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去开店途中,开车经过浮罗池滑 (Pulau Tikus) 的车水路 (Burmah Road),咦?发现又多了一家面包店。短短几个月来,大概就有三家新开的面包或蛋糕店开在同一条街,旧的蛋糕店,也刚好有三家已关闭,或是因租金高昂而被逼迁走了。 熟悉槟城的人们都晓得,这一区属于岛上的高级住宅区,所以不论是巴刹的菜肉价钱,或是店铺的租金,都是全槟城数一数二高的。而且这里是名校区,又毗邻着商场、酒店和超级公寓林立的新关仔角,较富裕的家庭和外国人都喜欢聚居或短期住在这儿。 图: media.themalaysianinsider.com 才不久以前,大量日本人开始在这儿聚居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日本餐厅在这一区每一转角就有一家。大概区内就有六七家日本餐厅和拉面店。岛上唯一的一家日本食材店也开在这里。 如今,日本经济衰退,日本人少了些,连带地日式餐厅也逐渐式微,还在如常运作的就只剩一两家。反而多了一两家中国大陆东北风的餐厅。 然后,拉面店撤出的店址,经大力装修后,变成了一栋三层楼高的星巴克。而走过这家国际连锁咖啡店的隔壁几家店,你就会看到一家历史悠久的卖烧蜡饭为主的传统槟城咖啡店。这大概是全槟城唯一一家与传统咖啡店同列一排的星巴克了! 图:photobucket @ SeraphSamuel 很奇怪的,你或许会以为是星巴克铸成了这一区的逐渐洋化了?其实没有,即使西餐厅多了,cafe 也开了几家,可是这一区在七十年代,Bellisa Row 还不晓得在哪里,而One-Stop商场也还只是一片有蛇出没的红毛丹园的时候,已经是相当洋化了。 我小时候其实住过这一区,初中时又搬回来住,因家里有间出租屋在美兰园。现在,又在这儿开店。所以,跟这个区蛮有渊源的。 那时,槟城早期的两家高级西餐馆(那时的西餐在定义上都是属于高级的,还未有所谓的西式快餐小贩档出现)就位于这儿车水路繁忙路段。名叫“多多(Top Top)”和“Tip Top”。连名字都不遑多让;可见那时的竞争已有多激烈! “多多”的老板就是我们美兰园家的隔壁邻居,所以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时,我的五姐夫还在追我五姐,就必须常常去买他们家的蛋糕来取悦我这个未来的小姨子。而我的嗜甜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养成的。 浮罗池滑这一商圈和住宅混合区的变化,反映了槟城人饮食习惯的变化和如如不动的一个横切面。
图:michnoms.blogspot.com 几家日本餐馆退出的同时期,多了数家烘焙店、一家咖啡馆、一家意大利餐厅、三家做游客生意的土产和肉干店。还有一家已经开了二三十年的茶馆还在内街小巷里与世无争地生存。而你原以为在槟城已经市场饱满的传统咖啡店,就在原 Tip Top 西餐馆的旧址,热闹熙攘地开张起来。而它隔壁偏偏又是一家你以为新鲜热潮已到尾声、在脸书上已无人吃前再贴出照片的竹炭粉汉堡包专门店。 白天,警察局那儿的车水路路段不停塞车。而人们也照常违规 double- park 在街边买几块著名的曼煎糕、打包两三包云吞面。 图: jseattravelplay.blogspot.com 一入夜,已卖完曼煎糕的档口对面,一家 Mamak 的 Nasi Kandar 店又开始人山人海。而它的对面 Bangkok Lane 典雅的小店铺前,一个星期只卖两个下午的海南猪肉沙爹串档主,继续经年累月地在用微微炭火烧烤涂了厚马芝林的海南面包,用来配搭爽口的香喷喷五花肉沙爹。 我想说的是,在这里,在恒常变幻的美食风貌中,不论国际口味如何来去如过江之鲫,顽固而口馋的浮罗池滑居民,在享受了各国美食之后,最想念还是他们吃着长大的一碗热腾腾福建面。曾目睹在吃了鸡尾酒会上的特级鱼子酱和鹅肝后,几个年纪大的‘安哥’还是订了一家中餐馆的桌子,请众人一起去宵夜。 这让我想起,在温哥华厨艺学校美国同学的父亲曾告诉我,他怎样都不能理解,波霸奶茶到底好喝在哪里?他在成长过程中,从未接触过在饮料里加入一颗颗没有木薯成份的薯粉做成的圆鼓鼓东西。那是超越他饮食范畴的想象了。槟城人比这位美国大叔开放得多,愿意接受,甚至欣赏任何来到他们家后院的异地文化美食。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