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你的孩子跌倒了,你会怎么做? 前几天在路上,一对父母与孩子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 孩子看到草地,很兴奋地朝草地跑去。孩子看起来才三、四岁左右,应该是小男孩吧,小小的身躯,还没办法跑得那么快,跌跌撞撞地,下一刻,孩子就「仆街」了。 跌倒的孩子,开始哭了起来,父母一边快速走到孩子身边,一边用著稳定的音调说:「没事,没事。」然后,父亲与母亲蹲了下来,很快的检视孩子身上是否受伤。「没事,没有受伤,没事喔!」 孩子还是哭著,妈妈立刻把孩子抱在怀里,说:「没事,有点痛痛,但没有受伤,不过,我们下次要走慢一点喔,好不好?」 被抱在怀里的孩子,立刻就安静了下来。妈妈看孩子安静下来后,放开了小孩,看著他问:「那我们可以走了吗?」孩子点点头。然后,孩子自己一个人继续往前走,没有牵著妈妈,没有奔跑,每一步,看起来稳定了许多。 我,忍不住停了下来,一直看著这一幕,无法转开视线。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你会怎么做? 当你遇到挫折时,你的父母又会怎么做? 我们这一代、甚至上一代的父母,对待孩子是相对比较严厉的。在我们遇到挫折、失败或犯错时,有些父母,是会责备孩子的,认为孩子不够小心、不够努力。就像是孩子跌倒了,父母没有先看孩子伤的重不重;或许,可能伤得不轻,但父母还是先把孩子骂一顿: 「谁叫你这么不小心。」 然后,被骂的孩子,感觉自己做错了事,很糟糕,自己受伤会痛的感觉,好像不重要;为了抵挡这种觉得自己做错事、很糟糕的感觉,只好把自己的感觉封闭;或是,为了不想再次感受这种「觉得自己很糟糕」的感觉,他们干脆把标准变高,以免又被别人责备;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会把失败与犯错看得非常严重,而慢慢变成了一个很容易自我责备、自我要求的完美主义者:永远觉得自己做不够,很难接受自己犯错、自责过度…因此可能因此自信不够,自我怀疑。 这些孩子,他们可能有很高的成就,因为自我要求高;但对于自己的看法,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对自己的信心,出乎意料的低。 而某些父母,对于跌倒的孩子,有时候,会非常的关心与担心。「你有没有怎样?你还好吗?这石头坏坏。」一方面,对于孩子跌倒这件事,把重点放在「是石头让孩子跌倒,是石头不好」上,于是孩子没机会学习:「自己走路的方式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要怎么走才不会跌倒」的方法;另外,舍不得孩子跌倒,就算那其实是学习过程的一部份、且孩子并没有受太多伤。对于这些父母而言,他们希望能够尽其所能保护孩子,最好孩子不要有任何的失败,任何的受伤。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这样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别人口中的「妈宝」;面对挫折,他们可能很容易一蹶不振,甚至怪东怪西…遇到挫折与失败,都觉得是别人的错。即使有梦想,一遇到挫折,就觉得大概不行,想要躲回自己的舒适圈。他们不是不愿意努力,而是「面对挫折后成功」的经验太少,很少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所以,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能力,但怀疑自己,实在是太痛苦了!因此,他们责怪环境、责怪别人,把错怪在别人身上,可以让自己感觉好一点,不会觉得自己这么糟。 而,我看到的这对父母,他们在孩子跌倒后的反应与行动,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他们先从孩子跌倒的状况,判断跌得不重、加上是草地,应该没什么事。因此他们一边用稳定的声音安抚孩子说:「没事、没事。」一边快速地确认孩子是否有受伤。他们准确的判断孩子跌倒的状况严重与否,并且先用声音安抚哭泣的孩子。 然后,在孩子不停哭泣时,妈妈抱住孩子,而且提醒孩子,可以如何在走路时不再跌倒。 这个妈妈,她没有因为孩子跌倒而担心焦虑,反而是提醒孩子,如何可以避免跌倒,然后,她相信孩子的能力,放心地让孩子再自己试一次。 那种感觉,就像在孩子失败而沮丧自责、或自暴自弃时,父母理解孩子的心情,在一旁陪伴;但是也让孩子知道,事情没有那么严重;在孩子需要时,他们可以安抚孩子,甚至,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知道: 「你放心,不用害怕,我们就在你身边支持你。」 然后,父母就放手,鼓励孩子再试一次。这种放心让孩子去再次面对挑战的态度,就像在传达: 「孩子,你并不孤单,而且我们对你有信心;所以,放心地去探索这世界吧!」 如果,你的孩子跌倒了,你会怎么做? 或许,给他一个拥抱,也给他你的信任;等孩子休息够了,这个拥抱与信任,一定能成为他的支柱与力量,让他能够再次勇敢地探索这世界。 就像那个小孩,虽然跌倒了,但因为获得了父母的拥抱与信任,他站起来,选择不握著父母的手,勇敢地走向草地。 稳稳地,用著自己的步伐,探索属于他的新世界。 能够这样,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http://www.storm.mg/lifestyle/99240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