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长者若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吸入或接触与其他环境污染物混合的微细悬浮粒子,与多种癌症有关,并增加死亡风险。是此研究结果已于美国癌症研究协会2016年4月的《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记与预防》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内发表。 研究方法及结果 研究团队分析微细悬浮粒子(直径2.5微米或以下的粒子,简称PM2.5)与癌症死亡风险的关系。是此研究对象为 66,820名65岁或以上长者,他们曾于1998至2001期间参与由卫生署举办的长者健康中心活动,团队跟进至2011年,并从死亡登记处获得参加者至2011年期间的死亡资料。此研究并运用固定空气污染监测站和卫星监控的数据,以便推算他们的居所位置之PM2.5浓度。 经剔除吸烟因素影响,研究发现PM2.5浓度每上升10微克,整体癌症死亡风险增加22%;上消化道癌症死亡风险增加42%;包括肝、胆管、胆囊和胰腺在内的附属消化器官癌症死亡风险增加35%。研究亦同时显示,PM2.5浓度每上升10微克,女性患上乳癌死亡风险增加80%,而男性患肺癌死亡风险亦增加36%。 率领研究团队的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荣誉副教授黄浙明博士指出:「这次研究的发现对公共卫生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空气污染严重,但又缺乏长期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研究的亚洲地区,提供有力数据支持空气质素管理政策。」 率领研究团队的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荣誉副教授黄浙明博士指出:「这次研究的发现对公共卫生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空气污染严重,但又缺乏长期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研究的亚洲地区,提供有力数据支持空气质素管理政策。」
研究意义 率领研究团队的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名誉副教授黄浙明博士指出:「这次研究的发现对公共卫生有著重要意义,尤其是为那些空气污染严重、但又缺乏相关研究项目的亚洲地区,提供了有力数据,以助制订相关的空气质素管理政策。」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科学主任石国顺博士是此次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员,他指出:「长者若长期暴露于微细悬浮粒子,已证实其心肺疾病和肺癌的死亡率是与此有关,但很少研究会显示这与其他癌症的死亡率之关系。研究此项目正正是要得悉此污染物会否对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症有同样的影响。」石博士补充:「飘浮于空气中的微细悬浮粒子,是由运输和发电等燃烧时所产生,当中包括碳氢化合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科学主任、是次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员石国顺博士指出,本地长者若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吸入或接触与其他环境污染物混合的微细悬浮粒子,与多种癌症有关,并增加死亡风险。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科学主任、是次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员石国顺博士指出,本地长者若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吸入或接触与其他环境污染物混合的微细悬浮粒子,与多种癌症有关,并增加死亡风险。
政策建议 石博士解释:「PM2.5和引发癌症之连带关系有可能是由于空气污染,而导致DNA修复功能受损、身体的免疫反应、发炎触发血管增生导致肿瘤蔓延等相关。至于消化器官,由于PM2.5内含重金属,影响肠道微生物,亦可引发癌症。」 研究团队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PM2.5和癌症死亡之间的关系是否同样可在其他国家显现。根据现有科研证据显示,此类风险极有可能存在于其他城市,故此有必要尽早减低空气中PM2.5的污染物,从而改善空气污染,以保障公众健康。 石博士指出,愈来愈多新兴研究探讨由PM2.5及多种污染物而引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他还警告,污染只是引发癌症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其他因素如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少运动,也可能是引致增加患癌风险的重要因素。 有关研究团队 此项研究由港大公共卫生学院名誉副教授黄浙明博士及科学主任石国顺博士领导,并与多位分别来自香港和英国,包括:香港卫生署、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学部,以及英国伯明翰大学卫生与人口科学学院的环境及公共卫生之研究员和医疗专业人员合作进行;并获英国惠康信托基金(Wellcome Trust)资助研究。 关于港大公共卫生学院 港大公共卫生学院在公共卫生教育及科研方面成就卓越,历史悠久,并致力于改善人类健康。通过结合流行病学及大规模的研究室实验,以及对非传染病的疾病控制,学院对提升本地乃至国际的公共卫生及医疗研究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港大公共卫生学院为顶尖科研中心,其研究范畴包括流行性感冒、传染病及非传染性之慢性疾病控制、控烟、改善空气质素、心理肿瘤学、健康服务研究、行为科学、生命历程流行病学、医疗经济效益、医疗服务规划及管理等,当中不少研究更获本地、国内以至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认同,纳入其公共卫生政策当中。 香港癌症资讯网授权转载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