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金靓 台北一趟来去,若是有一个理由让我逗留久一些,必定是重庆南路沿街一间又一间的书局集中区,怎么会有如此令人感到幸福而满足的一条街呢?
不久前,提及我到台北最大的渴望就是逛书局,一位同桌的泛泛之交惊讶地问:“吓?什么时代了,你还在买书看书?”由于被问的次数多了,我惊讶于这些惊讶已变得习以为常,看书有分年代不年代的想法,都几另类一下。 网络时代冲击出版业的说法已听了整整10个年头,社交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确实令出版业措手不及。中国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刘学明曾发表文章写道:多年之前就有专家断言,不出5年,纸书时代即告终结,引经据典,言之凿凿。但五年之后呢?现在已过近10年,纸书并没有死去,根据国内外数据显示,纸书都呈现平稳发展的总体趋势,专家的预言在事实的前面不堪一击。 在我们所走过的 e 时代里发现,社交媒体一类取代一类的方便与快捷,从部落格换到微博、面子书、推特、微信等等,对眷恋捧在手心上的爱书者而言,书本还是书本,网络上文章资讯多如天上繁星,更贴切地说,不管什么深度好文或浅浅杂文,弹指间就不见的东西,更像流星。而我厚实而经过精选而集结成书的内容,总在我手边与枕头边不离不弃。不管你的e时代资讯媒体怎么个天翻地覆,我们爱书如这么一句: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在本地看书的人不少,但相信也不会多,如今全民看得最勤的2本“Book”,相信除了“Notebook”,就是“Facebook”。出版社的存在,还是值得去好好珍惜,这条路不容易走,在本地尤其艰辛,作者与读者好听而言叫彼此惺惺相惜,残酷一点来说则叫相拥取暖、相依为命。在本地搞出版而发达的实属凤毛麟角,搞出版搞到破产收档的“烈士”,部分还在e时代的江湖上隐姓埋名,过去那一笔悲伤只能留给自己。 突然很跳Tone地分享一个案,友人5岁儿子天天平板电脑不离手,个性急躁无法好好与大人对答交流,尽管我非专家,但我建议让他看绘本或陪着他念故事书吧,他明显缺乏专注力与聆听他人说话的能力。“我儿子不看书的!”其母亲回答。当然,而是你不给书呀!我建议她去思考,当其他小孩的脑袋瓜里有《小鹿斑比》、《丑小鸭》、《小红帽与大灰狼》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时,你的小孩有什么?我不晓得天天将小脸埋在平板电脑游戏里的孩子会怎样,我只知道喜欢看书的小孩,肯定不一样。 这里要很老土的说一句,看书的习惯真的要从小培养起,养不起出版业的社会,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庆幸的是近年来冒出了一批用绘本喂养小孩的父母,我觉得这是很棒的教育。如此一来的持之以恒,出版业在未来感觉有救了,能维持在Niche市场,不也很“陈绮贞”么?
|
舞猫猫 发表于 18-3-2016 02:37 PM
捧着书看的感觉很好
guanguan 发表于 18-3-2016 01:03 PM
我还是喜欢手捧着书眼睛盯着字慢慢看的感觉。只是可悲我们本地卖书的价钱往往比其他国家还高很多。
guanguan 发表于 18-3-2016 01:03 PM
我还是喜欢手捧着书眼睛盯着字慢慢看的感觉。只是可悲我们本地卖书的价钱往往比其他国家还高很多。
雷克斯R 发表于 19-3-2016 02:45 AM
網購再加上郵費其實也跟在本地買差不多,所以還是會跑去大眾買
anonymuse 发表于 19-3-2016 12:34 AM
贊同。
同一本書,中國賣20人民幣,我們某書局賣40馬幣。NingY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