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好多妈妈总是说:“唉,我家孩子脑袋可好使了,可就是没耐性,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定性”不够?其实,对孩子来说,也许三分钟热度并不是一件坏事哦!
孩子的“三分钟热度”其实是孩子坚持性或耐性的体现。这种情况在孩子的各个年龄、阶段都比较常见,比如刚刚让家长给报个画画班,画了没两天,孩子又想练钢琴;买了钢琴没几天,她说弹琴太苦想放弃……父母在感叹的同时,又担心孩子长大后做事没毅力和耐性。
对于幼儿来说,缺乏耐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放低一些
记得大女儿刚上幼儿园时,我给报了电子琴。结果,大女儿坚持得并不理想。我后来总结,主要是4岁不到的孩子,坚持性本来就不好,要求孩子长期学习枯燥的乐器,自然三分钟热度。后来,我们暂停了电子琴,在大女儿5岁后开始学钢琴,由于身心的成长,她的自我约束能力强了,坚持性自然好多了。
很多父母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总会“高估”孩子的能力,对孩子具有“高期望”,于是,过度学习成为主流。实际上,这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更不符合儿童的成长发展。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过早,或是过多的报选兴趣班,他们的身心负荷不了这么多,自然是三分钟热度。所以,妈妈对孩子的能力评估要低一些,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要低一些,对孩子的要求也别抬得那么高,给孩子一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每个孩子的潜能都不一样
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说,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运动智能较发达,有的孩子音乐智能较敏锐,有的孩子则表达能力较强。也可以说,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是有天赋的,有些孩子则没有。如果一定要跟随大流,不考虑孩子的个性和潜能,那就很容易出现“三分钟热度”。
比如,我家姐姐和妹妹,虽然是同一个家庭成长的,但姐姐和妹妹的潜能完全不一样,姐姐内秀,喜欢用文字和绘画来表现自己;而妹妹外露,喜欢用唱歌跳舞来表现自己。让姐姐上台很不容易,妹妹却从小就能够带着姐姐上台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活动,了解孩子的个性。
要捕捉到孩子真正的兴趣
有些父母对于某些事情的兴趣非常大,但这可能并不是孩子的兴趣,于是父母会通过哄骗拖拉的方式来引诱孩子,结果孩子往往是“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如果父母能在孩子自发性的自我学习过程中,细心观察孩子,发现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发现孩子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去获得、去发现,那么父母就可以更了解孩子,更容易引导孩子的兴趣。好比在我们家,大女儿最感兴趣的是美术,从2岁开始看图画书熏陶,到3岁后涂鸦,学画画,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今,她做完作业就画画,学画画更是主动要求加课,不仅学创意美术,还要学国画。
因此,想让孩子的兴趣持续下去,不会总是“三分钟热度”,父母必须认清自己为什么要求孩子学习某样特长,多征求孩子本人的意见,给孩子一些发言权和决定权,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
闺蜜小结
在孩子呈现出对一件事物兴趣的时候,父母应该多多鼓励孩子去尝试,哪怕孩子有“三分钟热度”的“前科”,而不是反复强调要孩子保证能持续下去才让他去做这件事。当孩子对一件事情抱有期待,充满希望,能从中感受到乐趣时,他就能把一份兴趣长久地专注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