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是华人电影圈的名人,他的电影是港片的骄傲,他的武打演出风靡一时,连外国观众也对他的电影赞誉有加。到底成龙的电影为何会这麼有趣呢?国外网站sploid便以一介外国观众的角度,整理出成龙电影的魅力与特色所在,如东方的特有幽默,以及生动的节奏感之类的,似乎挺有道理呢。
1. 刻意让自己陷入劣势 ▲哇!差一点被压到! 成龙在每个作品里都会面临劣势。有时候是没有穿鞋,或著是手脚被捆绑,甚至在嘴里咬著爆弹!即使在这些劣势夹击下,成龙总是能够发挥过人毅力,为了突破困境而不屈不挠。而且成龙脱困的举动总是合情合理,没有莫名其妙的神来一笔,也不会突然展现主角威能。让观众得以认同他,并随著他的遇险而紧张,再为他的否极泰来而振奋,这种认同感正是成龙电影的得意之处。 2. 利用场景物件来战斗 ▲用筷子和对方交战。 武打场面就是敌我双方的拳脚相向,然而成龙却不甘循规蹈矩,硬是发挥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将场景的一切全部带进来。无论是椅子、衣服、筷子、键盘、板凳,甚至是冰箱,全部是成龙的作战利器。看著成龙拿这些莫名其妙的玩意展开激战,实在很难不笑出来-这实在是太劲爆了! 3. 让自己独占镜头
▲成龙在黑暗场景会用白色服装彰显存在感。 成龙在电影里总是万众瞩目,从他的打扮就知道了。只要场景偏暗,敌人就一定穿著深色衣服,而成龙则是穿著白色衣服;如果场景明亮,成龙就会穿上深色衣服,不然就是鲜艳的衣服。无论场景怎麼变,成龙都会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 ▲让观众跟上运镜才是正解。 动作电影的节奏很快,跟不上节奏就会看得很吃力。成龙的电影却反其道而行,不以高速运镜来提升节奏,而是以快节奏的武打演出来炒热气氛。如果有需要高速运镜,电影会先将镜头停下来,或是刻意将镜头拉远,等观众跟上后才展开高速运镜。这些小地方正是成龙电影的亲和力所在。 4. 动作与反应集中於相同场面 ▲静态运镜让观众掌握全局。 成龙电影喜欢用静态运镜,将动作与之后的反应集中在相同场景内,敌我双方的精彩演出得以完整呈现。如同营造一个短暂的表演舞台,让成龙得以大展身手,观众不须费神就能将所有状况尽收眼底。可惜后期外国人执导的成龙电影并没有沿用这个运镜原则。 5. 求好心切 ▲反覆重拍直到完美为止。 成龙是个完美主义者,香港片商又提供较充裕的拍摄机会,使得影组可以反覆尝试,直到拍出最佳的效果。即使会让制片预算直线攀升,成龙仍坚持这麼做,难怪电影能够有这麼精彩的演出。反观美国的电影制片预算控管严格,影组很难有精益求精的机会。 6. 具渲染力的武打节奏 ▲具有节奏感的武打场面。 欧美电影偶尔会有武打场面,一镜到底的武打场面却不多见,靠编辑拼凑出的场面也缺乏东方武打电影的节奏感。成龙的武打场面则是非常重视节奏感,这也是他的代表标志。敌我拳脚一来一往,彷佛是在敲节拍,静态运镜衬托出武打节奏,是带动观众情绪的最佳利器。 7. 相同动作用复数镜头呈现 ▲这一击想必很痛! 欧美武打片的拳脚攻击发生得非常迅速,观众只能从结果来判断其强度,缺乏拳拳入肉的打击感。而成龙电影则不然,会利用复数镜头来强调拳脚的扎实感,是最能表现出劲道、威力与强悍的技巧。举例来说,成龙挥拳打出会心一击,接下来的场面也是同一次的攻击,只是角度稍微不同。光用看的就觉得好痛! 8. 充满人性的疼痛表现 ▲成龙的春丽角色扮演。 疼痛是武打电影的必须要素,成龙的电影非常擅於表现疼痛,人物挨了拳头会露出痛苦的表情,敲到脑袋便露出晕眩的模样,赋予观众强烈的视觉感受与心理震撼。而且成龙的表情丰富莫名,搞笑或痛苦全难不倒他,用在武打电影真有说不出的适合。 9. 不屈不挠的求胜意识 ![]() ▲铁梯也能当武器喔。 成龙在电影里经常面临各种艰巨挑战,逼得他不得不用拳脚功夫奋力求生。成龙扮演的角色并不会特别强悍,却是最难缠的人物,持续发挥死缠烂打的本领与对方周旋。观众看得胆战心惊,心里不禁为成龙鼓掌叫好,直到成龙险胜后才松了口气,彷佛是自己打了一场胜仗,感到猛烈的满足。 经典之名其来有自 经典的动作电影不计其数,逗趣的搞笑电影多不胜数,然而回顾过去半世纪的电影史,能将动作与搞笑要素巧妙结合的电影却寥寥无几,成龙的电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过瘾的武打演出,爆笑莫名的幽默表现,能够风靡世界绝非偶然。我们可能会讨厌成龙的政治立场,厌恶成龙私底下的行径,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成龙的武打电影的确是精彩绝伦,堪称电影界的伟大典范。 参考网站:Why Jackie Chan movies are so much fun to watch |
ShockBaby 发表于 22-6-2015 08:32 AM
这是 EveryFrameAPainting youtuber的分析来的
除了成龙之外,他还分析过Michael Bay(整天都爆炸的)的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