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Ocean Road 大洋路 - Anglesea
我们来到了Split Point Lighthouse ![]()
我这拍照的姿势帅吗? ![]() 这张很赞吧!(自我感觉良好!) ![]() 一路可以看到不少如画的风景~ 这是其中之一 (摄影技术不好,换个摄影师和相机会拍的更美。)
像不像刚睡醒? ![]() ×××××××××××××××××××××××××××××××× (转) 大马中产阶层,想好好才移民澳洲! “澳洲有不错的居住环境、优良的教育系统,良好的经商环境,移民去那裡很不错哦!” 对富人来说,这些观点都不成问题,但对中产阶级想办法移民的人,需要半信半疑。 移民澳洲近十年的宋建辉,现身说法大爆移民澳洲需要面对的问题,劝大家不要只是因为听说澳洲比大马好, 就急着移民!对于澳洲的美景,宋建辉直言:大马人有许多误解! 许多移民澳洲的大马人,未向大马朋友 老实说明当地状况,因此,不少大马人以为澳洲各方面都比大马好,抱着梦想移民澳洲。 “我想说,澳洲并不如想像中好,大马中产阶级人士,更应专注赚更多钱,搞好事业,孩子(在那裡)的机会 才会比较多。不要因为在大马觉得没有出路,逃到澳洲,逃避大马的现实,这是非常不现实(理智)的做法。 ”宋建辉和宋建明两兄弟移民澳洲后,忍不住提醒大马人。 从计划移民澳洲开始,到生活和工作稳定下来, 他和弟弟在澳洲各花费了近十万令吉;移民前用了三年时间准备,移民后两年才算过上比较好的生活。 “比较富有的大马人就不用花那么多时间,但我们认为其实我们浪费了近十年的时间,没有太大的成就; 可是,在大马的老朋友,一个个的按部就班(成长),随年龄和经历,事业步步高陞。”他说。需要经过许多考验 在他看来,留在大马的朋友在各领域大有大做,小有小赚,发展空间远超澳洲或西方任何一个“先进”社会。 今年42岁的宋建辉,移民澳洲之前,在大马从事出口贸易,也与弟弟一起合作经营瘦身、保健产品生意,供应大马 数间西药连锁店货源,生意还算不错。但是,两人为了移民,把这儿的生意顶让给朋友,加上储畜的钱,毅然移民澳洲。 在澳洲生活后,才知道当新移民并不易,已不能请到廉宜的家庭助理帮忙处理家务,因为大多数澳洲人也是中产阶级, 请他们做这些事,需要高价聘用,因此为了省钱,凡事都要亲力亲为。 即是说,在大马的生活品质,由于可以聘请 他人代劳,反而比澳洲来得高,移民澳洲的大马中产人士,失去了这个“福利”。 工作方面,新移民的工作选择受限,一名律师移民该国,如果不要重新考牌,可能只开一间小店,或在另一领域打一份 薪水不高的工作;一名资讯工艺(I.T.)专才,只能当德士司机,想要做回自己的专业,需要经过许多考验。 身在大马还有机会 相较之下,定居澳洲维多利亚州墨尔本的宋建辉就幸运得多,虽然生活和工作品质已不如在大马的 情况,但至少找到在当地学院和大学教书的工作,时薪介于40澳币(约120令吉)至140澳币(约420令吉),视地点距离, 以及多少人争着要当教书匠而定。 “ 一般上的教学收入每小时70或80澳币(约240令吉),如果(全球)经济越来越差, 澳币兑换率越来越高,并不代表当地经济佳,因为海外学生来源减少,课程也就缩减,影响教员收入。”宋建辉无奈地说。 他移民澳洲的理由,与大多数大马华裔中产人士一样,不外是感觉自己像二等公民,因此,选择移民梦想国度──澳洲。 “有时,大马政府讲的话难听和无礼,但是,有多少部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呢?当然有一些,但也有一些是在可控制 范围,例如赚钱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就可自己努力)。”因此,他觉得大马中产阶级华人身在大马,还是有机会立足。 工作领域受限制 在澳洲,新移民的工作领域有所限制,即使是创业也相当辛苦,仅有数个领域较为可行,例如餐馆、 面包店或外卖店等。 在大马,20万令吉可开始经营一间餐馆,但在澳洲至少需有100万澳币(约300万令吉),在墨尔本需约200万澳币 (约600万令吉)。 仅是劳工成本,工人每小时至少15元澳币(折约45令吉),已是新移民僱主不小的负担,再加 上各种准证费用、税务、门牌税、市政府规定的各种费用,在澳洲当一个小老闆可不容易。 宋建辉指出,他居住在墨尔本的格伦韦弗利(Glen Waverley),他得知当地一个新移民想要开设一间拥有50个座位的餐厅, 向市政府当局申请准证时,就要为使用市内免费停车位付费。 市政府认为,当餐馆开始营业后,到来用餐的客人将会使用 市政府提供的公共停车位,因此业者必须支付20万澳币(约60万令吉),才愿意发放准证。税务重如泰山 澳洲以税治国, 税务重如泰山,新移民会受不了! 不管你收入多少,需要缴交40至45巴仙所得税,甚至连户头的存款也要缴税。 宋建辉指出,住在大马面对许多问题,以为移民澳洲后,将会减少一些问题,现在他的个桉证明这是一种错误想法。 “在澳洲的日常生活,问题也满大的,因为有个相当贪心的政府,任何事物都要干涉和付税。”这是他移民澳洲后其中一项结论。 在这个国家,如果一个人能赚10万澳币(约30万令吉),其中45巴仙需要缴付所得税,不管富人或中产人士,都逃不过这个宿命。 让宋建辉觉得不可思议的另一个抽税方式,就是存在银行的钱,在每个会计年度时,这些存款的利息也需缴税。 理由是什么?因为公众“借”钱给银行,银行再放贷给投资者,这个过程成了当地政府抽税的理由,宋建辉忍不住说:“这样的税务 很离谱! ”未必要选最好学校 经济能力不俗的人,在澳洲为孩子选择素质较佳的公立或私立学校,价钱都不成问题,但中产阶级的新移民, 就要考量学校和屋价的关係。 人人重教育,口碑和名气佳的学校,新移民父母争相为孩子报读,间接炒热附近屋价。 宋建辉表示,新移民不一定要选择第一流的学校,反而可退而求其次,选择第二流学校,教育素质不差,而且附近的屋价也公道。 让子女在澳州小学唸书,不用住在附近,但是上了中学就不同了,校方规定须出示住址证明。 “校方要看证据,不是放孩子在亲戚家,就可申请当地学校。”宋建辉指出,即使不是在该地区买屋,至少都要租屋,否则难以进入 当地公立中学。 在宋建辉居住的格伦韦弗利,有一间公立学校吸引许多亚洲学生,附近地产水涨船高。 他居住在郊区,孩子可能因此难以挤进这间 “名校”,但他一点都不在意,“我宁愿让孩去另一间学校,听说也不错,亚洲新移民父母肯定看不上眼,但我不介意,孩子不用参与太 多竞争。” 在他看来,如果与怕输父母一起争破头进名校,最后父母都是吃亏者,平白炒高了当地屋价。隐形歧视阻发展 澳洲社会有着许多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这种隐形歧视限制许多新移民工作晋升机会。 这种障碍就像玻璃,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实实在在存在着。 宋建辉指出,新移民当上高阶主管的例子并不多见,一般在企业最高职 位只能停留在中层主管,难以登上企业高职。 他指出,只要稍为留意,该国首相人选也有这个问题,一般上只有澳洲人或英国后裔, 才有机会坐上这个位子。 每个人的名字和姓氏,能够显示其种族,一些人不惜改名换姓,或者动手术漂白皮肤,以便得到澳洲社会认同。 此外,新移民若是能操没有移民腔调的英语,能够较易找到工作;一些专业人士,例如曾为着名富豪动手术的医生,身分和地位会较为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