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手人 Lefty
身为一位土生土长的槟城人,我对Pulau Tikus(直接翻译为“老鼠岛”;正式中文名叫“玻璃池滑”)是非常的熟悉。 从小对它的印象就是个高尚到来又蛮亲切的社区。比起许多社区来得较干净,人也感觉上受教育较高。两年前因Pulau Tikus LeCoq Artist Residency的计划而有机会在这里生活了3个礼拜,更感受到这个社区的舒适和安宁。 一般上当听到"老鼠岛"这名称时人们都会问它的来由。其实离开槟岛约两公里处,的确是有个被命名为老鼠岛的小岛。据说早前泰裔和缅甸裔初次来到槟岛时,第一个落脚的地方就是这小岛。当时是处于退潮,大伙看到一堆堆泥沙仿佛一只只老鼠向着大岛(即槟岛)跑去。来到槟岛时,就将住下来的地方命名为Pulau Tikus了。 玻璃池滑是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社区。族群的参杂却非常的均匀以及缤纷。里头除了华巫印外,还有欧亚裔,泰裔,缅甸裔以及一些阿拉伯人。大家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当年有个华裔家庭在泰国节日时,各民族都喜欢来看他们跳泰国Manora诺拉舞蹈。阿拉伯大叔讲起福建话不会输给福建人。在玻璃池滑两条大街,可以看到不同宗教的庙宇教堂。最据特色的当然是已成为槟城景点的暹罗庙以及缅甸庙,还有由欧亚裔所建立的百年天主教堂,Church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建于1811)。 去年底接到了YB叶舒蕙的玻璃池滑“社区故事”案子,以漫画式插图演绎,令我兴奋不已。自2010年回归槟城后就希望能做些和槟城文化有关的工作。从标志乔治市"Marking George Town"漫画式钢塑艺术,乔治市世遗机构(George Town World Heritage Inc)的《天井系列》到玻璃池滑“社区故事”都是我回来槟城的主要意义。 “社区故事”是浮罗池滑州议员YB叶舒蕙的区服务中心计划之一,目的是和当地居民一起发掘玻璃池滑的文化遗产,记录并加以表扬。我接的这部份是会用上六个环绕此社区的车站,在较多某个族群的车站安装讲述他们的故事的画板,好让大家对他们更加的了解,大家还可以在那边附近走走,亲身体验。玻璃池滑更有社区免费巴士服务(Pulau Tikus Loop),大家不但止可以在车站拍拍照,更可以乘坐免费巴士环绕这个非常别致的社区,和全部画板拍照并观光。非常的方便。 2月5日我们推介了3个车站画板。分别是“华裔故事”,“巫裔故事”以及“欧亚裔故事”。当天看到个族群的参与,足可证明了玻璃池滑居民的团结。接下来我还要努力的把“印裔故事”,“泰缅故事”还有重头戏“玻璃池滑愿景图”画出来。 虽然整个案子据有一定的挑战性,如要在指定的日期内搜查并确认资料正确以及如何将几个重点融入一张画里头。开始压力非常的大,因为这是我画画经验中最大幅的作品。不但止电脑上色时因为档案的庞大而进度非常的慢,如果那里画得走样的话,放大后丑态也会跟着加倍。 幸好和我并肩作战的团队非常的强,他们是思想清晰的文化及遗产诠释专家柯俐芬和心如止水的设计师陈华洲。同时加上刚好上来槟城办摄影展而被我俘虏了三天三夜(包括其夫人)在我家闭关上色的KC Chong。 KC除了是位出色的摄影师,他和他太太Grace更是漫画界顶尖上色员。有幸的,我过往的漫画上色大部份都是出于他们的手中。 柯俐芬和我在乔治市世遗机构的《天井系列》时已合作愉快,设计师陈华洲虽然是初次合作,但大家一拍即合,面对紧逼的“死期”(deadline),我们还是以充满正能量的方式去面对。当然也要感谢YB叶舒蕙的果断和精明,一切才能顺利出炉。 就写到这里好啦~ 我要去炒面条然后吃团圆饭了(写稿时是除夕),在此恭祝大家。新年蒙恩,身心愉快!其余的三个车站画板,下回再为大家介绍啦。 (玻璃池滑故事,待续)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