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佳礼资讯网 首页 佳礼网 娱乐 查看内容

炒粿条

25-9-2015 05:21 PM| 发布者: 佳礼活动管理员 | 评论: 0

摘要: 来到大马,如果没有尝一尝大马炒粿条,那就可惜了!而如果到槟城一游,却没有享用当地的炒粿条,说‘途留遗憾’,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哦!


【炒粿条】



来到大马,如果没有尝一尝大马炒粿条,那就可惜了!而如果到槟城一游,却没有享用当地的炒粿条,说‘途留遗憾’,一点也不夸张哦!



介绍/起源

炒粿条原是潮州人的食物。然而却在19世纪,开始在大马以及新加坡两地发光发热!并成为了大马的特色美食之一。甚至,这种美食除了华人在吃以外,就连马来同胞也加入售卖炒粿条行列。马来同胞称之为‘Char Kway Teow’(直接翻读福建话的音译)。


炒粿条是潮州人的小吃,更是马来西亚槟城潮州人的代表性美食,在马来半岛各处的茶餐室、美食中心或路边摊都可找其踪迹。炒粿条是粿条的一种煮食方法,通常特指干炒,常见于广东潮汕地区,其做法与广府人的干炒河基本雷同。在福建、广东沿海一带,自古就有将粿条放入大火爆炒的美食,加入一般的炒面、炒米粉,随处可见,可搭配各种美食。但像槟城炒粿条般,固定加入蛋、血蚶、豆芽、腊肠、虾子等,加入黑酱油,炒得色深味浓的形似则只是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独有。在潮汕一带,蚶是钱的象征,有开枝散叶、荣华富贵之意,习惯将血蚶用开水烫熟,搭配鱼露而食。但在马来半岛溽热的赤道气候里,食物保存不易,加上移居槟城的潮汕人士开始入乡随俗地加重口味以刺激食欲,在思想情谊的推动下,利用家乡惯有炒粿条的食材,再加上味浓的黑酱油及辣椒酱,炒出具有槟城特色的炒粿条,这也与潮汕一带原盛行的款式,也有相当大的差异了。


经过超过一世纪的发展,炒粿条也流传至马来半岛各地,甚至也出现马来人版本的炒粿条,其马来名称也取潮州话的音译:Char Kway Teow,但呈现形式与华人版本有所差异。在超过三代华人的流传,从原本强调有潮州风味的“潮州炒粿条”,慢慢简化成符合当地本土精神的“炒粿条”,马来半岛各州的炒粿条也开始出现些许的差别。吉隆坡人在炒粿条时,所使用的粿条则是比较类似沙河粉,是较为细长,在炒制的过程中,也会添加黄面增加口感;槟城人所使用的粿条是较为宽厚的,且老抽放的不多,主要以酱油和鱼露调味,因此颜色较浅。在霹雳的怡保和金宝一带,甚至也将炒粿条名称更换至“炒蚶蛋粉”,彻底融入当地广东人做法中。


虽然各地所使用的粿条或配料略有不同,但味道和佐料的差异并不大,都是以酱油、黑酱油为主要酱料,嗜辣者还可以配上参巴辣椒酱,使炒粿条的味道在咸甜中带点辣味。炒粿条的佐料主要跳不出虾仁、鸡蛋、腊肠、绿豆芽、鱼饼和韭菜这几种。新加坡版本的则还用了些许的甜酱油,同时蚬也是不能少的佐料。随著槟城小吃的名声远播,许多的摊贩和店家虽然没有遵从槟城原本的做法制作炒粿条,但竞相冠上“槟城炒粿条”一名,以示正宗,吸引更多的顾客上门。



主要食材

粿条、鸡蛋、腊肠、豆芽、鲜虾、蚬及鱼饼片。



由于炒粿条的味道和佐料都大同小异,也就意味著炒粿条是个注重炒功的食物,炒得好吃,炒得够火候和炒得有特色,才能吸引顾客。在槟城仍然可以找到用炭火代替现代煤气来炒,火候十足。另外, 有些档口有鸡蛋和鸭蛋供选择。



2


生气

惊讶

难过

好笑

无聊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上一篇:瓦煲鸡饭下一篇:拉茶Teh Tarik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2024 02:30 AM , Processed in 0.03889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