫微斗數用的是「虛星」,而且當時也還沒發現三王星。
天干地支其實早已經無法反應真正日月星辰的正確位置囉。
還有,兩個小時一單位的「時辰」是農業社會的計時單位,太落伍了,太不精準囉!
這些在中國中原地區發明的東西,在北回歸線上的台灣就已經問題重重了,來到赤道附近的馬來西亞,問題更多,過了赤道,到了南半球,全死!不能用囉!
这是另外一个常发生的问题:
自從看了「天干地支」以後,就變成二手貨了,從來不了解真正的「天文星象」是什麼,也不想想地理的經緯度、時差等等,只是吵不同的派別,沒有用啦。
大多數工夫不到家,甚至沒有自己反思、做研究的能力,只是憑空臆測,或是各據門戶之見互相攻訐,論不出什麼名堂來,但火氣都大得很。


neverlose网友,读完几次你这帖文内容,真的还是满头雾水,不晓得你究竟想表达什么?
假设命理时辰没有一个逻辑跟学理依据,请问当初创造星命学(紫微斗数、四柱八字)这些前人,他们究竟是以什么为起盘依据的?

至于你说的台湾占星师,究竟是占卜师还是星命师呢?假设是后者,那么这些占星师真的要好好加油了,因为他连最基本的“立竿见影”寻找太阳时的基础都不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4-2012 05: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抽筋的鸡腿 于 19-4-2012 03:40 PM 编辑

回复 15# he911003
朋友,看得出来你很聪明,只是有些话你真的不应该说出来,尤其是怎么计算别人的话,既然那个自称神的人不领你的情,你也不用再回他了,那只是自找麻烦,以后做事三思而后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命理运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6-2024 01:21 PM , Processed in 0.07184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