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博华 几年前,去香港为张学友和甄妮的演唱会做和音,在香港逗留了前后十二天,这十二天感觉很漫长,虽然有工作在身,但是不知道为何还是会无时无刻有想回家的感觉。
渐渐地,发现原来自己想逃离的原因是很难融入香港的步伐,尤其当走在某些热闹地带,莫名其妙的会彷徨起来,走在大街上,只要稍微停下脚步,自己就好像是那个挡着全世界前进的人。走在地铁站,每个行人忙碌急步向前走,或手拿着手机专注的一边走一边看,或用手机在通话,说话声响彻如雷,夹带几句粗口,当时我的疑问是,难道这就是他们的文化特色? 图片来源:http://tw.tranews.com/ 这让我想起第一次和一位香港音乐总监合作时,我的印象深刻停留于他的说话方式,一句话中总夹带着至少半句是粗口,那时候,我看看其他的音乐人,可是发现其他人像若无其事般接受着他粗旷的说话,我尽管耳朵觉得难受,但也逼不得已要忍下去。后来同事说这是他的风格,而且骂人也从来不留口,所以合作几次后,也充耳不闻了! 当然,香港一寸土地一寸金,每个地方的面积有限,尤其餐厅,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只能容纳一个侧身走过,说起话来也感觉没有隐私,有一次,同一个音乐总监工作完带我们去宵夜,聊得一半,不知为何他突然对我一位合作伙伴责备起来,然后就如连珠炮似的不断向她炮轰,我望眼邻座斜对面的顾客,正好奇的看着我们,然后索性把身子往我们这边挪过来一点,继续好奇的听下去,当时我觉得太尴尬了,只好跟他们说我出去门口站一下,留下他们两位在里面继续争执下去。 图片来源:http://link.photo.pchome.com.tw/ 基本上,过去对香港的了解,都会把印象停留在去茶餐厅,服务员服务态度不耐烦,逛店面,售货员跟的紧紧的,当知道你不买时,眼睛一翻,马上就别转身去,坐德士,司机驾车让你冒汗,近年来也许在态度上有变好很多了,不过狂躁症却好像没减少。 但是我欣赏香港的社群活动,在他们的青年活动中心里安排的阅读空间和活动场所,都让人感受到学习的习气无所不在,这也是我最近一次到香港看到的,而且这次因为去参与一个慈善团体的演出彩排,认识了当地几位为这次活动义不容辞帮忙和奔波的香港朋友,他们的热心协助和照顾,也重整了我对香港的一些印象,若要我说出对香港目前的印象,或许可用外冷内热作为形容吧!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