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印度
文/图:我不是你
“为什么不是印度?”其实我也很想回问这些人。 我一直都笃信: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不会发现除了新闻报道、报章杂志以外的真实世界。 不瞒你说,其实,我也是很怕的。除了那些新闻报章杂志报导的东西,也有不少女性背包客跟我分享她们去印度的经验。 恐怖的印度 婷婷说:当时对那个国家没什么概念就去。去过了,现在她不敢一个人去了。当年,她是在尼泊尔突然决定要去印度的。 云云说:In my so many years of travelling, it was in India I faced life-threatening situations. 她也告诉了我那些令她心惊胆战的惊险事迹。 ![]() 今年八月在印尼潜水时,城城跟我说:你在中国那么顺利是因为你懂得他们的语言。在印度,就算几个人在你前面说“等一下我们就抢她”,你也完全听不懂。他一说,这句话就深深烙印在我脑海里了,在印度时还不时会想起。 Esther跟我说:“我们上次去的时候,因为是两个女人,所以就和当地的导游做安排。他们主要是帮我们安排当地的交通和住宿。因为当地的交通很复杂,如果是第一次去,我还是觉得有他们的安排,时间上松动了很多。” 不过,我是不会去找旅行社的,反正我多的是时间。 令人难以忘怀的印度 与此同时,曾经在印度待过一段时间的汶汶,跟我分享的则是正好相反的体验。她说: “其实我很喜欢印度,而且在那里的两个月遇见太多好人,不像大家传说中的那么恐怖。我觉得经验是很个人的,不要被其他人的经验影响了你的心情。印度是我会想再回去呆更久一些的国家,因为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色彩斑斓及充满惊喜的香料气息,更是令我难忘的。双手合十,然后把心打开,我相信你会有另一番体会。 我觉得信念很重要。我之前在印度或者搭便车当沙发客时,都自己灌自己满满的正能量,所以一路上都是遇到好人好事。即使有时卡住,也觉得是老天要让我学习。所以并没有所谓的“坏事”发生在我身上。当然,只身在外还是要醒目,不要盲目相信别人,要有耐性观察谁是好人。但往往,好人比坏人多太多。” 小占也跟我说,他在印度曾经遇到女性中国背包客,她也是一个人在印度晃的。“她可以做到,你也一定没问题。” ![]()
![]() 小占说,我有自虐倾向。 大家或许也会有跟他同样的想法。真的吗?我曾经跟他说不是。但后来,我觉得他说的也不完全错。或许我真的是觉得“背包客终极地”印度,可以给自己很多挑战挫折,藉此惩罚自己之前心里脑子里所曾有的“歪念”。 ![]() 勇敢底下的恐惧,有谁知? 其实我也是很怕死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我选择飞去清奈(Chennai),因为我不想在夜晚抵达(亚航飞的南印度地区,大多都是在深夜或凌晨抵达),而且那里有朋友。我是跟她说了,不如你用周末周日两天在那里给我“basic intro to India”,之后我才开始一个人走。后来,她家里发生了一些事,导致我必须先去斯里兰卡,而在南印时,她还跟我一起走了几天。 离开斯里兰卡到南印时,我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我一直认为斯里兰卡之旅应该会是完美无瑕的,但到了最后,才发生了一些可说是令整个行程蒙污的事情。斯里兰卡都这样了,印度会不会更糟?我是否能够接受到?当时我很怀疑自己。也曾经有想过,或许我跟朋友及她女儿去了那几个说好会一起去的地方,我就跟她们一起回清奈,然后从那里飞回马来西亚。 幸好,最后并没有发生这回事。因为某些原因,我已经没有了游南印的心情,也不想跟朋友回清奈。 ![]() 和朋友及她女儿一起旅行 我不晓得该怎么形容这“特别”的体验。 朋友雀跃地说某个国家公园十分漂亮、平时是不开放给外国人的、她没去过、她有亲戚在那里,好不好我们一起去?我是否可以带女儿一起?看她兴致勃勃想要安排,我也就说go ahead吧,一切听你的就好。后来才知道,她想跟我一起旅游,某程度上也是因为“贪新鲜”。她的先生是博士级人马,她的家庭也是十分传统的印度家庭。平时出游,先生都不会去不是五星级的地方,包括住宿。她没试过所谓的背包游,也很奇怪为什么我不是付不起但还是那么钟情budget backpack,因此她想跟我一起“体验体验”一下。 她想这么做,没错。但她很主观地认为“女儿也应该体验这种东西”,我就觉得那很有问题了。虽然女儿是你生的,但她还是另一个个体,你不能把你的想法套在她身上,觉得你想要的东西,也就是她想要的。另外,她先生也允许她带女儿同行,是因为他觉得朋友有女儿在身边的话,就比较不会任意妄为。女儿要同行,也只是因为她想去Alleppey,看那个电视剧里头浪漫场景的教堂。 这一切看起来都似乎没啥不妥,但关键就是,朋友不曾为她女儿set the right expectation。她只是跟她说,我们会去Alleppey,你会有机会看到你梦想中的教堂,可是她却没说,这一次不再是五星级的旅游。在网上搜寻住宿时,我还犹豫她们是否需要“住得比较好”,朋友却跟我说:请住homestay,不然我这一世人,根本不会有住homestay的机会。 好,你既然一心想goes non-luxury,为什么你不跟你女儿先说清楚? 当她女儿在上巴士前问“今晚我们住的地方是几星级的?”,我就知道出事了!后来,她女儿也是有埋怨说“这到底是什么旅游啊!”。朋友跟女儿说,你是应该体验一下不同的东西的,女儿又反问,为什么我需要体验这些?老实说,我觉得女儿是没错的,尤其是当我想象我是在她那个年纪(15岁)、在那样的环境下成长(都是豪华游),我也会不明白为什么我需要“纾尊降贵”去什么吃力不讨好的背包游。我不明白为什么朋友可以那么大意,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环。 ![]() 总的来说,那几天和她们一起旅行,是我最不开心的日子。朋友和我分手、回到清奈之后,也发信息过来说,她可以看到我心情的聚变,从一开始的笑得灿烂,到最后都是很勉强的苦笑。我也很老实地告诉她说,我觉得你们两个太吵了,无时无刻都在喊骂、埋怨等等,真的令我觉得很烦。或许这是你们的沟通方式,不过我确实觉得太聒噪了。 我们之间是可以那么坦白地沟通的。我们不会因此而绝交,但我知道,我以后打死都不会再选择跟她们一起旅行。我宁愿别人听不懂我说英文、我宁愿麻烦一点、我宁愿花多一点钱、我宁愿牺牲很多东西,都不想让别人来搞砸我的旅行。 所以,回到一个人旅行,还是最好的。 单身寡女游印度 每次我妈都说:你去哪里都好,只要不是一个人去,我就放心了。 可是我总回答:你放心,但有些旅伴真的是很难搞,你知不知道? 就好像我跟朋友及她女儿在南印时,我也忍不住发邮件跟我妈说,我有多么沮丧。她说她也可以想象到那个画面,但有她俩跟我一起,她(我妈)还是比较放心。所以我想,从她的角度来看,或许她宁愿我不开心,也要我安全。至少不开心,是不会失去性命的,只是失去笑容而已。 这种情况之下,我想我和我妈,一开始就注定了我们会与彼此对立。其实我不算是一个难搞的人,一路上我很容易和遇到的人click得到。可能是我对自己的旅游,尤其是长途那种,是有某程度上的期待的。所以,当有人可能搞砸我的旅游时,我不想也不会妥协或委曲求全。 ![]() 今天从背包客栈读到一篇文章:You travel alone, but you are never alone. 这真是一篇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字。还记得我去年从中国回来,老爷打电话给我,也是这么揶揄过我:“你说一个人去旅行,可是有几时是一个人的?一直遇到不同的人,而且还是不同国籍的。”老实说,一个人出去,真的比较容易认识新朋友,不会被局限于原本“那一班朋友”的框框里头,也可以很自由地随时随地跟谁走,不需要和原本同行的朋友商量、征求同意(最可怕的是意见分歧过后的彼此不爽彼此)。 其实我认为我那么常被别人捡回家,也是因为我是独行的女生,还有我言语间吐露出的一种真诚(至少我不会让人觉得我是一个坏人),当然也归功于我时常跟自己说一定不能缺的正能量。多了一个人,不管是男是女,那个机率就会减少很多。这种事情发生多了,导致有时我也很懒惰去计划下一步我想干什么,因为往往中间杀出一个陈咬金,那些所谓呕心沥血的计划,都要付诸流水。 我必须承认,我确实很享受这种“不知道何时何处会有惊喜甚至惊吓”、充满各种可能及未知数的旅程。我甚至已经觉得,这是我旅行中不能或缺的重要一环。我一直认为,旅行是应该可以让人学习及成长的一件有意义的事,而最容易体会到这些的方式,就是一个人去旅行。 “就像跨越人生的分際線,那條線有危險也有磨難,但是也會有新的開始。”这是台湾人雪儿说的。 ![]() 或许只身(尤其是女生)游印度对很多人来说是难以置信的事,但只要你走出去,你就会知道,其实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而大多数的人也都没在印度遭遇过太糟糕的事。所谓的难以置信,说得难听一点,只是个人的孤陋寡闻(只听新闻看报纸,没有亲自去看一看这个世界)。 以‘人’为主的旅游 出发之前,我真的有做好功课,大概计划了要怎么走印度,也都在GoogleMap plot好了路线。当时的打算是在南印走一圈,然后再到北印,走大家熟悉的观光路线,从德里一直走到黄金城市(Jaisalmer),然后从那里去巴基斯坦边境。 经过了去年的中国游和今年的卢比之旅,我想以后我还是不要计划比较好,因为通常计划了的,都不会发生(有时我也确实觉得懊恼,呵呵)。在印度晃了三十多天,我竟然连泰姬陵都没去到,那是当地印度人跟我说是“离开印度之前一定要看”的景点。但若你问我,有没有遗憾?其实也不觉得有多遗憾。 ![]() 旅行了难么多年,我也必须承认,我希望从旅途中得到的东西已经慢慢改变。这个感觉在这一次出游来的更加强烈。对,或许可以在泰姬陵拍个到此一游照可以令很多人羡慕,但,我有必要成为大家嫉妒羡慕的目标吗?我需要用那张到此一游照来“证明”我真的来过印度?难道得不到他人的嫉妒羡慕,我的旅途就一无是处了吗?我旅游,不是为了我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旅游变成是为了别人了? 这几年,我比较享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建立信任的那种沟通与交流。在很多人都跟我说“印度有很多坏人、很多想要欺诈你的人”时,我遇到了许多淳朴的当地人。看到我,他们只是给予真诚的微笑、热诚的欢迎、深切的拥抱,并没有想要怎么样从我身上夺取一分一毫。 在Kotabagh时,我跟Chetna去到杂货店,我说我想买巧克力给她家的那几个小瓜,她也是说,给每人买个Rs 10(马币五角钱)的就够了。当时我还问,那么少?我想多买一些不同种类的,还有汽水和糖果给他们,行不行?最终,为了不成为荼毒他们的人,我也就听Chetna说,适可而止就好,只买了两种巧克力而已。 也是在Kotabagh,Puran两次从市中心载我到农场,又从农场载我到市中心,我还在斟酌是否应该付他一点车钱时,他已经跟我以简单的英文说“me, go”,示意他要离开了。那里贫民区的小孩,以很奇怪的眼光看着我,然后就跟我招手say hi、想要拍张照片而已,完全没有想要前来跟我要钱要糖果或者是要巧克力。 ![]() 有时我也会感到矛盾,到底哪一种,才是最真的印度?是在著名景点那些觉得“游客都是有钱的才能出来旅游”,所以竭尽所能要欺骗游客的,还是那些大多数身在乡村地区,还没机会被游客的到访所荼毒的,才算是真正的当地人呢? 旅途上遇到的人 在路上,很容易就遇上频道一致的人。老实说,遇到这些人,和平常生活中的“正常人”相比,让我觉得轻松许多。 大家都不觉得长期旅行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对“没计划”的旅行并不感到惊讶。 大家似乎都是从汲汲营营的生活中走了出来,持有的人生观也大同小异。 大家都很随性,如果衣服晒得干的话,可以每天都重复穿同一件衣。 大家对物质都没太大的要求,智能电话并不是必需品。 大家都一样喜欢印度。 ![]() 至少,你不太会遇到那些觉得不工作去旅行是不务正业,然后语重心长来跟你说:“你不小了咯,什么时候才生性一点、什么时候甘愿成家立室”这种老掉牙的废话。总的来说,我喜欢和在旅途上遇到的人一起。和他们一起,心理负担可以减轻很多。 很多在路上的人,不管是25、35、45岁甚至更年长,似乎都是在寻找。寻找些什么,或许也很难三言两语说得清楚。但只要不放弃,相信就会有找到答案的一天。 朋友Tiong曾经跟我说:“不走下去是不会知道的。偶尔傻傻点前进,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人生有点像寻宝藏,有时失意,有时得意。翻山越岭,翻尽石头,也未必有收获。有时跌个四脚朝天,宝藏就在眼前。” 人生,或许真的就是这样。老天总爱跟我们开玩笑,但也都会在你在彷徨的时候给了你一个拥抱;找寻的时候给了你一个看见;怀疑的时候给了你一个回应。 ![]() 一离开南印,我就遇见了一个个预料之外的人。首先是Susie,因为她,我去上了Vipassana课程,然后认识了一班同是在印度旅游的背包客,有机会跟她们交流,其中包括对我影响至深的日本女生Kanae。欧美的女背包客及Kanae都跟我说,我是他们在路上首个碰到的“独自旅行的马来西亚女生”,哈,好荣幸!或许以后他们想到马来西亚,就会想到我!(脸皮厚) 在我最纠结的时候,Vipassana救了我;在我不晓得要怎么继续走的时候,是Kanae的经历和故事给了我力量。这许许多多的环环相扣,为我这一程勾画出一幅漂亮的“卢比之旅(印度篇)”。 对于这一切,我十分感恩。 林亚若事件 知道这个消息时,我在Rishikesh。那几天我和Kanae在一起,每天,我们都有很多的交流。 也因为这事件,我读了林亚若的一篇文章:去了印度40城旅游,结果沿路找不到一具浮尸。也因为这一篇,我又看了那篇“去了趟印度旅遊,結果一路吐著回來...”。 有些朋友在面子书上极度疑惑,两者写得那么对立,到底谁说的是真的?幸好当时我已身在印度,不然,我想去印度的欲望,肯定会直线飙升。或许有些东西很难说谁对谁错,就好像,就算几个人同一时间、在同一个潜点潜水,也未必代表每个人看到的东西都一模一样。何况印度那么大! 或许我也来分享一下我所看到的... 关于牛粪:在观光客比较多的地方,如Rishikesh,是会看到牛只们到处走的,所以,处处有粪便也不稀奇,但还不至于“满地”都是牛粪。但若你去到乡村(比如我去的Kotabagh),居民们的牛是被绑在家里的,它们没得四处走,所以乡间小路上是没有牛粪的。至于用牛粪来当燃料,那是很普遍的,若你去过尼泊尔山区、中国藏区,他们也都是这么做。很环保呀!不过那些牛,有些还真的蛮可怜的,连贴在墙上的纸也要吃 -_- ![]() 关于浮尸:不好意思,我没去到Varanasi。恒河也有流过Rishikesh,也是大家的圣水,但在那里我没看到任何尸体。 关于随地尿尿:太多了。有时我会觉得很好笑。巴士只是停下来一阵子,那些男人也要下车尿尿;巴士走了,他们边拉拉链、边追巴士,脸还带笑容,我看到都觉得滑稽。同样的,在乡下也没看到人家随地尿尿,但一回到比较热闹的地方,那些场面就“卷土重来”了。林亚若写说“南印度的大城市也沒有尿騷味的問題”,我记得我也是有看到尿尿者,可能是我鼻子不太敏感或我没去得太近,所以没闻到尿骚味? 关于随地便便:从Dehrandun坐巴士到Rishikesh的路上,有看到印度男人在河边脱蹲下来裤要便便,而且还不止一个。不要问我是不是真的有看到排泄物被排出来,看到他们亮丽的八月十五的那一刻,我已经不想继续看下去。后来忘了是在哪段路上,我也是有看到。 “一路吐着回来”的作者说:“印度是我去過最髒的國家,有人說兩側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更糟,那應該是超出我的想像範圍。”孟加拉我没去过,最好静静,但巴基斯坦,并没有令我觉得很脏或很糟,至少我没看过人家随地便便。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在巴基斯坦的随地尿尿,并没印度那么常见。 ![]() 除了这些,很多人讨论的就是印度的水质问题,朋友也在我到了印度几天之后,问我“你还没有开始泻?” 我在印度,真的完全没有泻过,虽然我喝的不完全都是灌装矿泉水,而且还敢敢在路边喝lassi、喝lemon soda、喝kulukki/sarbath、吃路边摊食物。是我幸运吧!不过话说回头,我确实觉得矿泉水是“比较美味”的,呵呵。 印度很多地方都可以装水,你不介意的话,其实可以剩下那些买矿泉水的钱。离职的那天,旧同事跟我说,以前他有个朋友,在酒店刷牙、去海滩游泳都中招,可能是这些动作让印度的脏水不小心进入了他体内。对于这一点... hmm... 我也不懂该有什么评论。 旅游印度小贴士 不好意思,写写一下就写了那么多,也证明其实印度之旅真的给我蛮多感受 ![]() 现在是时候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资讯了,不然都在写感受,迟早被人唾弃,呵呵。 1. 印度火车票需要早定(至少一个月前) 或许是我功课做得不好,我并不知道印度火车票那么难买,最好是一个月前就订好。我是个没有计划的人,所以要事先订好票是没啥可能的事。因此,在印度我从来没机会搭火车。在斯里兰卡,火车就很便宜,而且很容易买到票,基本上很多时候我都是背了包去火车站,买了票就进站等火车、上火车。我以为印度也是一样,真是大错特错! 2. 先在网上查看火车票,然后记下资料、去火车站买 要查看火车班次资料,可以到Indian Rail网站(http://www.indianrail.gov.in/)。如果你不是持有当地的信用卡,基本上你是不能在网上买票的(https://www.irctc.co.in/),但你可以把一切资料记录下来,然后去火车站填表格购买。比如说,你要从Cochin到Delhi却不知道这些站的station code,可以来这里(http://www.indianrail.gov.in/dont_Know_Station_Code.html)查询。 ![]() ![]() 如果你是最后一分钟才买,可以尝试“Tatkal Quota”(会比较贵一点)。 如果你是女的,也可以尝试“Ladies Quota”。 ![]() ![]() ![]() ![]() ![]() 3. 不同类型的火车票 1st AC, 2nd AC, 3rd AC, 3 AC Economy, AC Chair Car, 1st class, sleeper class, 2nd seating - 这些不同类型的火车票,到底有何分别?请看考这里(http://blog.cleartrip.com/2008/1 ... -classes-explained/)。另外,南部的很多地方,都有超过一个名字。比如说:Kochi又称Cochin;Alleppey又称Alappuzha;Alwaye又称Aluva。 4. 搭巴士 火车是最便宜的交通选择,但若真的买不到票,可以怎么办?别怕,还有许许多多的巴士。印度的私家巴士(private bus),其实都不错,有些还有sleeper。我没享受过sleeper,但听印度当地朋友说,都很干净的,床铺在每个客人睡过之后都会换新的。 要查看巴士车票,可以来redbus.in网站。不过,他们也是不接受外国的信用卡的,但你还是可以看看什么时候有巴士、boarding point有哪些,然后去那些地点上巴士。票就在当场买。有时候,当场买的票还比网上买的便宜。通过那个网站,也可以看到乘客对不同巴士公司的评价,及比较各个公司的价格。 ![]() 很多地方政府巴士也是有去的,车费也会便宜一点,只是巴士状况可能没那么好,但任何一种体验都是很珍贵的。晚上的话,不懂为什么,我就觉得有冷气的巴士好像安全一点,至少不必一路睡觉、一路吸尘。 5. 使用门户网站(web portal) 要一次过查询飞机票、住宿、旅游配套、火车票、巴士票,可以使用makemytrip.com或cleartrip.com,十分方便。其实在印度以外,你也可以使用它们。我特别爱用cleartrip的“waytogo”(http://www.cleartrip.com/waytogo),你只需要输入你要从哪里去到哪里以及日期,它就会告诉你路线、方式(该在哪里转车)、还有比较不同方式的价格。每次我完全没概念时,它就是我的好朋友。 ![]() 6. 使用外国信用卡 之前提过了,买火车票或巴士票,外国信用卡都不被接受。这种情况下,或许可以找代理帮忙(会贵一些,他们会收手续费或服务费),若住宿的老板或员工愿意帮忙,可以让他们帮你订购,然后你把现金还给他们。 至于买飞机票,也不是每一个印度的航空公司都接受国外信用卡。根据我的经验,Spice Jet是接受的,但Air India Express和Jet Airways就不接受了。其他航空公司我没试过。虽然你可以找当地人帮你订,但check-in时,他们会要看用来订机票的信用卡。若你用别人的信用卡订,必须有拿信用卡的副本,还有信用卡持有者的授权信(letter of authorization),蛮麻烦的(我是说麻烦到朋友)。 7. 手机SIM卡不容易买 听说这几年他们变得很严,必须是当地人、有当地地址为证,才可以买到手机SIM卡。我首次在Alleppey(属Kerala州)尝试要买,但我没当地地址,朋友要帮我也不行,因为她来自Chennai(属Tamil Nadu州)。 后来,我在Rishikesh很容易就买到,就付Rs 200(只得SIM卡,必须另外充值)及递上护照,就买到了,过程顺利到我不敢多问一句,免得他之后说不卖。在Kotabagh,我也带瑞典的女生朋友Astrid去买SIM卡,他们也是不卖,原因和在Kerala听说的一模一样。如果你是从斯里兰卡过去,斯里兰卡的Airtel应该也可以在印度使用。 我猜而已。或许是因为Rishikesh有许多在那里常住的旅人,需求多,所以他们才没那么严。 ![]() 8. 找不到住宿的最后一着 要是真的是找不到住宿,可以尝试去锡克庙(gurudwara)或ashram。锡克庙大多都是免费食宿的(可以在离开时乐捐),至于ashram,或许不是全部都免费,但就算收费,费用也不会很高。 9. 分享一点点Hindi(印度的国语) 在印度,其实去到每个州,他们的语言都不一样。好像我那来自Uttarakhand州、住在Delhi的朋友,她说当她去到Rajastan州,她也是听不懂当地语言,必须说英文才能沟通得到。在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几句简单的Hindi: (i) pranam - hello (对长辈说) (ii) namaste - hello(对长辈、晚辈都可以说) (iii) up keh seh ho?- how are you? (iv) acha - fine/good/okay (v) kit nah? - how much? (vi) cha leh - let's go (vii) pani - water 10. 预多一点时间、早出门 印度的交通,感受过的就知道。出发到另一个地方前,我想很多人都会去GoogleMap看一下,这里去到那里需要多长时间。记得记得,在印度,必须预多一点时间。网上说2.5小时,你往往需要5小时才能抵达。很多所谓的收费高速公路,走起来还是摇摇晃晃、一直要坐闪右避的,平均速度大多不超过35km/h。若当天的行程需要5小时以上,最好早一点出门、早一点开始旅程。 我相信为了安全,不关你是男生女生,最好都是尽量在天黑之前抵达一个新的地方。不管任何时候,还是要记得,自身安全最重要。 不然,哪有命去好好发掘印度的美、世界的妙? 后加:这是写完之后才想到的。在印度,你是买不到MILO的。It is banned because it contains palm oil。所以,要的话自己带去。在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都有售卖MIL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