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认为它是海,那你就错了。它是个地质公园。 可可托海是一个音译词,哈萨克语的意思为“绿色的丛林”,蒙古语为“蓝色的河湾”。丛林,河湾,那画是美丽的。 另一面,它有“第二寒极”之称,冬天可到达零下40度。 春天的可可托海,是清净的空气,绿意盎然和充满生气的大山大水。 旅程 从乌鲁木齐到可可托海,600km旅程,大概6个小时车程。 途中经过在天山天池,然后继续上路,穿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天气从热到冷,再从冷到热,在车里昏昏沉沉了一整天,看着窗外一朵朵白云,睡睡醒醒。 ![]() 途中见到当地人架起档子售卖奇石,在路途上随处可见。 ![]() 可可苏里 到达可可托海之前,经过一片美丽的湖。 这地方有个很美丽的名字, 叫可可苏里。 它有一种超脱俗世的美。 这样的形容好像有点假掰,可是它的确让我感到不食人间烟火的美丽。 抵达时刚好赶上日落,周围很平静,旅人不多,三两个农夫在田里工作。 水边绿草如盖,野花盛开,这是让人好想拥抱的世界。 车子停在路旁,入口处经过一间木屋和几个游牧帐篷,看似没人居住。 没有什么景区入门费,兜售纪念品之类的。 回到车上,司机师傅问我们有没有景区收费。我说没有。他说,也许以后你们再来就有了。 我希望它能一直坚持自我,不要加入任何商业因素,但也明白,若一个地方多人来了,必定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管理。 如果下次,如果能再来,我希望能找回如同这第一次见到它的感觉和心情。 ![]() ![]() ![]() ![]() ![]() ![]() 好了...收工,回家… ![]() ![]() 上可可托海的半山腰,天色渐暗。 ![]() 可可托海镇 离开可可苏里,我们继续上山,在天色转暗时来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小镇,可可托海。 它有“第二寒极”之称---冬天可到达零下40度。 虽然地理环境恶劣,但它是个极其富有的小镇。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不能相信这简陋的地方竟背负着“宝石之乡”的盛名。 这里出产的稀有金属及宝石曾让它红极一时。 当然,这所有的宝石啊金属啊是后来司机师傅告诉我们,还有书本上网路上的资料得来的。 我看到的是平静的可可托海。 春天不是旅游旺季。据说秋天的话这里可就多人了。 我们吃了半碗拌面,便开始闲逛。 小镇上奇石珠宝店林立。这里的珠宝店很随性,就是简陋的小店里售卖各种宝石,没有任何保安措施。 “宝石是真的吗?” 我很好奇。 “是真的。但可能品质不同。” 司机师傅说。 但宝石的价值在于它的纯度和手工。我不会分辨这些,所以没有买。 “那… 这些店不怕被打劫吗?” “没听说过有劫案。” 看来我是想太多了。 60年代,三号矿脉出产的稀有金属矿石就还了中国对苏联外债的三分之一。可见这里的人是那么的富有… 而且,要宝石就上山去挖掘吧,何必强抢? 直觉我来到了Indiana Jones寻宝电影里头的荒野小镇,我开始想象许多年前许多不同国籍的探险掘宝家在这里聚集,上演着寻宝电影里头勾心斗角争的戏码。 当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当所有金属宝石被开发挖掘殆尽后,人们开始撤离,这里就又恢复了平静。 回到酒店,我和朋友突然雄心壮志,不如我们移民来这里,一天挖一点,挖下挖下搞不好五年后就能退休了呢! 暗自欢喜,自我陶醉,一边等待天黑,为了要拍夜空星星银河。 结果凌晨12点天空都没有完全暗下来。我们都睡着了。 ![]() 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 这是晴朗的一天,空气超好。 一大早晃入国家地质公园,四周围的大山大水更像是给恐龙住的。 坐在景区区间车,真的有种踏入侏罗纪公园的感觉,好像恐龙随时会在密密麻麻的树丛里探出头来。 ![]() ![]() 大龟石,在入口处。 ![]() 景区区间车。这天没什么人。旅客和工作人员都很悠闲。 ![]() 夏天的白桦林,颜色没有秋天的多变。 ![]() 这里出名的几乎就是山:宏泰吉峰、倒靴峰、骆驼峰、神象峰、飞来峰… 惭愧的我只认得神钟山。 神钟山的形状太特别了,让人很难不留意。 ![]() ![]() ![]() ![]() ![]() ![]() 三号矿坑 三号矿坑是一座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山遗址的奇观。 其规模之大,矿种之多,品位之高,成带性之分明,在中国为独有,在世界为罕见,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难怪这里成为中外地质学者心目中的“圣地”,以“地质矿产博物馆”享誉海内外。 ![]() 矿坑外捕捉到一头路过的小牛。 ![]() 离开可可托海这天,晴空万里。 ![]() 继续上路 途中稀稀落落的一些游牧民族式房子。 简陋,自由,容易抽离。 我们停下歇息。 绕到房子后面,有两只瘸了的羊,一辆机车。 屋前摆了些奇石,和一个写着售卖骆驼奶的板子。 放眼一望无际的草原公路,也许十里之内只有这户人家。 简单生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