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03|回复: 6

论构建华夏民族性之三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1-2009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维:厚生之道“均富惠民”:持久性

    “神圣性”与“历史文化传统”事实上已经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必要特性。但纵观华夏数千年历史,我们看到,华夏朝代末期,农民会打着均贫富的旗号反抗朝廷,许多正是由于内部经济民生问题导致了政权的沦亡倾覆,甚至给异族入侵有了可乘之机(如五代十国前的黄巢之乱、满清入关前的闯献之乱)。所以,一个民族共同体要维持长久的内聚力,必须要有这第三维:均富惠民的经济秩序,方能长久安定。

    以泰国为例,泰国民主联盟所代表的中产阶层、市民阶层,和人民力量党所代表的底层民众、农村人民之间财富差距过大、财富分配不均,长期处于严重对立状态,就连所谓的民主法则也根本不起作用,无论哪一方上台,另一方人民都不认同其合法性,因此才有了泰国长期以来的政治社会动乱。泰国基本上是个单一民族国家,具有相同的精神信仰——佛教,被奉若神明的泰国王是其民族象征,但却一国犹如两国,不啻是对中国的一种警示。

    能否产生在华夏思想体系指导下的经济民生纲领,将是华夏复兴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华夏思想体系进行梳理,否则华夏思想对跳跃式的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商社会的当代中国经济就无法提出正确的指导。

故此,把均富惠民为内涵的“厚生”列为民族性之第三维。

    综上,即为民族性之三维:“血统”、“文化”、“厚生”。“血统立族”“文化显族”“厚生保族”,血统赋予汉人“神性”,具有普遍性、统一性,和信仰的惟一性;文化则是这种“神性”的社会文化历史活动的投射与体现,具有传承性;厚生惠民方能保民族内部的安定和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1-2009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我们今天复兴华夏,必然要恢复这种久远的信仰,重新确立自我的“神性”。炎黄圣祖敬天法地,开启了华夏民族伟大历史,所以我们的“神性”就来自于“天地炎黄”——天地炎黄同时也是商周时代“昊天上帝”信仰的延续。当然“神性”的“承受”,亦有主动与被动,一个炎黄子孙具有天然的神性——这是被动承受。当他皈依敬天法祖的信仰时,就是主动承受。只有主动承受,才能让一个民族具有统一强大的精神信仰。

此为华夏民族性之第一维。

第二维:以崇圣和礼乐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价值观:传统性

    一个民族除了具有神性(统一的精神价值观)以为立族之根本外,还必须要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也就是共同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道德价值观——即我们常说的历史文化传统。

    如果说“神性”解决了人“自然生命的生死焦虑”问题,使人们具有统一的生命信仰与寄托(即形而上的精神价值观)。那么,历史文化价值观就是解决了人们的“生命意义”“生活价值”的问题,古人常说“君子疾殁世而名不称焉”,即是指这种“历史文化中的生死焦虑”。

    人是社会的人,都要活在历史文化之中。所以人的历史文化活动可以理解为敬天法祖信仰所承载的华夏核心价值观在历史现实中的具体的价值实践活动。通过不断地历史文化活动,人们的价值观得以付诸实施,随着时间岁月,逐渐形成形而下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礼乐民俗则是这种价值观的形式载体。

    在华夏的历史中,这种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可以说是推动华夏前进的最主要动力。在中国古代教育中,通过崇圣尊贤、礼乐教化,形成了对子孙后代最有效的人格示范和精神召唤。

    中国历史上仁人志士辈出,圣贤与烈士的榜样交相辉映,很好地诠释了何谓“传统是死人的活信念”这句经典之语。而当代中国人,惟有感悟圣贤、理解传统、进而投注到传统中,我们的生命才会完满而有意义。当华夏民族的“神性”投射到我们的价值实践中,我们才是真正的“华夏人”。

此为华夏民族性之第二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2009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代以来的伪历史观教育,使人们普遍以为华夷之辨是“文化之辨”、“文明高低之辨”,在今人的民族本位认知上产生了极大的混乱。其危害表现在:强调文化为华夷之辨的核心、华夷之辨是文化之辨,混淆了祖先认同、血统认同为民族性的最根本基础,以“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谬论模糊了血统认同,进而为文化立族混乱汉族、以及汉族杂种论埋下引信。    诚如拙文“华夷之辨正本清源之驳楚非诸夏之谬论”中所讲的,“华夷之辨”本身以血统认同为基础,同时给出了华夏“民族特性”的标准——礼乐,以及进而扩展为世界秩序管理的一个系统。(注1)本文则着重讨论前者,即华夷之辨中的血统立族与华夏的民族特性评判,综合起来就是——华夏民族性的三维标准。
第一维:共同祖先所代表的:“神圣性”
    自古以来华夏就是祖先认同,血统立族。但各个宗族以认同各家得姓始祖为主,在整体认同上比较松散,各个家族相对独立。由于这种形式和联系的松散,也使得华夏民族一直未能形成很强的民族凝聚力。但这并不能否认相互之间在血缘上的紧密相连,以及拥有共同祖先的事实。
    我们可以看到,在具有悠久宗族传统的家族族谱上,即便谱系脉络不是很清晰,也会强调自身为轩辕黄帝之后。这种对自身身份的强调,表明了在汉人的生命传承上,华夏共祖“炎黄二帝”最具有“神圣性”。
    所谓“神圣性”就是天然的神性,世界上任何民族的特性都离不开神性,无论是亚美利安人、还是阿拉伯人或犹太人。“神圣性”同时具有“普遍性”与“统一性”,“普遍性”使“神性”得以普降,统一性使族群得以凝聚。一旦神性消失,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将彻底溃散。
    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华夏民族,“炎黄共祖”具有神圣性,炎黄子孙血脉相连具有神圣的“普遍性”,华夏人在传统上一向以“敬天法祖”为其精神生命信仰则表明具有历史的“统一性”,所以这种承载了华夏最核心的精神与思想价值的信仰,这就是我华夏民族“神性”之来源。在历史上,商周时代以“昊天上帝”为至尊就是明证(注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009 1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唷,
又在轉這些狗屁不通的文章了。
一點都不讀書呦~

建議你去看看余英時的《漢代貿易與擴張》的結論,還有王明珂的《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民族認同》。前者指出胡漢之間的文化雙向滲透,後者則指出所謂的漢人是怎樣被建構出來的。

而且你的這篇文章已經講要建構云云,進一步想,就是因為沒有,才需要建構。所以啊,這篇文章是很有問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009 0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汗族和华夏族的定义是什么
打个比喻唐太宗李世民传下来的子子孙孙应算是什么族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2009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華夏魂 的帖子

wikipedia的內容的可靠性都受到質疑了,更何況是百度百科。
小朋友,你的證據的可靠性太低了,能不能換個高一點的?

謝氏所說的夷人學問是指佛學,唐代的那個人說的是外夷指的是敵人,明代的夷人是指的明朝臣民之外的人,近代的那個所指的夷人是指中國人。這些裡面的華人的意義並沒有你說的漢人。所以,讀書可以讀好一點嗎?

用血源或者用文化來區分?抱歉,這些從很早以前就早已經混了,而且一向來並沒有明確的分界線。

被消滅?建議你去看看王力雄所寫的有關西藏和新疆問題的書,這些少數民族不被漢人消滅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6-1-2009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对对···

先分清楚谁是少数族群,谁是多数人~
谁在强势,谁是弱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9-6-2024 01:12 AM , Processed in 0.05807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