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现超级病菌已经引起大马药剂师协会的极度重视。一般人对服用抗生素有很大的误解,有者生病就立刻服用抗生素,有者对抗生素感到抗拒,有者病好了一半,就把抗生素丢一旁,到底哪个方式处理抗生素,才是最正确? 绝大部分病人吃了抗生素,病情接近康复时,就会把抗生素丢弃。他们或许对抗生素的副作用感到害怕,认为身体康复到一半,就可以不吃,让身体的抵抗力把细菌打败。事实上,这可是很严重的误导,在超级细菌入侵时可能产生性命危险。 因此,让我们来多了解抗生素,别在误区里打转。 什么是抗生素? 简单来说,抗生素就是用以杀死体内细菌的“兵士”,而且抗生素在体内必须达到某个浓度水平,才能起着杀灭作用。当我们服用抗生素,病情好一大半后,并不代表体内细菌已经死去。这可能只是大部分的细菌死去,但还有很多细菌由于抗生素作用一时失去活力,尚未死亡。 这时候如果停止抗生素,濒临死亡的细菌就会存活下来,细菌吸取之前的“经验”,当人体再次服用抗生素,届时要对付的就是这群已经扛得住抗生素的细菌,谈何容易? 人们对抗生素往往充满迷思,基本上种种迷思可分为以下4类: 1.抗生素是万灵丹,生病一定吃 有些人生病必吃抗生素,甚至依据自己的经验,吃回之前生病时吃的抗生素,此做法不正确。 其实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非细菌所造成的感染是无法藉由它来治疗,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不但对身体造成负担,体内正常菌丛还可能受到抗生素的摧残,因此必须遵照医生指示,正确服用抗生素。 2.抗生素有副作用,能不碰就不要碰 过度害怕出现副作用或是抗药性,能不吃就不吃,甚至认为抗生素会影响身体免疫力而拒绝医师处方更是一大误区。 当然,若病情不严重,能不吃抗生素最好。若病情严重,适当而节制地使用抗生素,在使用者身上并不会出现抗药性问题,例如:手术或拔牙前后的预防全身感染用法,或是确定为细菌感染时的治疗性使用等。不过,若对抗生素敏感,需随时注意身体反应与变化,当出现过敏症状,请将服用药物的药名,成分纪录下来,症状严重时及早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3.症状好了赶快停! 如以上所说,很多人都认为药吃多了对身体没有好处,吃了几天就停用,这样做反让身体里没杀干净的细菌大军“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讯,由滥用与误用抗生素,多重抗药性细菌的数量急增,全球各地因抗药性细菌不治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因此,,请按照医师指示的天数疗法,全程服务完毕,即使症状都消除了,还是要继续吃,才可以确定体内的细菌已经完全被消灭。
4.有需要再吃 “今天有症状今天吃,没空或是忘了就不吃”,这种自行调整药物的方法,最容易让细菌产生抗药性。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按照医生处方定时定量服用,千万不要擅自改变服药时间。 正确的使用抗生素: 1.若能不服用抗生素,就让身体自然康复,避免细菌产生抗药性。 2.吃抗生素时尽可能不更换抗生素,避免细菌产生抗药性。 3.若不得不服用抗生素,确保吃完医生提供抗生素,宁可多吃,也绝不少吃。 这就是为什么当医生为病人开抗生素药方,会提醒病人必须服完抗生素。当然,若能病情不严重,自然疗法让身体康复才是最佳选择。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