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国家来说,要发展就需要人才,而且最好是各个方面的人才都有。 世界上最好的产品就是人才。但是人才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爆出来。人才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磨练,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金钱和资源,而且并不能确保每一个都能变成‘人才’产品,而从来没有任何国家或是研究员统计过培养人才的成功率。
不管是媒体或是网路上,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批评政府不珍惜人才,甚至有人说马来西亚不断‘出口’人才到新加坡等国家。 然而事实上,谁是人才?谁又能鉴定谁是人才?考试成绩好是否自动等于是人才? 其实考试成绩好只能是成为人才的条件之一,并不是全部。要如何制造环境来培养人才,反而是更重要。 举个例子,十多年前,我身边的朋友都推崇日剧。今天看韩剧的人多不胜数,甚至是我办公室内的异族同事也迷韩剧明星。但是事实上,韩剧今天的发展主要归功于韩国政府在过去在这方面的努力。除了某些硬性规定政策以外,政府大量资助电影业者前往美国好莱坞进行长期和短期学习和取经。拍摄电影除了人们表面所知道的导演、摄影、制片以外,还包括其他幕后工作人员如灯光、配音、后期制作等等,缺一不可,所耗费的金钱可想而知。韩剧有今天的名气和收视并非没有理由。 把目光放回所熟悉的科研,我发现我们的环境并不利于培养科研人才。 首先,在公立大学,我们并没有很好的科研环境 (对于以利益为主的私立大学更不用说),撇开硬体建设不谈,科研人员人数不足与不够多元化。很多研究项目,尤其是跨学科研究并没有足够的人才组成团队。 以一个癌症研究团队来说,除了要有一般医药和癌症细胞的科研人员以外,还要有医学材料、遗传学甚至是工程系的专业,才能进行有影响力的项目。但是在目前捉襟见肘的情况下,除了少数有影响力,或是‘从上到下’的研究项目, 公立大学很多研究项目都必须缩小规格。 此外,科研人员除了要亲力亲为到实验室以外,也必须多到外国大学或是顶尖国际会议吸取最新知识,与他国更有经验的科研人员交流。从我的经验,很多实验细节,除非是亲身下手,否则不会摸出套路。即使是阅读学术期刊论文,有可能也无法重复实验,这是因为很多重要步骤,或是细节往往都不会在论文上披露,但是却可以在私底下交流时透露。 然而,由于拨款不足,很多我国的科研人员要嘛就是必须自付参与外国学术会议,要不然就干脆不出席好了。 但是不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却衍生出问题。申请其他大学的工作时,履历表国际会议一栏会出现空白。 我一位在某私立大学教学的朋友告诉我,由于经济因素,该大学今年开始不会再付费科研人员出国参加国际会议,但是是否有参加国际会议仍然是一个年度考核的重点。科研人员投诉无方,反映出大学其实是要科研人员自己付钱出席国际会议并为大学打广告。 最后学院院长在压力之下宣布: 这样吧,我们自己举办一个内部会议,把它‘包装’为一个国际会议(基本山就是加上‘International’而已),所有科研人员都呈上自己的科研报告就行了。既省事省钱,也帮大家在年度考核上过关。 许多外国企业在经济不好时,往往在科研方面投放更多资金,希望在经济转好时能够有新产平推出市场赚钱。 所以你说,以我国这种情况,要如何培养人才? 能培养多少人才? 不要忘了,谁才是人才?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