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人人都各不相同。身为人的管理者必须体察到这些差异,并且善用这些差异,让每个人的能力与性向得到最佳的发挥。然而,这并非等于将人员排等级。如今产业界、教育界与政府的运作方式,却是假设每个人都相似。 各人的学习方式不同,学习速度也不同。例如在学习技术时,有些人采用读的方式,有些人采用听的方式,有些人采用看图(静止或动态的)的方式,还有些人则采用看别人怎么做的方式。 有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也有矫枉过正(over-justification)的现象。 人类与生俱来有与人交往的需要,有被爱与受尊重的需要。 学习是人类出生就有的自然倾向。学习是创新的源头之一。人人有享受工作乐趣的权利。良好的管理,有助于培养和维护这些先天的正面特质。 家庭环境可能在幼年时期就戕害了儿童的尊严与自重,并进而损及他的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而一些管理实务(例如排等级)也会彻底摧毁员工的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有可能间接带来正面的结果。例如,人们因工作而有金钱收人──这是一种外在奖励。他准时上班,穿著整洁的服装,并且发掘出自己的某些能力,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提升自尊。 某些外在动机有助于建立自尊。但是,如同图片所示,完全顺从外在动机,会导致个人的毁灭。为了争取好等级,宁愿压抑学习的乐趣。在工作上,在目前的体制下,工作乐趣、创新,都比不上好的排名来得重要。外在动机发展到极端,将会粉碎内在动机。 现行的奖励制度其实是十分矫枉过正。对于原本纯粹是乐趣和自我满足的行动或行为,发给金钱奖励或奖品,就可视为矫枉过正。在这种情形下,金钱奖励毫无意义,甚至令人有受挫之感。如果奖励来自他并不尊敬的人,更会使人感到羞耻。 为了说明矫枉过正的想法,我在这里提出乔伊斯.奥尔西尼(Joyce Orsini)博士告诉我的一个例子: 有个小孩不知基于什么原因,每天晚餐之后会自动洗碗盘。他的母亲对这乖小孩感到很欣慰。某一天晚上,她为了表达感谢,递给小孩一枚2角5分美金的硬币。可是从此以后,小孩就不再洗过任何碗盘了。母亲付钱给他,从而改变了彼此的关系,也伤害了他的自尊。他过去之所以洗碗盘,纯粹只是想享受「为母亲做点事」的乐趣。 如果小孩在学业、音乐,以及运动方面表现良好,父母或师长就以诸如玩具和金钱做为奖赏,那么他们会学到,绩效良好时就会有奖赏。当他们长大成人,盼望有形奖励的欲望支配了行动,使他们成为依赖外界提供的实物才会有动机,才感到舒服。他们往往会卖力工作去赚很多钱,然后到了中年,却会感到工作并没有意义。藉由外部因素来激发动机,赋予意义,终将会损及自尊,让人感到无法掌握世界,觉得自己无能为力而心怀沮丧。 慈爱的母亲、和蔼的教师、耐心的教练,都会透过赞美、尊重与支持,来提升儿童的荣誉感与自尊心,进而强化它。当儿童熟练一项新活动,就会觉得自己很能干,愈来愈趋向内心自行产生动机,并且培养出自尊、自信以及能力。他们觉得所做的事情有意义,也会不断求改善。 文章出处:http://www.storm.mg/lifestyle/77119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