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写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意思就是说:根据药物毒性的大小,在治病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度”。用峻猛的药物治病,去病六分就可以了,用中等毒性的药物治病,去病七分就可以了,用毒性小的药物治病,只需要去病八分就可以了,用没有毒性的药物治病,也只能去病九分,平常食用的谷肉果菜,可以尽情食用,直到疾病痊愈。无论是药物还是食物都不能过量使用,否则会伤正气,得不偿失。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有毒的中草药: 外用有毒中药常分为四种: 一、软坚散结类:生半夏、生南星、巴豆、斑蝥。治疗体表漫肿不红、久不消散的阴疽。 二、平喘止咳类:芥子、细辛、冰片等。常被用做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三、通痹止痛类:露蜂房、雷公藤等。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骨关节退行性改变。 四、提脓去腐类:多选用含有重金属汞、铅的升丹制品。治疗顽固的肢体慢性溃疡、压疮、脱疽等。 内服有毒中药常见的有六种:
一、强心类:附子、川乌、草乌、万年青、夹竹桃、黄花夹竹桃等。 二、化痰止咳平喘类:麻黄、细辛、苦杏仁、半夏、天南星、白果、罂粟壳等。 三、抗癌类:蟾蜍、喜树、长春花、山慈姑等。 四、抗风湿类:马钱子、雷公藤、天仙子、昆明山海棠等。 五、虫类药:全蝎、乌梢蛇、蜈蚣、水蛭、虻虫等。 六、外用药:蟾酥、斑蝥、露蜂房、红升丹、白降丹。 在2013年全国医院药学学术年会上指出,文献报道,马桑叶、四季青、地榆、萱草根、何首乌、肉豆蔻、丁香等都会导致肝损伤;含有甙类、毒蛋白类(种子类)、生物碱类(千里光、紫草)重金属类(铅、砷)、动物类(蜈蚣、斑蝥)等成分的中药都与肝损伤有关。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人参在国人眼里是至上的补药,但是大家也应认识到过量服用的危害,人参中含多种人参甙,对神经、心血管系统有兴奋作用。人参适量食用能促使心脏收缩力加强,大剂量食用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反而会抑制心脏收缩力。1次服用超过30克,可能诱发心房纤颤。 当然还有一种药食同源的情况,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有些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由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常吃的可口食品。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并不亚于中药的作用。因此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看到这里,朋友们还会认为中药无毒无不良反应吗?总结一下,正确的做法就是有病治病,无病的时候,不要随便使用药物调节身体,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因为只要是药,就有不良反应或者毒性。您同意我的观点吗? 出处:http://health.sohu.com/20150513/n412940260.shtml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