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Cherish_Ying

吃動物性食品是否合適?歡迎進來探討(附相關影片、著作與報告推薦)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2-5-2014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一位部落客布魯桑有關吃素的心得(已徵得對方同意做轉貼):

“如果每個人心中都多一點愛,世界是否會瞬間改變?

常有人問我『吃素後覺得最大的改變是什麼呢』
我的答案是:價值觀。

當我不願意再吃動物,我便開始了解原來牠們和我一樣有血有肉。頓時,我的同理心和愛心,便擴展到動物身上。
『原來他們會哭』、『原來使用雞蛋、牛奶,或是她們毛皮製成的物品,也是一種虐待呀…』、『原來,我可以選擇一種不讓任何母親掉眼淚的方式活著』

當我懂得愛動物,我也開始能愛更多的人,不管那個人我認不認識。
原來這個世界有很大部分的人活在赤貧之下,當我抱怨我買不起新的手機,有人卻連吃飽都做不到。我開始了解什麼是公平貿易,願意在能力所及之下資助各式各樣的弱勢團體,並跟無良的剝削企業說再見。

當我能愛更多的人,我發現心中的歧視和批判其實不該存在。不管遇見什麼樣顏色的皮膚、說什麼語言、喜歡男生還是女生、宗教信仰和我一不一樣、做什麼工作、一個月賺多少錢,這些都不是評量標準。

在這個教會我猜疑和競爭的社會之下,只要傾聽心中以愛為名的聲音,便能不被情緒影響,不受媒體煽動。看到需要幫助的人,給予援助。發現不對的事情,挺身而出,這是很單純又簡單的事。

我好奇,如果每個人心中都多一點點愛,真的只要多一點點,世界是否瞬間就會改變?可以成為Funky又Monkey的Family嗎?(好啦我最近剛看完最完美的離婚,這句台詞真的太棒了!)也許一個社會的好與壞,是取決在每個人身上的價值觀的。

所以,就算嘆氣也沒關係,抱怨社會也沒關係,但千萬不能失去愛和希望。大力微笑吧,給予關懷吧,這個世界需要多一點你我的愛,一切都會更好更好的!對不對?

想想自己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吧!你我的意念,都對這個社會至關重要:)”

來源:布魯桑臉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5-2014 05: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雖然活著無法避免傷害到其他生命,但我們可以努力減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14 05: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Cherish_Ying 发表于 9-5-2014 11:23 PM
以消費選擇拒絕不人道對待動物

共有20籠

约清晨四时,屠宰时间开始。我可以从屠宰场听见鸡隻的声音,听见无助生灵发出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5-2014 0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一篇我對其他網友的回覆:

吃植物也涉及殺生的。但植物是否跟動物一樣,會感到痛苦,我不確定。吃植物也會殺到菜虫等蟲蟻生命,但人不是為吃菜虫而刻意將之培育出來再殺之。人要生存得飲食,無論是否有吃動物,都會帶來其他生命的犧牲(對此我們得對犧牲之生命,常懷感恩之心)。因此,是否吃食動物,於品德沒有高低之分,只視個人如何理解與應對其身處世界。

若不嫌棄,請參考我寫過的一篇文章:

從尊重動物生存與自由權論不食/利用動物
作者:殷志偉

從小我就習慣吃肉,直至四、五年前,我看過一部稱為“生命的呐喊”紀錄片,覺得屠殺動物殘忍,才開始慢慢不食用肉、蛋和奶。

很奇怪,從前我不覺得屠殺動物是殘忍,為何那時看過紀錄片後會那麼覺得,我也不解。如今回想,我覺得這可能是回歸本性。

從小開始,我就跟隨周遭親人、朋友吃肉,彷佛吃肉就是一個理所當然的行為。

但事實上人食肉真的是理所當然的行為嗎?不是的,我在後來才慢慢思透。

雞、豬、牛、羊、魚、蝦、蟹等動物,跟人一樣,都是生命。如果我們不想自己被囚禁、獵捕、屠殺,想必動物們也不想受到這樣的對待。

雞蛋是母雞為孵育小雞而生,牛奶是母牛專為小牛而產的奶水,就如同人奶。我們人類確實沒什麼理由吃雞的蛋、喝牛的奶。

在很長的歷史裡,動物被我們視為一種資源。牛用來耕田、狗用作守門、馬用作騎乘、駱駝和驢子用作運載物品、雞和豬等動物則用來食用。。。深入思考,我們真的有利用這些動物的權利嗎?

我常聽說弱肉強食,對於某些情況可能有理,但對於我們與其他非人動物的關係而言,卻不是這樣。如甲因工作沒努力,被比較勤勞的乙給替換了。這是一種競爭性的弱肉強食;但一隻雞,我們不能說牠沒努力,所以應該被人類吃。生做雞或人,非自己可選。面對強勢的人類,雞無法為自己說話,也幾乎沒有努力抗爭的機會。起始點的不公平,不能合理化強勢者利用相對弱勢者的行為。

在大自然的眼裡,無論一個生命以什麼形態降生於世,都一樣。比如說,生做男性或女性,都是人,於大自然而言,沒有差別。但性別若落在父權社會/體制內,就出現了差異。在這個社會脈絡或情境裡,女性權益被忽略,同工不同酬、職場上的玻璃天花板等等,都是性別歧視的再現;同樣的,一個人無論生做黑人或白人,于大自然眼裡,都一樣是人。但種族若落在某些特定的社會體制裡,如在過去白人為主的社會,黑人就變成了次等民族(所以才引發了後來的種種抗爭);一個人若生做同性戀或異性戀,於大自然而言,也都一樣是人。但性取向若落在以異性戀為主流的社會,同性戀可能就成了大眾眼裡的異數。從以上例子可見,讓性別、種族或性取向出現差異的,不是大自然本身,而是人類社會的特定文化和制度。回到人類(也是一種動物)與非人動物的關係之討論,兩者在大自然界裡,並無地位上的高低差異,而是人類社會的文化——一種追隨弱肉強食的文化,讓相對弱勢的非人動物,成了人類的囚鳥、受宰製者。

我相信,在大多數,甚至是全部人心中,都有一種善的天性。在有能力時,我們會想去幫助別人。這種無私的付出,對於提升自己的社經地位無所助益,而是在自己付出時,從心底的感到開心、充實。在弱肉強食、物競天擇的環境裡,一個人可能需要某種程度的自私,為自己著想,以取得較大的成就。但如果這就是我們遵從的自然規律,又如何解釋我們在無私助人時由衷感到的快樂?後者或許才是我們真正的本性。

所以,當有人問,為何老虎獅子可獵捕羚羊,而人類不能吃雞、豬、牛、魚?我或許只能這麼回答,弱肉強食不是我們的全部、唯一可遵從的規律,自願放棄作為相對強勢者的優勢,也是一種選擇。

有人提出疑問,植物不也是生命?我不十分確定植物是否如動物一樣,有痛感神經和意識、感受能力等,但偏向覺得沒有(注一)。因此,直至目前為止,不讓動物因我要食其而受苦,還是有值得堅持的理由。

我們需要對動物王國裡的非人動物,予以更多的尊重——尊重牠們異於我們人類的珍貴特質、尊重牠們生而自由的權利。

我真誠懇請大家重新思考人類與非人動物的關係。從同理心出發——我們愛護自己與身邊人的生命,也會愛護同樣沒有危險性,不會危害我們的雞、豬、牛、羊等動物的生命;從公平正義角度出發——在違反他者意願的情況下,囚禁與剝奪一個人的自由與生命是不合理的;同樣的,非人動物有自身的生存與自由權,侵犯與剝奪牠們的權益,亦不合理。如果我們反性別、種族、性取向等任何不合理的歧視,沒有理由不反物種歧視/主義(Speciesism)——一種基於同樣的生命體天生不能自主之特質,而給予差別對待的態度。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真的是自然界唯一的真理嗎?如果是,為何人類文明走過幾千年,到如今得以遊宇宙潛深海的當兒,依然會有貧富不均、貧窮、戰爭?

也許我們不能做得很好,不能在建構社會與維生時,完全避免傷害到其他生命。但不能做到完美,我們總能做到自己可以做的那一部分。在飲食這一塊,如同錢永祥在《深層素食主義》導讀所言:

“如果你可以百分百吃素,那當然太好了;可是如果你只能一天吃一頓素,那也比每週吃一頓素來得好;如果你家的餐桌上只有一盤肉食,當然要比有兩盤肉食造成的傷害少。我們應該減少吃肉,至於減少到什麼程度,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處境、能力、感覺和良知去調整。要點是:不要踏入肉食者的陷阱,只因為成為素食的聖人太困難、成本太高,反而完全放棄了你的素食努力、素食的心願。”

當我們投入一個國際組織,不會去分自己和他/她人來自什麼國家,大家都歸屬於同一個大家庭下;同樣的,當我們將自己投身於自然界裡,亦不再關注自己和其他生命的物種差異,大家都來自同一片大地。從較廣的視角出發,我們都是同類、夥伴。我們沒什麼理由會去食用、利用同類和夥伴,是嗎?


注一:關於動物與植物,以下學者之說與學界宣言,可供大家做參考。

"...The whole point of Darwin's position was to indicate homological resemblance between human and animal behaviour, and it followed that is was no more absurd to speak of a higher mammal showing fear, reasoning power, or pleasure than to call the structure on the end of a chimpanzee's forelimb a hand. The difference was one of degree not of kind. There was one continuous 'thinking principle' throughout the animals which Darwin viewed as being contingent on the presence of an organized nervous system, and consequent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tellect of man and animals is not so great as between living thing without thought(plants) and living thing with thought(animals)'(T i.66)"

引自Jonathan Howard,<Darwin: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原版於1982年出版)
中譯本:《達爾文與進化論》,趙凌霞與何竹芳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年出版)。

*Jonathan Howard為德國科隆大學遺傳學研究所細胞遺傳學教授,皇家學會研究員。

-----

"Speciesism occurs when the interests of a being are accorded less or no weight solely on the basis of species. To say that a being has interests is to say that the being has some sort of mind—any sort of mind—that prefers, desires, or wants. It is to say that there is someone who prefers, desires, or wants. You cannot act with speciesism with respect to a being that has no interests, such as a plant.

Your entire argument rests on your confusing a reaction with a response. If you put an electrical current through a wire that is attached to a bell, the bell will ring. The bell reacts; it does not respond. It is as absurd to say that a bell has a “nonconscious response” as it is to say a plant does. "

引自Gary Francione/全文:
MICHAEL MARDER AND GARY FRANCIONE DEBATE PLANT ETHICS

Gary L. Francione is Board of Governors Professor,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Law and Nicholas deB. Katzenbach Scholar of Law and Philosophy at Rutgers University.
來源:Gary L. Francione Facebook

-------

科學界終於正式宣稱動物也有意識

「劍橋宣言的最後一段宣稱:「缺乏大腦新皮層似乎不表示生物沒有經歷情感狀態變化的能力。各類證據皆不約而同地指出:非人動物擁有構成意識所需的神經結構、神經化學及神經生理基礎物質,以及有能力展示帶有意圖的行為。因此,證據充份表明人類並非唯一擁有產生意識的神經基礎物質的生物。非人動物,包括所有哺乳類及鳥類、以及其他生物,包括章魚,也擁有這些神經基礎物質。」(“The absence of a neocortex does not appear to preclude an organism from experiencing affective states. Convergent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non-human animals have the neuroanatomical, neurochemical, and neurophysiological substrates of conscious states along with the capacity to exhibit intentional behaviors. Consequently, the weight of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humans are not unique in possessing the neurological substrates that generate consciousness. Nonhuman animals, including all mammals and birds, and many other creatures, including octopuses, also possess these neurological substrates.”) (The Cambridge Declaration on Consciousness, 2012, P.2)」

摘錄自:http://pansci.tw/archives/23959


推薦影片/書籍:

Factory Farming: Cruelty to Animals



Baur, Gene, 2008, Farm Sanctuary: Changing Heartsand Minds About Animals and Food.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Fox, Michael Allen著、王瑞香譯,2005,《深層素食主義》。臺北:關懷生命協會。
Kowalski, Gary著、劉佳豪譯,2006,《我的靈魂遇見動物》。臺北:柿子文化。
Singer, Peter著、孟祥森、錢永祥譯,1996,《動物解放》。臺北:關懷生命協會。

刊登於《獨立評論@天下》,2014/4/12
本帖最后由 Cherish_Ying 于 30-5-2014 01:10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014 07: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我对某网友的回复:

偶尔我心中也会升起“若这世上真有业报观就好了”的想法

这样每个人都会对他/她的行为负责,纵使律法管不了,也无法回避天理的裁决

但我本身并不相信有业报

而且,当一个人因为害怕业报 而非发自内心的不去做不好的事 这样好像也没什么意思

我们都不是自由的灵魂

来到这世界的一切生物 无论是人、猫、狗、鸡、蚂蚁等等都一样

我们注定会因为维生而互相残杀

现在的人很少发觉(或许) 只因我们刚好是这世界的强势者

而很少受其他比我们强大的生物的威胁(想像这世界突然来了很多只哥斯拉或MUTO,而我们人类在牠们眼里宛如蚂蚁般的渺小)

但鸡、猪、蟑螂等等,就不是这样

牠们的生命为人类所掌握、支配,或容易为人所杀

当一个灵魂的诞生注定为他人所支配 这样的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们不是为了互相残杀而来到这个世界的

纵使狮子吃羚羊 人类吃鸡猪 看似多么符合自然 天道

但这样还是无法逃脱“互相残杀”的回圈

我承认 活在这个世上 无论再怎么努力 还是无法避免伤害或牺牲到其他生命

但无法达到这目标 不代表我们就得放弃一切努力

每一份努力 无论多微小 还是有其意义

说到底 活在这世界短短几十年 这么累干么

只是不想就这样认输(但我有时还是没有做得很好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014 03: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相信世上孩子都爱自己的母亲,我也不例外。可能因为这个原因,每当想起被人类吃食的鸡、猪、牛、鱼等动物也有母亲,我便感到难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4-6-2014 0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分享一些心得:

沒有掛礙、保持清淨心、不執著,吃什麼也一樣,沒有分別心,確實是一種修行的功夫。

但沒有分別心,和是否能設身處地感受到其他生命的處境,不一樣。

比如說,我不執著於吃菜或吃肉。這是主觀的心境。

但吃肉會導致孩子失去母親,或母親失去孩子。這是客觀的事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6-2014 04: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我給網友的回覆:

吃蔬菜也會傷到蟲蟻,但人非為吃食蟲蟻而刻意培養牠們再傷之。如我們將餐盒或果皮放到資源回收桶,引來蟲蟻,這是很難避免的。畢竟蟲蟻也只是來找食物,只是牠們來到資源回收桶,我們人類很容易不小心傷到牠們。比如一包東西置下桶內,就可能壓到牠們,這反而傷了牠們的生命。我們是否可以為了避免引來蟲蟻,避免因此而傷到牠們的生命,而終生不再使用餐盒或不把果皮放到資源回收桶?

我們不是把菜虫當成達成我們目的(飲食)的手段,只是無可避免地在取得蔬菜或水果的過程裡傷或殺到了牠們。雞、豬、牛、魚等靈性動物卻是我們視作達成目的的手段,刻意繁殖再傷或殺之(注一)。我們可以避免將動物僅視為手段,而是如我們人類一樣,有自身目的的生命。

雖然將餐盒或果皮放到資源回收桶內很難避免引來蟲蟻,但我們可以努力嘗試。比如先將餐盒或果皮清洗或沖水,再放到資源回收桶。放到桶內時要輕放和留心噢,避免壓到蟲蟻。

注一:有些野生非人動物被人類捕捉,有些則來自為人類食用目的而做的人工繁殖。在此我指後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6-2014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動物是可能有情緒感應的,比如老鼠:

“後悔可不是人類獨有的情緒。英國新一期《自然&#8231;神經學》雜誌刊載報告說,研究人員首次發現,老鼠在作出錯誤決定以致錯過美食後,也會表現出後悔情緒,且會影響它隨後的決定。”

來源/全文:非人類獨有情緒&#8231;老鼠作出錯誤決定也會“後悔”

雞、豬、牛、羊等動物,我覺得牠們可能也是有情緒感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6-2014 10: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發生在加拿大的工廠化農場裡不人道對待動物的情況:

影片


我們可聯署反對不人道對待動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6-2014 0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超赞同!
dd g.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Cherish_Ying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14 09: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7-2014 1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篇關於動物權益討論的文章:

梁文道、錢永祥:畢竟牠是豬?——對談動物權益

這裡有比較多的「問答」部分:

動物倫理與道德進步

摘錄——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一段話:

錢永祥:

我們今天講了很多原則性、概念性的東西。說到最後,也只有簡單的一句話:我們把自己的生命稍微打開一點,就會發現很多動物會進來。草履蟲大概不會進來,毛毛蟲大概不會進來,因為我們也有我們的局限。我們不是聖芳濟(St.Francis),我們沒有他那種和各種動物都能溝通的禀賦。我看到一隻蜘蛛,我分不清楚牠哪邊是頭哪邊是腳,你要我把生命打開跟牠互動,我做不到。但我們可以跟很多動物互動。這不是說要大家一定要養狗養貓,或者一定要參加動物保護運動,一定要素食,不是的,只要我們把動物當回事,對牠們多在乎一點,這就很好了。

(樓主:雖然我們可能無法跟蟲蟻溝通,但大家也可留心,在日常生活裡避免無心傷害到牠們噢!蟲蟻也是生命。感恩。)

不殺生應對蚊子、螞蟻、蟑螂方式+不傷害家裡/浴室出現之蟲蟻方法討論。用水時留心蟲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7-2014 08: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分享兩篇文章:

1)梁文道 - 印度人不害

“簡單地講,「不害」正是一種盡量不要傷害生靈的道德律令,是一種避免惡報,乃至於擺脫輪迴之苦的基本途徑。所以吃素便顯得理所當然,是注重靈性修練及信仰虔敬者的必行本份了。然而,那個一直徘徊在素食者頭上的老問題又回來了:植物算不算「眾生」?如果植物也有生命,憑甚麼我們又能吃它?當然,現代科學已經告訴我們,植物不同動物,沒有意識沒有感情,不在印度人所講的「有情眾生」之列。可在兩、三千年前的思想家宗教家那裏,這個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莫非真要信眾食泥?”

全文/來源:印度人不害

2)梁文道 - 世上最嚴格的素食

“你以為我想笑話他們嗎?不,恰恰相反,我對那些持戒嚴謹的耆那教徒滿懷敬意。因為慈悲,因為原則,他們竟能把與生俱來的慾望克制到這等非常人可及的程度,而且這還只是個很無奈的妥協方案。在我看來,這個故事也很好地解答了許多素食者時常遇到的詰難,比如說「植物也有生命,難道吃素不殺生嗎?」,又或者「種菜的過程也要殺死大量昆蟲,難道吃菜就能避免傷害?」沒錯,完全不殺生的素食或許很難,但素食者與非素食者的殺生數量還是有分別的,其背後用心更有天地之遠。正如台灣學者錢永祥所言,殺一個人也算殺人,但這並不意味一個誤殺過人的人以後就能放開懷抱肆意屠殺。

我們可以不茹素,但沒有資格去質疑出於善心的素食者,說他們虛偽。希特拉憑甚麼譴責殺人犯?這豈不笑話。”

全文/來源:世上最嚴格的素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7-2014 0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因宗教理由而素食的人吃素肉的课题,在此分享梁文道的观点。

素叉燒的困惑
梁文道

“。。。

單從口味來講,我完全可以理解一般人對市面廣東齋菜的批評。然而在宗教的層面上,我卻發現很多人的批評其實是出於誤解。例如,有人會懷疑出家人怎能吃得那麼油膩,似乎有違佛門清淨本色。各位,請用腦子想想,嘴裏的清和心裏的清是兩回事呀!人是雜食動物,不能沒有油脂。漢傳佛教的僧人們已經不吃肉了,你想他們得從甚麼地方獲取油分呢?

更常見的指責就是所謂的「齋口不齋心」;雖然口中無肉,但是面對一桌子素鴨素羊素叉燒,說不定還有一整隻素乳豬;這能算是「不殺生」嗎?廢話!當然算。佛教徒不殺生是不想動物受苦,但這並不表示他們連吃類似於肉的豆製品的權利都沒有;吃齋牛會害死一頭牛嗎?換句話說,「齋口」才是最根本最絕對的;至於「齋心」,難道你吃齋燒鵝就意味着你很想宰殺一頭鵝嗎?「齋口不齋心」的說法聽起來很玄妙很有道理,其實與佛法相去甚遠。我發現說這種話的人往往是自己捨不得肉食之慾,但又要求一個捨不得令動物經受囚禁屠宰之苦的人應該毫無道理地齋得更徹底。不止荒謬,這甚至還有點虛偽吧?下回批評一個因為宗教理由而素食的人「齋口不齋心」,你最好自己先把肉給戒掉。”

来源/全文:決戰光明頂 -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本帖最后由 Cherish_Ying 于 8-11-2014 01:53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7-2014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大家觉得内容长,可以先记起来,有空再看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8-2014 0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學界終於正式宣稱動物也有意識


「劍橋宣言的最後一段宣稱:「缺乏大腦新皮層似乎不表示生物沒有經歷情感狀態變化的能力。各類證據皆不約而同地指出:非人動物擁有構成意識所需的神經結構、神經化學及神經生理基礎物質,以及有能力展示帶有意圖的行為。因此,證據充份表明人類並非唯一擁有產生意識的神經基礎物質的生物。非人動物,包括所有哺乳類及鳥類、以及其他生物,包括章魚,也擁有這些神經基礎物質。」(“The absence of a neocortex does not appear to preclude an organism from experiencing affective states. Convergent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non-human animals have the neuroanatomical, neurochemical, and neurophysiological substrates of conscious states along with the capacity to exhibit intentional behaviors. Consequently, the weight of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humans are not unique in possessing the neurological substrates that generate consciousness. Nonhuman animals, including all mammals and birds, and many other creatures, including octopuses, also possess these neurological substrates.”) (The Cambridge Declaration on Consciousness, 2012, P.2)」


摘錄自:科學界終於正式宣稱動物也有意識(Heiman)


◆ The animals of the world exist for their own reasons. They were not made for humans any more than black people were made for whites or women for men.

—Alice Walker, author (1944-)


◆ 世界上的动物是基于自己的理由而存在,它们并非为了人类而存在,这就像黑人并非为了白人而活,女人也不是为了男人而活一样的道理。

——美国作家 爱莉丝&#8226;华克 (1944-)


參考和摘錄自:默雨的網站——<世界蔬食語錄>


跟动物相关,有关真皮制品:

One-Minute Mission: What Leather Really Looks Like!

本帖最后由 Cherish_Ying 于 21-11-2014 03:5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8-2014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爱护动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8-2014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請大家愛護動物~
◆ I do feel that spiritual progress does demand, at some stage, that we should cease to kill our fellow creatures for the satisfaction of our bodily wants.

—Mahatma Gandhi (1867-1948)

◆ 我觉得人类心灵的提升是必要的,当到了某个层次,我们将不再为了满足食欲而杀害动物。

——甘地 (1867-1948)


參考和摘錄自:默雨的網站——<世界蔬食語錄> http://www.mo-yu.idv.tw/index-vege.htm

本帖最后由 Cherish_Ying 于 7-8-2014 10:38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14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魚會痛。

“Fish also have been victims of underhanded and shandy speciesism. We know, for example, that fish display long-term memory and clearly are sentient beings(Braithwaite, 2010, 2011). Consider what Verheijen and Flight(1997: p.362) write about fish:" There is a growing consensus that because of homology in behaviour and nervous structure all vertebrates, thus also fish, have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d so are liable to suffer." Consider also what Victoria Braithwaite writes about fish:" I have argued that there is as much evidence that fish feel pain and suffer as there is for birds and mammals - and more than there is for human neonates and preterm babies"(Braithwaite, 2010: p.153). She also notes(Braithwaite, 2011), "We now know that fish actually are cognitively, more competent than we thought before - some species of fish have very sophisticated forms of cognition... In our experiments we showed that if we hurt fish, they react, and then if we give them pain relief, they change their behaviour, strongly indicating that they feel pain." Fish have also been observed punishing after individuals who steal their food(Raihami et al., 2010).”

摘錄/引自:Marc Bekoff - Who lives, who dies, and why? How speciesism undermines compassionate conservation and social justice. 收錄於:The Politics of Species - Reshaping our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Animals. Edited by Raymond Corbey and Annette Lanjouw, 2013.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為被用於實驗的動物致敬。
本帖最后由 Cherish_Ying 于 8-8-2014 10:4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6-2024 08:25 PM , Processed in 0.069286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