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消遙真人

【内功氣功※※交流專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3-2006 04: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sula 的帖子

这就要等“神气”兄来讲解了,气功方面在这论坛里他算是专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3-2006 05: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问题已经很多人问过了,问了又答,答了又问,没完没了。就算不再着论坛,随便在任何搜索网站花些功夫就找到一大堆答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06 07: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ula 于 27-3-2006 03:27 PM 发表
气功到底是什么?为何要称为气功?为何又对身体好?
有时看到人家在打太极拳,这样的动作有何帮助?看了很奇怪。
请各位大侠解释下,我很好奇,想知道有关气功的知识。


"气" 到底是什么, 由于玄之又玄, 真的是不是用人类的语言可以三两句就能解释出来的

通常有人问我这种问题, 我都会回答说 : 多说无用, 只会越说让你越糊涂.
去亲身去练一练吧, 你就会明白什么是气功了. 气功/太极的每一个动作, 有什么奥妙, 亲身去做一做吧, 你就会体验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6 09: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ula 于 27-3-2006 03:51 PM 发表

谢谢,那么到底有几种气功?听说气功的练法很多。


气功的类别

1。根据内容 ,可分为性功、命功和性命双修功。

2。由体态,可分为站功、坐功、卧功和行功。

3。从形体的动静可分为动功、静功和动静兼修功。

4。从练气的功用分为“硬气功”和“软气功”

5。从渊源可分为儒家气功、道家气功、佛家气功、医学气功、武术气功。

6。从练功对人体的作用分为祛病功、强壮功、周天功和智能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6 04: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神气 于 28-3-2006 09:50 AM 发表


气功的类别

1。根据内容 ,可分为性功、命功和性命双修功。

2。由体态,可分为站功、坐功、卧功和行功。

3。从形体的动静可分为动功、静功和动静兼修功。

4。从练气的功用分为“硬气功”和“软气 ...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3-2006 1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气功流派简说……上篇

道家功

    道家功是道家学者和道教门徒所习练的功法。道家功以道教文献《道藏》中记载的功法为主体体系,在我国气功诸流派中,道家功最具民族特色,是我国气功的优秀代表和唯一可以和佛家功媲美的流派之一。
    道家功祖述老庄,《道德经》说:“虚其心,实其腹”,“专气致柔,能归婴儿乎”。道教循之,创胎息法。唐代司马承帧又提倡“存想”,即存我之神,想我之身,达到入静之境,且用意念导气运行,这是后来“金液还丹”、“大小周天”等功法的滥觞。
    道家功以长生为目的,主要有正一、全真两大派,两大派分若干宗派,两大派外也还有若干小派。各派在其功理、功法方面也各具特色。尽管如此,无论何宗何派其修持功夫都以炼养阴阳、性命双修为第一要义,都以返朴归真,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都以延年益寿和长生不老为最终目的。
道家功的理论体系,没有佛家那样严谨,也不像佛家那样对气功名词、概念予以诠释。加之道家功理多用隐语,导致很多名词涵义、概念含混不清。晋代之后,许多道教学者在理论改革时吸收、借鉴了佛家功法理论,道家功才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道家功非常注重个人的实践,数千年来,为了寻找行之有效的功法,许许多多的道土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据说五代道士吕洞宾为练开天目穴,进行了极其悲壮的实验,三千弟子死去八百。可以说,道家功法体系就是在不断吸取这些人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道家初期的功法比较简单,除老子倡导的守一法再就是庄子宣扬的心斋、坐忘、踵息、吹嘘呼吸和熊经鸟伸之类的仿生导引功。道教成立后,出于宗教目的吸收了许多古老的养生术和所谓“仙术”,并在总结古老气功的基础上创编了一些具有道教特色的功法后,道家功日益丰富多彩,成为气功史上的一条主流。
    道家功有守一、吐纳、导引、行气、存神、坐忘、心斋、还精、辟谷、踵息、胎息、内丹、太极拳、八卦掌等,其中守一、导引、胎息、存神、内丹最有代表性。
    守一法:所谓守一,即指意守一处,是一种通过反观内省达到调和形神的内修功夫。守一法始于先秦,《道德经》中的“抱元守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庄子》的“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皆为道家守一法之滥觞。老子认为,守一可以有效地入静,入静又可以保养人体真气,使人长生久视,还能“体内达外”,获取道的真谛,故应“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道教奉老庄为本教始祖,同时继承了道家守一法,《太平经》明确指出:“守一之法,为万神根本”。“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太平经》还指出守一之法百日为小静,二百日为中静,三百日为大静,大静成功后“此神可睹”。
    守一法虽然简单,却是道家意守功最基本的方法,后世一切以意守为主的功法,或多或少都包含“守一”的内容。
    胎息:道家功中有很多注意呼吸锻炼的动静相兼的功法,其中胎息法是道教徒们最喜欢习练的功法之一,从史料记载看,很多著名道士都练过此功。
    胎息即闭息。相传道家的胎息功源于仿生龟息气功,到汉代才演变为胎息。《后汉书。王真传》:“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李贤注曰:“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胎息属道家密宗,是种极缓慢而深沉的呼吸,故也称潜呼吸。由于此功技术性很强,非有师父传授才能修炼。据说胎息功练成后“谓之大定”,可达到食气和辟谷的神奇境界。
    内丹:唐代以前,道教主要以外丹实现肉体的不死和飞升。唐代后,外丹衰落内丹兴起,炼气结丹成了道教徒主要修持功法和追求的最高境界。
    道教内丹功把炼气结丹分为四个修炼阶段:1·筑基。即练好身体,达到精足、气满、神旺的“三全”境界,为炼丹创造必要条件。2。炼精化气。即将精与气合炼而成气,达到“三归二”。炼气化神,即将气与神合炼,使气归神,达到“二归一”。4。炼神还虚,即“练一还无”达到与道合真的最高境界。
    内丹功是道家功中最高级、最严谨的功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9-3-2006 1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气功流派简说……中篇

佛家功

    人们在谈论气功流派时总是这样评价:“儒家执中,道家守中,佛家守空”,一个“空”字把佛家功的特点揭示出来了。
    佛家功强调心性的修炼,功法以禅修为代表。禅修时须结跏趺坐,结跏趺坐又称“双盘”,即将左脚置于右腿上,将右脚置于左腿上(或相反),两足心向上,坐式主要有吉样式和降魔式两种。《慧琳音义》卷八解释“凡坐皆先以右趾押左股,以左趾押右股:此即左押右,手亦左在上,名曰降魔坐。诸禅宗多传此坐。………其吉祥坐,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安仰跏趺之上,名为吉祥坐。”结跏趺坐时“闭目以舌柱腭,定心令住,不使分散”,多采用自然呼吸,重在以息调心、诱导入静。佛家禅修以求精神超脱而较轻视修命。
    佛家功以修禅为本,但因佛学流派不同,功法也有所区别。修禅分成小乘法和大乘法。小乘追求个人自我解脱,把“灰身灭智”,证得“阿罗汉”作为最高目标,修习注重三十七道品的宗教道德修养。阿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其功法具体分为准备阶段、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神通六个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解决练功者身心方面的一些弊病,为日后提高功力打好基础。采用的方法称不净观法,主要有四种:不净观、慈悲法、思维法、数息法,针对不同的对象区别对待。其中数息法又分数息、随息、止息、观息四个阶段。此法后被天台宗发展为六妙法门和止观法门,不净观具有较强的止念除欲功能,是重要的入手功法。
    初禅的目标是排除一切欲念而生“喜”。“喜”的出现是完成第二个阶段的标志。
    二禅的目的是除喜。除喜即能生“乐”。在佛教概念中,“乐”和“喜”不同,喜是打心里高兴,乐是浑身上下都高兴。乐的出现,标志着完成二禅的修习。
    三禅修习的过程主要是除乐,无所谓苦无所谓乐的出现是完成三禅的标志。
    四禅的修习目的是让不苦不乐(实质极乐)的情绪稳定下来,实现完全的如如不动的静定。
    四禅完成便具备了神通、神变的基础。但若想运用和发挥得好,还要有一个掌握、学习的过程,这就是“十遍行”、“十遍行”即地遍、风遍、水遍、火遍、青遍、赤遍、灵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十种功法。这种功法的特点是能够提高定力,而定力至极时,掺以某些意念便可实现更高层次的神通。据说这种功法的功效很大,能显现各种功能,对开发智力具有特殊意义。
    大乘宣传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把成佛渡世、建立佛国净土作为最高目标。在修习上,倡导似“六度”为主要内容的菩萨行。所谓六度,即六种从生死此岸到达涅磐彼岸的方法或途径。包括1、布施;2、持戒;3、忍、4、精进;5、定;6、智慧。“布施”指施与他人以财物、体力和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积累功德直至解脱的一种修行办法。“持戒”遵守一切不符合佛教教义的思想、言行所作的规定。“忍”指安于苦难和耻辱。“精进”指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过程中,不懈怠地努力。“定”指为获得佛教智慧或功德、神通而修习的以心专注一境的功法。“智慧”指以“假有性空”理论去观察一切现象的特殊观点和方法。
    大乘佛教在我国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带有中国特色的佛学派别,其修禅方法也因派别不同显示出各自的特点:
    天台宗: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创始人为陈隋之际的智凯,派名因智凯常住天台山而得其名。天台宗的修持以“六妙门”为主要功法。六妙门从数息或随息入手,心缘于息,通过调息达至调心的目的。六妙包括数、随、止、、观、正、净六项内容,特点是从有相数息入手,修至无相,以有心观修至无心,从有力到无力,最后达到圆明空净的境界。
    禅宗;禅宗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用自己的哲学思想、知行观解释佛学的结果,故此宗最具中国特色,也是中国佛教中最豁达、最富有情趣、最具艺术气质的一个派别。
    禅宗的修持法门是相当随意的,因为禅宗和印度佛教的最大区别是禅宗认为觉悟并不意味着摆脱尘世。它认为,尘世是天道运行的结果,也是道的一部分,且“门门有道”。积极介入日常事物,在日常具体事物中参禅,照样可以获得觉悟。从这个意义上看,禅宗的修习法门无处不在。
    禅宗的修持又分南北宗。北宗强调“佛尘看净”的“渐修”,功法主要是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南宗宣扬“顿悟”,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不读经,不礼佛,不立文字”。强调“以无念为宗”、“即心是佛”、“见性成佛”。正因禅宗独特的佛学观,禅宗的修持法较简单,一般在老师的启发下,就能够顿悟。后代禅宗还创造了许多方便法门,如参话头等。什么叫话头呢?话头就是一种可以引起疑情的一种语句,参话头就是用这种毫无意义,答非所问的语句让人去参究,去琢磨,去参悟其中的玄机。用明代高僧德宝的话说:“古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参话头有两种,一种是两人一问一答,另一种是自问自答,据说现代参话头者,先要打坐,调息,默念几句“阿弥陀佛”,然后才在心中冥然发问。
    净土宗:净土宗也称“莲宗”,唐代善导创立,因说人死后往生阿弥陀西方净土(极乐世界)而得名。
    净土宗的修持方法简单易行,要求信、愿、行一致。“信”就是要相信修持的效能,有修持的信心;“愿”就是要有修持的愿望;“行”就是要参加修禅实践。“行”的方法有念佛与观想两种。念佛就是念念不忘,念念相续地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样可以收心敛性,归于单一净念,以一念代万念。观想即面对佛像,集中意念停止妄想,专注一境。观想念佛有十六种观法,据说此修持法门的最高境界是“无相可观,无佛可念”。
    密宗:也叫“真言宗”,目前国外通称“金刚乘”。其修持方法是佛家气功的一个高级组成部分。根据藏密古典学(藏语音译为宁玛学系)的分类,佛家功法层次共分九级。即显部三级,密部中瑜枷三级,高级瑜咖三级。但从考查来看,高级部以上,至少还有两级。
    密宗的修持方法很多,据说有一千多种。可分为功、法两大类。功指气功,法指法术。功的内容包括炼气修脉的宝瓶功、三脉四轮、五轮至六轮(四轮为顶、喉、脐,加密轮为五轮、再加髻轮为六轮)、拙火定、大手印等,其无上瑜枷部还有男女双修。法术方面包括息灾法、增类法、敬爱法、降伏法、钓召法等五大类。
    密宗气功修炼的要领在于“三密相应”。三密相应的意思是使自己的身、语,意三“业”(意为造作,泛指一切身心活动)和“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身密”一般采取“七支坐法”,此法的特点是颔压结喉,身密还要于结印契(简称手印),手印多种多样,都由老师教授;“口密”即诵真言,真言称之为“咒陀罗尼”。《大乘义章》说:“菩萨以禅定能发咒术,为众除患第一神验,名咒陀罗尼。菩萨依禅备起多用,随用别论,即有无量陀罗尼门。”《瑜珈纂略》中说:“咒陀罗尼以定为体,依定持咒令不妄故。以咒为境也”。意思是持咒能破众生烦恼,帮助修炼者入定。密宗诵真言时有五种方法;1、莲花诵,即发声念佛:2、金刚诵,即合口动舌念诵;3、三摩地诵,即不动口舌,定心观想真言的文字;4、声生念诵,即观想心莲花上有自螺贝,从白螺贝中发出妙音:5、光明诵,即念想口出光明持诵。“意密”即观想,密宗的观想内容很多,如观想身中三脉、四轮等。但依密宗仪规,不论修什么功法,都应先观“本尊”。本尊即修持者在上师的指导下,将一朵花随意抛撒于绘有诸佛菩萨的图像上,花朵所落之像为“本尊”。修持前,上师按此授以该尊之印明,练功时观想此像,观清楚后。再观想本尊与“我”互相交融,“入我我入”合而为一,同时观想自己身空如气泡。其次为字轮观(先观想自心为一轮圆月,在月轮上布有“阿缚罗贺传”五字,次观本尊之心月轮大亦有此五字)。除此之外,还有三密观、五字严身观等。
密宗除了三密修持,还有神秘的“灌顶”。灌顶原本为印度古代国王即位时的一种仪式,后来密宗将其吸收,成为本宗的一种法规,即入密宗者,须先广学各家理论后,再由密宗大师与以灌顶,传授密法。密宗传授不同层次的法门,有不同层次的灌顶。灌顶分四级:1瓶灌,2·秘宗灌,3、智慧灌;4名词灌。另外还有“心灌”,即不取任何形式,高功夫的密宗师以意识灌入。
    密宗灌顶时多念“嗡、啊、哄”三字,这是以声引气的练功方法,据说念这三个字可引起颅腔、胸腔、腹腔的共振,收到整合气机,三田反复的效果。
    同道家功相比,佛家功无论功理还是功法似乎更严谨。佛家所论气功层层深入,每深入一层都有新的感受和境界。佛家功按小乘、中乘、大乘循序锻炼,其中又包括“九种第次”,而要祛病延年,练到小乘境界也就足够了。佛家的三乘功夫,似乎也比道家高深些,因为道家功练到大成,仅是“清静”境界,还不能完全达到“大定”境界,仍属中乘功法,这是两家的根本区别。佛家高僧圆寂尸焚后,很多都有“舍利子”出现。舍利子是气功家死亡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有多种颜色。舍利子的出现,可能与佛家的大定功夫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3-2006 1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气功流派简说……下篇

儒家功

    儒家功是我国儒家学者及其信徒所修习的功法。儒家功主要载于孔子的《论语》、孟柯的《孟子》、荀况的《荀子》等儒家文献之中。
    儒家功的最大特点是将正常的社会生活、道德修养与练功融为一体,练功的目的也不像佛家、道家为了出世,而是更积极地入世和更好地治国。“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则格物,格物而后知至。”(《大学》)若按佛家的看法,儒家功尚未脱出“我执”的巢臼。
    儒家功较简单,以守静的心斋、坐忘为代表。孔子的弟子颜回问他什么是心斋,孔子回答:“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神),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可见孔子的心斋就是通过意念专一,呼吸细长,耳之不闻,唯心能觉,进而神气合一,进入清静纯一的境界。孔子还认为,心斋之类的功法是修身的关键,这类功法不但可以使人不出户而知天下,还能使人长寿。基于这种认识,孔子在任何环境中都要求自己保持一种宁静的心态。《史记·孔子家史》载,孔子63岁时,曾两度被鲁国驱逐。到了宋国,司马桓砍倒大树威胁他;到卫国又被错抓进监狱;在陈蔡之间被楚军团团围困“七日不火食”,饿得他那些弟子爬不起来,而孔予却安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儒家另一位大师孟轲继承了孔子守静的理论,同时又提出内观养心养气的功法。孟轲把这种功法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求放心或存夜气。求放心就是把为外物迷惑的心收拾起来,养夜气是把人的午夜至平旦尚未与外界事物接交能量时的清明之气存养起来,孟轲认为这是保养真气的有效方法。第二阶段是思诚和养浩然之气。思诚就是悟道,至于养浩然之气,即一种“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公孙丑上》)的宇宙元气。
    孔孟以后的儒子大都继承了先圣静坐的功法,特别是宋代的理学家们,视静坐同读书做学问同样重要。然而,严格地说,儒家的静坐并没有具体的理论和功法,直到明代儒士高攀龙参改程朱之说,同时参考佛道二家功法,经过长期探索,才总结出一套静坐理论。关于静坐方法,高攀龙说:“静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默默静坐。”可见高攀龙的这种儒家静坐法,虽然平淡朴实和纯正,仍是一种大众静坐法,一种初级功。而就其功力看,儒家后人中,恐怕无人能超过孔子。就此而言,儒家功没有独辟蹊径也许是注重入世而较少出世的缘故。


武家功

    武家功是以技击防身为目的的气功流派,如少林气功、八卦掌、朱砂掌、金钟罩、易筋经、大悲功、形意桩等,另外,以表演为目的的硬气功,如头顶开砖碎石、银枪刺喉、指穿砖石等也属武家功。
武家功将吐纳调息与武术动作相结合,属于动功范畴。《易筋经》说:“练筋必须练膜、练膜必须练气……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由此可见,武家功是为了强壮筋骨,运气以发力。
    武家功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战国时“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但一般多认为肇始于唐代《易筋经》的问世。
    武家功的基本功有拍打功、运气功等,拍打功即配合呼吸用拳逐渐过渡到用沙袋、木棍、榔头拍打自己身体各个部位,同时落拳点部位挺出迎击。落拳、呼气、迎击同时完成。拍打时先击
    左右胸部,继而下降至左右肋、左右腰部,再拍打胸部正中,胃脘部,腹正中部与左右两侧。运气功则有站桩等。

   
民间气功

    民间气功指流行于民间,没有见诸文字记载,没有上升到理论、没有统一的功法层次体系,其功法门派源流已无处考证,只靠师徒口传心授的一些功法。如铜钟气功、飞鹰功、太湖桩、马山气功等。另外,巫家功也属民间气功。巫家功靠的是自发功,是层次最低的一类气功。

   
医家功

    医家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治病救人、保健防病为宗旨的气功功法派系。其经典著作是《黄帝内经》。该书集先秦至汉初气功医学理论之大成,提出了以阴阳二气为本的天人观,以精气神为三要素的生命观和心身整体观,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以调气、调神、调身为要领的养生治病原则及方法。汉代出土的《导引图》、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总结了两汉至隋医家功治病经验,记录了260余种医疗气功功法。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宋代的《圣济总录》、金代张子和的《儒门事亲》、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明代龚居中的《红炉点雪》、陈继儒的《养生肤语》、胡文焕的《类修要诀》、汪仞庵《医学方解》中所附的《勿药元诠》、沈金鳌的《沈氏养生书》、清代王祖源的《内功图说》、席锡藩的《内外功图说辑要》等都记载了医家功。医家功的特点是动静兼修,辨证论治,方法简明,易于掌握。实际上,医家功和其他气功并无太大区别。一般来说,只要是气功都有祛病健身之功能,只不过医家功以治病防病为目的,道家功和佛家功则以开智长生为最高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2006 09: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功的类别

【转载】智能气功科学概论 - -

第一章  气功概论

第二节  气功的类别

Ⅰ 气功的分类
Ⅱ 流派与共性

I、气功的分类

气功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是根据气功的方法、形式、内容、目的以及气功的来源等划分的。

一、 从练功内容分

古称气功为“性命”之学,内容可分为:

(一) 性功:性指心性、神意活动,《坛经》曰:“心为地,性为王,王居心地上。”性功主要从炼神入手,完全集中于意识活动的锻炼。开始多从上丹田练起(但守上丹田者并非都属于性功),或不搞意守,任其自然。佛家的参禅,意念意守法的“以一念代万念”等法属此。涵养道德、陶冶性情也属性功范畴。脑力劳动者宜练此功。

(二) 命功:命指肾精以及身躯有形之物与气。命功从炼精入手,有聚津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阶段。开始多守下丹田。周天功、强壮功多属此。欲健壮体格者宜练此功。

(三) 性命双修功(任何一种功法之高级阶段都双修):有先修性功、而后修命功以完性命双修者;有先修命功、后修性功以完性命双修者;有开始就上炼神慧以修性、下炼元精以修命而行双修者(性命双修之方法随门派而异)。现在很少真双修者(这是因为性与命是人体生命的两个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侧面,两者不可能截然分开,只是每一种功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

二、 从练功威仪(体态)分

(一) 站功:以站式练功,又称站庄。站功对增力、壮体、发动真气、提高身体健康素质效果明显。近人王芗斋、秦重三所传是也。站庄不仅是一种气功锻炼方法,而且是武术的基本功,是达到武术上乘功夫的重要途径。古语云:“要把骨髓洗,先从站庄起”。练武术,尤其练内家拳的都注重站庄,如太极拳的小马步庄、川水庄、形意拳的三才式、通臂拳的罗汉庄,长拳的童子拜佛庄……故站庄不仅适于体质较弱的病人,而且适于健康人以及体育爱好者。

(二) 坐功:以坐式练功,是练清静法门、周天搬运法门的重要方法。此法易启动真气而不外散。坐功的姿势,一般分为座具坐(坐在椅、凳上)、盘膝坐和跪坐三种。盘膝坐又分三种,即散盘——自然盘膝;单盘——一足抵于会阴部,一足置于另一大腿根部;双盘——两足分别压于两腿上,俗称“五心朝天坐”。

(三) 卧功:以卧式练功,有仰卧与侧卧之分。作用与坐功相似,启动真气稍慢。但身体极度衰弱和不能坐者或高度倦劳时,以卧姿练功,气机发动却较其他方式明显。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卧功是唯一可行的好方法。对一般练功者来说,卧功只作为睡前、醒后辅助的练功方法。

(四) 行功:古人未设行功,只是练功到一定程度后,要求走路也保持练功状态。所谓“行、站、坐、卧,不离这个”,“这个”就是内在的练功状态。武术很注重步法的锻炼。现在所传的行功就是从武术中某些基本步法脱胎演绎而来,它与太极拳的狮子滚球丹法、少林拳的逍遥步、五禽戏的熊形步……很相似。此法易学、易练,有和畅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宜于慢性病人的锻炼。

三、从形体动静分

(一)静功:练功时形体不动。上述的坐、站、卧功即是。

(二)动功:通过各种动作,内练气,外练筋骨,达到壮骨强筋、神气合一的目的。可以用之强身,可以用之制敌……内家拳均属动功范畴,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

(三)动静相兼:一指既练动功又练静功而言,一指某些功法具有动静两重特点,要求外动内静、由动归静。如达摩易筋经、峨嵋十二庄、蛤蟆气,以及智能动功各功法。

四、从练气的功用分

(一)硬气功:此功多系武术、杂技中的功夫,如“裂金碎石”、“刀枪不入”、“寒暑不侵”、“力托千斤”……等各种特殊功能。

(二)软气功(又称顺气):用于养生、防治疾病的各种功法。

“硬气功”、“软气功"是人们习惯的但非科学的称呼。所谓硬气功者,是气功师把真气运到身体某一部分,使局部组织发生暂时性的变化,从而呈现出超人的机能。实际上也是真气功能的表现。

五、从气功渊源分

(一)医家功:与中医理论紧密相连,对人体内之经络、脏腑气化反应观察较为细腻。目的在于延年祛病,探索人体生命奥秘,是中医学的基础与精华。如周天功中的经脉周天即是。

(二)道家功:其理论较中医理论更博大渊深,以“修心炼性”为主,目的在于“葆性全真”、“长生久视”,是我国传统功法中最丰富多彩的部分,分内丹功、清静功、存思功(又叫存想功)、导引功、吐纳服气功等。

(三)儒家功:着重于心性的陶冶、锻炼,以“存心养性”为主,主张在日常生活中砥砺意志、正心诚意,养浩然之气,以求“豁然贯通”。

(四)佛家功:以虚无为宗旨,“明心见性”为主。目的在于“断惑证真”、“妙契佛性”。在探讨生命奥秘方面不如医、道两家深刻。如“参禅”、“六妙法门”、“止观”等均是。

(五)武术气功:自明清以来,武术和气功结合,形成了技击与养生兼而有之的武术气功。有武当派、少林派、峨嵋派、昆仑派、南宫派等,主张动静双修,内外兼顾。现在流行的硬气功多是武术气功的一种功用,轻功也是由此而生,尚可练出隔空点穴的绝技。

[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19-7-2006 05:1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2006 09: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从练功对人体的作用分

(一)防治疾病功:中医认为,人体患病无非是气血乖乱,阴阳失衡,五脏失调所致,因而疾病的治疗则以和畅气血、疏通经脉、平秘阴阳为要,而这正是气功最基本的功能,即练每一种气功都有防病治病的作用。如果某一功法防病治病效果明显,其他功能较差,则称为防病治病功。如松静功、行功……

(二)强壮功:如果说治病保健是气功的初级效果,那么练气功的第二阶段就是富力强身。通过练功,培益真气,使脏腑、经络、皮、肉、筋、骨的真气充沛,宣畅通达,从而强化人体各部分的功能。这种以壮体为主要功效的功法,可称为强壮功。如站庄功、蛤蟆气、动功、硬气功等。

(三)周天功:练功后产生周天(沿身体一定的路线)气脉运行的功法。可分为卦爻周天(内丹功)、经脉周天、意念导引周天等等。此类功法是道家传统功法的核心,也是医家气功的重要内容。

(四)智能功:指擅长于开发常态智能与超常智能的功法。我国很多传统功法都有这方面的作用,但囿于传统功法名称,未被称作智能功。现在这一名称已成了我们创编的智能气功科学的专用名词了。

如前所述,我国气功种类繁多,分类标准亦多种多样,难以一一列举。若用现代观点来分,我们认为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封闭型气功,另一类是开放型气功。

封闭型气功主要是运用自身的精、气、神来练功,尽可能把自己和外界隔绝开来,收视返听,“塞其兑,闭其门”,精神内守,尽可能减少、排除外界干扰和刺激。一般来说,道家全真的清修派、佛家的止观法门等,都属此类。这类气功练到较高级阶段,也要实行开放,把自身之气和外界自然之气相结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天门阶段。封闭型气功对于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一般人很难实现。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社会实践。封闭型气功的要求和人的社会实践是矛盾的,它往往驱使人们走向避世、出家的消极道路。而且,古往今来,即使看破红尘的虔诚的宗教徒,练功卓然有成的也属凤毛麟角,显然,这类气功在社会上难于推广,尤其是今天的时代。

与封闭型气功不同,开放型气功主张把自身之气和自然之气结合起来,把自身和外部环境(自然和社会)统一起来,借助于自然之气,来修炼自身的精、气、神。道家的正一派,全真派里的阴阳派,佛家的密宗以及禅宗的一些派别,他们的气功都属于开放型。

说到开放型气功,有一点必须十分注意。由于历史原因,开放型气功里有不少地方掺杂了迷信的东西,如掐诀、念咒、画符、“吃星星”、“吃月亮”、“拜北斗”等等。这些往往使人觉得是在搞迷信活动,不是气功。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懂得气功,掌握气功学的道理,那么剥掉迷信的外衣以后,就可能看到它的合理的内核。以“拜北斗”为例,拜就得磕头,拜神仙更得恭恭敬敬、一丝不苟地磕头,而磕头的动作实际上运动了任督二脉,使体内气机畅通;又如“面南朝北斗”,是面朝南,闭着眼想北斗星,这不就是收视返听吗?“朝北斗”不光要往后想,还要朝上想,那儿正好是百会穴,意念集中于此,有助于打通天门穴。朝北斗时,要把自己的意念放到北斗星上去,化成一点星光,把自己罩上。这是使你把自己的意识和空间的自然之气相接,把自身的气机和自然的气机联系起来,借助于自然之气来练功。因此,如果抛弃了它的迷信内容,拜北斗或朝北斗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气功功法。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无论是阅读气功古籍,还是整理、收集民间的气功功法,或是对待气功界人士,尤其是宗教界的气功人士,都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有扬有弃,扬其精华,弃其糟粕,尽可能发掘、吸取好的、有用的东西,而不被那些迷信的东西所惑。但是,千万注意,这里的实事求是,这个“实”和“是”的标准是什么?是气功的实践,是气功科学。因为人的生命奥秘对于现代科学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很深邃的未知天地,很多气功现象从现代科学的观念来看是不可思议的,但又确实是事实。因此,在决定“扬”还是“弃”的时候,千万要谨慎从事,切勿将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

开放型气功强调自身之气与自然之气相合,强调在社会实践中练功。这适合于广大群众的需要,也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是值得倡导的。

[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19-7-2006 05:1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2006 09: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Ⅱ、流派与共性

上面我们把气功作了概略的分类。实际上同一类气功有很多流派,同一流派又有很多支派,情形十分复杂。就如一棵参天古树,根深叶茂,枝叶万千,纵横交错,令人目不暇接。有法理相似者,有理相近而法不同者,也有法理各异,甚至截然相反者,但行之均有卓效。这是传统气功的一大特色,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气功的宝库。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怀疑气功者,因此而益增其疑;初学气功者,常常因此而感到困惑,无所适从;囿于成见者,则往往因此而陷入无谓的门派之争。因此,为了当代气功的正常发展,弄清以下两个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一是形成不同流派的基本原因是什么?二是不同流派的气功有无共同之处?共性是什么?

众多的流派和不同的功法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根源,有地域的限制,也有人生哲学的不同,等等。但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人的生命运动的固有特性。人是一个开放的、多层次的超巨系统,极其复杂。控制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复杂系统,即便是无生命的工程系统,从一个状态转变为另一个预定状态(目标)的途径是多样的,绝不是唯一的。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条条道路通北京”。所以,可能预料,对于人体这样一个开放的、多层次的超巨系统来说,从正常生理状态(稳态)进入各种不同层次的气功态(优化的稳态)的途径,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而通过锻炼能使人自觉地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使达于气功态的方法,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气功功法。因此,气功功法繁多,流派各异,是人的生命运动固有特性所决定的,是理所当然的。

举个例子。《易·系辞》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古人对于宇宙演化、构成的认识。根据人体生命整体观,它也适合于人的生命运动。作为人体生命运动的模式有多种:如从八卦层次可以推衍出经络模式(十二经)、脏腑模式(五行)等;从四象的层次可以得出三才模式(精、气、神);而从两仪的层次,则可得出关于人体的阴阳模式(阴平阳秘),如此等等。这样,若从八卦这个层次着眼,那么练气功,或者用气功治病,必须从经络入手,或者从脏腑入手。周天功属于前者,而气诀吐纳的功法为后者之一例。于是,在这个层次上就形成了不同流派。若着眼于“二”这个层次,那么练功和治病的首务在于调和阴阳。进而若着眼于“一”这个层次,那么练功和治病可以不论经络、脏腑,也可以不必讲究阴阳,主要讲的是元气,练混元气的流派也属于此。

不仅如此。按照古典的人体生命整体观,天人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功法功理往往带有地域的特色——小自然环境的色彩。同样,按照整体生命观,人的生命运动是在人类社会的背景上进行的,而社会是进化的,所以功法功理也必然带有历史的印记。

还不仅仅如此。众所周知,即使是生理的人,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作为精神和肉体统一的人,个体差异就更显著了。因此,即是同一个门派,同一种功法,同一师承,各人所得亦不尽相同。这种不同,在尔后的发展中,往往会越来越显著,形成新的流派。这种情况在气功史上并不少见。

弄清楚这个根本原因,就可以明白,若以强化人的生命运动,充分发挥人的智能,使人作为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为目标,那么各个流派可以说是殊途同归。虽立论有异,但相辅而相成,或相反而相成。因此门户派别之争端,实属无谓。

弄清楚这个根本原因,在练功、学功过程中就不必过于拘泥于细枝末节,而应观其大略,以便在练功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果将事半功倍。

弄清楚这个根本原因,气功爱好者在初学气功时就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宜的功法。并在今后的练功过程中,博采众长,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内外环境。

上面讨论了流派形成的基本原因。很自然就会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各派气功目标相近,且有共同的基础——人体生命整体观,那么千差万别的气功功法中有没有共同的东西呢?回答是肯定的。

综观各家功法,有四大要旨是共同的,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共性。这就是:

一、运用意识:按一定方式能动地运用意识,以增强精神驾驭自身形体的能力,这是气功有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根本特点,各个门派、各种功法均把它列为首要因素。

二、修养意识:这是运用意识这一要旨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泛化,也是练功过程中有效地运用意识的条件。

三、调整呼吸:又称调息,其意不仅在于生理上的呼吸运动,且和运用意识有密切关系。

四、体势要求:这不仅仅限于动功,静功也有个姿势问题,它也和意识的运用有密切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06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当升天入地抗寒秘功         

此功又名凝神冲涨功,练法上属于意定派功法。据称功成后能抗寒助眠。   本功习练时分两步进行。   1、凝神。   包括闻息、闻动:躺式入静后,心神收敛仔细听呼吸声.再转入听心跳动声。接着会觉得心跳声越来越大,以至各血脉都随心脏一起跳动。   2、冲涨。   意想心脏血液像洪水一样冲向全身各处。意念应与心跳配合。收功时意想心脏将全身血液收回。   本功可配合手掌导引。出拳意想气血像洪水般至肩腋而来,直贯掌心;收掌时则有膨胀之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06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混元或天竺国精华:
  老子按摩法:始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养性·按摩法》。孙思邈(公元五一~六八二年),唐代一们著名的医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年时期,曾患风疾,于是立志学医。公元六五二年撰成《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在该书卷二十七“养性”里,对养生保健颇有研究,他至少活到一百零一岁,有人认为活到一百七十多岁。他收集了前人养成生经验和方法,包括居处法、按摩法、调气法、服食法、房室术生等,几乎囊括了传统养生学的内容。并阐述已见,发展了养生学说,他提倡吐故纳新的“静功”与熊经鸱顾的“动功”相结合,注意日常生活规律、适度,认为饮食、起居、情志、房室皆有学问,把养生锻炼与老年病康复相结合,使养生学成为一门有理论、有经验的科学。
  在“养性”节“按摩法”中收录了两套动功,即:天竺国按摩法和老子按摩法。明高濂《遵生八笺》也载有老子按摩法,只不过易名为“太上混元按摩法”。


两手按住大腿,上体向左右扭动二十一遍。(原文为两手捺髀左右捩身三七遍)。


两手按住大腿,向左右扭肩十四次。

两手抱住头项,向左右扭腰十四次。

向左右摇头十四次

一手抱头,一手托膝弯成三折状,左右相同。

两手托头向上三次。

一手托住头项,一手托住膝外侧,并由下向上扳三次,左右相同。

两手扳头向下俯三次,然后顿足。

两手相捉,一手引另一手从头上过,左右各三次。

两手相*,掌心向胸,收回;然后反转向胸,连收回三次。

右手曲腕,捶肋,左手挽引右肘,两手交换动作,各做三次。

两手先由左右两侧往中间挽引,然后由前后往身体拔牵,各做三次。

伸开手指,挽引头项(颈部),向左、右侧各三遍。

翻转左手,掌心按右膝上;右手挽引左肘,然后按在左手上,两手相叠。左右交换动作,各做三次。(反手着膝手挽肘复手着膝上左右亦三遍)

左手向上而下按摸右肩,左右相同。

  两手握虚拳,向前捶击出三次。(两手空拳筑三遍)

两手掌心向外振动三次,向内振动三次,向下振亦三次。

两手相*,来回搅动腕关节,左右各七次。[[18]]

磨擦、扭动十指三次。

两手翻掌,正反摇动三遍。



两手反*上下扭时无数单用十呼。亦即两手反*,上下运动使两肘扭动,做无数次。单独练习,做十次呼吸的时间即可。

两手相*,向上耸伸三次,向下顿接三次。

两手相手*头上过,向左右分别牵引伸肋十次。

两手握拳,反捶脊背上下各三次。

两手反背上相捉,上下往来推脊三遍。

手掌按搦腕内,向外振动三次。

两掌向前推三次。(覆掌前耸三遍)

掌心向下,两手相交*成横位,向下按三次。(覆掌两手相*交横三遍)

两手掌心向下,横向对直,向上耸举三次。如有手患冷病,可以从上到下拍打身体,手得热,病便除。(复手横直即耸三遍,若有手患冷从上打至下得热便休)

舒左脚右手承之,左手捺脚从上至下直脚三遍,右手捺脚亦同。亦即伸左脚,右手托在左膝弯,左手从上而下推捺下肢,三次。右手推脚,也如此。

前后捩足三遍,左捩足,右捩足,各三遍,前后脚捩足三遍。亦即站立,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扭转足踝关节各三次,前后反向扭足三次。

直脚三遍,扭髀三遍,内外振动三遍,若有脚患冷者,打热便休。扭髀以意多少顿脚三遍却直脚三遍。亦即伸脚三次,转动髋关节三次,向内外转动足踝各三次。如有脚冷者,用手打热便除。扭动关节时,用意注之。顿脚三次,再伸脚三次。

如虎踞地,头向左右肩回顾,各三次。(左右扭肩三次)
一手托天,一手按地,左右交替,各做三次。(推天托地左右在遍)

两手向左右如排山一样外推,做三次。背如负山,两手如拔树一样牵引三次。(左右排山负山拔木各三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06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老子按摸法是特别找给神气叔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06 1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节佛风法 坐定(双盘坐或单盘坐式均可),手结定印,即两手相合,手心向上,左手置于

右手上,两拇指相接(沟通左、右脉之气)置于小腹前(脐轮与生殖轮之间〕。

先观想自已全身透明如水晶琉璃般光亮,身中有二条直立平行的脉,就是中脉、

左脉、右脉,如三根管子一样;中脉在脊柱内,左脉贴近中脉左边,右脉帖近在

中脉右边。中脉发自“海底轮”(肛门前二指,相当于会阴穴〕,直上抵顶轮

(在头顶心〕会合,折而达于鼻腔,三脉在海底轮处交会。

  调整好姿势后,然后观想你的对面有一大光明(白光)或是观恕”本尊”之

面孔(即某尊佛像,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因密宗的最重要是“我即是

佛”〕与修习者面对面,白光从本尊佛的鼻孔流出。

  第一节:以左手无名指按左鼻孔,观想白光随吸气进人你的右鼻孔,一入右

脉就化为红光,顺右脉而下,绕到海底轮交汇处;再顺左脉向上,随即放下无名

指,从左鼻孔呼出去,同时想象体内一切业障、疾苦、病气皆化为黑气而去。

  第二节:以右手无名指按右鼻孔,观想白光随吸气由左鼻孔进入。一人左脉

就化为红光,顺着左脉而下,绕到海底轮交汇处,再顺着右脉向上,随即放下右

手无名指,从右鼻孔呼出去,想象体内一切业障、疾苦、病气皆随黑气排出。

  第三节:观想白光随吸气由左、右鼻孔同时进入,一入左、右脉就化为红

光,分别顾左、右脉而下,至海底轮交汇处进入中脉,向上冲顶,如冲不上去,

再折回海底轮,再顺着左、右脉上行,由左、右鼻孔呼出去。想象体内一切业

障、疾苦、病病皆化成黑气排出。随着功力的加深,沿中脉上冲的红光力量越来

越大。

  第四节:白光从左鼻孔进,红光从右鼻孔出(即重复第二节〕。

  第五节:白光从右鼻孔进,红光黑气从左鼻孔出(即重复第一节)。

  第六节:从两鼻孔进,从两鼻孔出(重复第三节)。

  第七节:从两鼻孔进,从两鼻孔出(再重复练第三节〕。

  第八节:从右鼻孔进,从左鼻孔出(重复练第一节)。

  第九节:从左鼻孔进,从右鼻孔出(重复练第二节)。

  “九节佛风”实际上只有三节,其他六节是将次序颠倒、重复练,在于训练

学功者的意力和念力。

本法通过九节的变换,使修习者专注于呼吸吐纳,以阻止杂念的产生,把精神完

全集中在九节佛风变化的“一念”之中,就是以一念破万念。在修炼半年至一年

后,只要“九节佛风”做完,就能进入“静定之境”。

  观想中的白光是“净光”,变成红光是在清洁、净化体内的一切秽气,然后

化成黑气呼出体外。这样不断地“纳白吐黑”,久久修习,就能使自身化为清净

化,与宇宙的“大光明”融合,有益于身体健康,祛病延年,并为以后的修炼打

下基础。

  练”九节佛风”,最好能用意念控制左、右鼻孔的气息出入,初学者做不

到,才用无名指按鼻孔之法,因为手的动作大多,会影响入静效果,用意念控制

鼻孔出入息,开始不易做到,但久练就会变为容易。若能不用手按压鼻孔,则打

坐开始两手便应结成“定印”,置于腹前,直到行功完毕。

  “九节佛风”的要领是,呼吸要慢、细、长。

  慢一因为慢才能定心,才能自在,才能聚气。

  细一细才能精细,才能轻逸,能动静随意;

  长一长才能入静,才能清静,”定能生静、静能生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06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九节佛风法是特别找给悟讲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古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7-5-2006 06: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不可思议了,各位都说得头头是道。气功与内功实在太抽象了,我一直都无法想象。再说如果真有所谓的轻功,内功,气功存在的话那为什么中国无法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压倒群国?或许它们真的存在只不过并没有像武侠小说所说的那么神奇。有没有那位高人能从科学角度去解说内功气功这个东西?请多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06 10: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人 于 27-5-2006 06:45 PM 发表
再说如果真有所谓的轻功,内功,气功存在的话那为什么中国无法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压倒群国?或许它们真的存在只不过并没有像武侠小 ...



我想这问题的唯一解释只能是因为这些有功夫的人不以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压倒群国为其练武或练功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06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神气 于 28-5-2006 10:12 AM 发表

我想这问题的唯一解释只能是因为这些有功夫的人不以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压倒群国为其练武或练功目的。



是因为根本没有人能够练到吧 ?

就比如轻功来说, 留传下来的轻功练法其实也有好几种, 比如在腿上绑铁铅来跳跃地说, 我就敢说中国体育部他们那里一定发掘了不少古老的练功法, 然后在田径选手中做试验, 可是, 我们又几时候看过在奥林比克中, 中国的跳高跳远的选手, 有轻功的身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5-2006 09: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0 神气 的帖子

我相信是有的。中国体育部未必相信这种方法。这些古老的练功法应该还要配合一些练气的法门才可使人的体质超越常人。

有功夫的高手一般都是自己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医疗保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10-2024 08:18 AM , Processed in 0.11035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