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蓝袍术士

关于佛陀的慈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8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9-11-2008 08:30 AM 发表
佛陀在入灭之后,也和阿罗汉弟子一样,同样也没有色身, 因为佛陀没有色身再出现在世间利益众生,那么不是跟他的慈悲,跟他的菩提心相违背了吗?
----
这点正是大X人很难接受的, 所以有他们一般没有把佛陀放在心上, ...



我觉得,没有了我执,没有了人我众生,那应该更能很好的实践慈悲心啊,我们不能完全的实践慈悲,就是因为我执啊。

如果说“ 死死捉住有个真贵的慈悲和菩提心本来就是一种法执, 不过在没解脱前这种执着是好的, 因为它带来好处, 对一个解脱者, 根本没有人我众生, 一却只是一种现像”,这样子的话,解脱的圣者就变得很冷血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11-2008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v4820 的帖子

佛陀并不是故意要显现不显现什么的~
阿V还以为人家是故意要做戏那样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8 10: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蓝袍术士 的帖子

佛陀的誓愿是帮助一切众生证悟涅槃

不要乱讲啦~
这种是痴人才会发的"伟愿"~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8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度热恋,过度神话,过度幻想,过度。。。

才会这样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8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蓝袍术士 的帖子

不执着慈悲就一定会变得很冷血?
一个内心没有贪, 嗔,痴的人会冷血吗?
佛陀本身就没这些执着

因为很多人卡在自己的观念里..
所以认为要这样要那样..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9-11-2008 01:3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8 05: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oshen2 于 19-11-2008 10:53 AM 发表

不要乱讲啦~
这种是痴人才会发的"伟愿"~
...



我很想知道,南传佛教认为我们的世尊是为了什么不选择证得阿罗汉而佛陀。
因为如果佛陀的解脱与阿罗汉的解脱是一样的话·,成为佛陀要累计那么多的波罗密,吃那么多苦,最后才成就与阿罗汉一样的解脱呢?
我想这里面肯定有文章。大乘佛法这方面有自己的理解,那南传佛法呢?
总不可能说我们的世尊无聊,明明有简单的阿罗汉果不证,偏偏要经历那么多生死才成就个与阿罗汉解脱一样的佛陀吧?(我没有不敬佛陀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8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s 于 19-11-2008 10:57 AM 发表
过度热恋,过度神话,过度幻想,过度。。。

才会这样想。


我想听听你对我上面一个贴的问题的看法。

不可能说我们的世尊是“过度热恋,过度神话,过度幻想,过度。。。”才选择成就佛道吧?
(我不是要来辩论,只是像理清不明白的地方,希望大家不要误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8 05: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蓝袍术士 的帖子

一个发现 quantum mechanic 理论的科学家,
和一个把 quantum mechanic 理论学的很好的科学家,
哪一个面对的难题比较多??
哪一个需要比较多的科学本钱/ 实验/ 做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11-2008 08: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不是已经把所有导向解脱之方法,全都教授给佛弟子,信徒了吗。做莫还会有关于佛陀的慈悲的问题呢。

再说假如若众生不愿意听闻,也不愿修习佛陀所教导的法,即使佛陀色身还存在,也一样没办法渡他啊。

所以这和慈悲不慈悲有什么关系。解脱的方法已经有了,关键在于众生有不要去修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8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山野草夫 的帖子

可能人家认为慈悲是一直护佑着他, 求富贵就有富贵, 求长寿就长寿. 死后还要带他到去快乐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8 10: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的誓愿是帮助一切众生证悟涅槃


这句有嚒???? 帮助一切众生证悟涅槃???
那么那些不信闻佛法的人, 佛都帮到他们证悟涅槃......

佛教导的四圣諦,八正道......如果不依佛的教导修行........都可证悟涅槃...... 那就要问各位了.........难到还有其他修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8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oshen2 于 19-11-2008 05:56 PM 发表
一个发现 quantum mechanic 理论的科学家,
和一个把 quantum mechanic 理论学的很好的科学家,
哪一个面对的难题比较多??
哪一个需要比较多的科学本钱/ 实验/ 做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
...


是发现者比较困难。

但我的问题是,世尊为什么选择成为发现者而不是学习者。因为世尊在行菩萨道时,是随时都有能力证悟阿罗汉果的,那他为什么不证悟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8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9-11-2008 10:19 PM 发表
可能人家认为慈悲是一直护佑着他, 求富贵就有富贵, 求长寿就长寿. 死后还要带他到去快乐的地方...



富贵,长寿,死后的安乐。这些都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追求这些并没有错。难道有人希望成为穷光蛋,短命,死后入恶道吗?

佛陀也经常开示获得富贵(布施),长寿(持戒),死后去快乐地方(生天之法)的方法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8 1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山野草夫 于 19-11-2008 08:48 PM 发表
佛陀不是已经把所有导向解脱之方法,全都教授给佛弟子,信徒了吗。做莫还会有关于佛陀的慈悲的问题呢。

再说假如若众生不愿意听闻,也不愿修习佛陀所教导的法,即使佛陀色身还存在,也一样没办法渡他啊。

所以 ...



你的话值得再思考思考。

那么,对于佛教而言,对一个人慈悲就是让他证得涅槃。这么说的话,佛教认为唯有证得涅槃是最重要的咯.
那不就变成只有出家修行才是真正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8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蓝袍术士 的帖子

以南传菩萨论的说法,
他只是在被授记的那一世有听闻佛法而证的本钱~
之后生生世世是应该都没有那种听闻了佛法而证的能力了~

为何要做发现者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
可能他就刚好要做大点的, 要走比较难行的吧~
...

[ 本帖最后由 huoshen2 于 19-11-2008 11:3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8 1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蓝袍术士 的帖子

出家修行不一定能成就~
在家修行也不一定不能成就~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8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oshen2 于 19-11-2008 11:29 PM 发表
以南传菩萨论的说法,
他只是在被授记的那一世有听闻佛法而证的本钱~
之后生生世世是应该都没有那种听闻了佛法而证的能力了~

为何要做发现者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
可能他就刚好要做大点的, 要走比较难行 ...



谢谢你的指正。

如果说因为性格的关系世尊选择证悟佛陀而不是阿罗汉,好像有点不可理喻也。
世尊不可能不知道流转生死的痛苦,不可能不知道阿罗汉的解脱与佛陀的解脱是一样的。如果说世尊纯粹因为“性格”而选择成就佛陀,那....就好像有点自讨苦吃的味道了。
我觉得应该不是因为“性格”的关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8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蓝袍术士 的帖子

同意你的说法~

人都是往好的方向努力~
所以, 要过得好, 生在比较好的地方都没问题~
也很正常~

各人有各人的喜好~
别人要过得长寿, 生在天都是别人的事~
无谓贬褒, 无谓暗笑或冷嘲热讽~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8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蓝袍术士 的帖子

不认同也无所谓~
虽然火魔神觉得性格是其中一个令人做出选择的原因~

再说, 当时被授记时他虽有四禅八定, 可是还没证,
所以讲他懂得佛和阿罗汉的解脱相同, 这就很不可思议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8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oshen2 于 19-11-2008 11:41 PM 发表
同意你的说法~

人都是往好的方向努力~
所以, 要过得好, 生在比较好的地方都没问题~
也很正常~

各人有各人的喜好~
别人要过得长寿, 生在天都是别人的事~
无谓贬褒, 无谓暗笑或冷嘲热讽~
...


我觉得那些东西是基础,没有褒贬的意义。就像“吃饭”这种行为一样,没有对或错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6-2024 12:43 AM , Processed in 0.10195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