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的头纱下,是新娘娇羞的笑容和甜蜜的眼神。透过那层薄纱,她看到的是同样凝结了浓情蜜意的爱人,和十指相扣为他们送上祝福的至亲好友。这时,新郎掀起头纱,望向妻子美丽的眼睛,印上新婚的初吻。头纱,让婚礼更具仪式感和神圣的气氛,它不仅将新娘衬得更美,还传承着无数爱的祈福。 [attach]276449[/attach] 曳地的长头纱最为传统和正式 早在公元前 史上最早出现头纱的文字记载,来自公元前十三世纪的亚述人法律文献,其中严格规定头纱只属于贵族女子,严禁妓女或平民佩戴。1175 年,盎格鲁- 萨克孙族和诺曼族的已婚女人们将头纱作为日常装扮佩戴。都铎王朝时期,头纱转变为特定场合下的特殊装束。 宗教中的起源——圣经 头纱最早出现圣母玛利亚的配图中,它用于婚礼的起源也在圣经中有记载。根据《圣经· 旧约》,新郎为新娘披上头纱,象征祈福与保佑。新娘的头纱直到整个仪式结束才被新郎揭开,意味着他们结为合法夫妻。那揭开头纱的举动又是从何而起呢?根据《创世纪》第二十九章,Jacob 迎娶Rachel,他的岳父却用Rachel 的姐姐Leah 瞒天过海,因为自始至终都戴着厚厚的头纱,Jacob 没有发现对方并不是心爱的新娘。从此,为能确定新娘的身份,在婚礼上揭开头纱的仪式就此产生。 久而久之,人们对新娘戴头纱的习俗深信不疑。新郎为新娘披上头纱,象征从今往后他将不遗余力地保护她不受外界伤害。同时,蒙上头纱掩去容貌让新郎意识到,他爱和守护的,是新娘的内在美,绝非仅是外在。美丽容貌会随岁月老去,而他的爱将持续一生之久。 在最正统的教义中,新娘的头纱甚至是不透明的。她将会在一片漆黑中由傧相引着来到新郎身边。这一举动表现出新娘对新郎毫无保留的信任,她将全心全意投入到婚姻中,她也百分之百地认定,即将与她携手的人就是她此生的唯一。很多传统婚姻中,揭开头纱的仪式是在洞房中两人独处时进行的,也表现出头纱本身象征的性含义。 [attach]276450[/attach] 一场以古罗马时代为主题的婚礼中, 新娘佩戴着红色的面纱。 古罗马时代 除犹太教之外,大多数人认为新娘头纱的起源始于古罗马时代。当时的人们认为,新娘的美丽会让邪恶的生灵心生妒忌,从而加害于她,于是用头纱盖住新娘的容貌,让恶灵无法辨认。当时古罗马新娘头纱的颜色是鲜亮的红或者黄,象征着火,这些色系也被认为是恶灵最忌惮的颜色。 [attach]276451[/attach] [attach]276452[/attach]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曾被奉为当时的婚礼范 本,其中新娘的头纱更让许多待嫁女孩心动 中世纪 到中世纪,人们依然认为总有“邪恶的眼睛”在暗处注视着新娘,意图寻机加害,保护她的唯一办法就是将面容覆上。那时因包办婚姻盛行,还有个说法:为防止新郎中途因不喜欢新娘的长相而反悔,只有在仪式完成之后,才能揭开头纱看到新娘的长相。 伊斯兰教的崛起和十字军东征,让那时的欧洲受阿拉伯文化影响。头纱被视作贞洁的象征,只有首婚的女孩才能佩戴。新郎揭开头纱象征对新娘的完全接纳,也意味新娘为新郎所有。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婚礼中,很多新娘会主动揭开头纱,以表达双方在婚姻中的平等。 [attach]276453[/attach] 摩登时代 1958年纽约的一场婚礼中,佩戴及肘头 纱的新娘目光坚定又甜蜜地望着丈夫。 [attach]276454[/attach] 摩登时代 曳地长头纱如瀑布般从新娘的发髻中散 落下来,映衬得新娘更加温柔动人。 摩登时代 18 世纪后期,由于纺织技术进步及大批从印度进口的廉价平纹细布,头纱常见样式初见雏形。19 世纪的伦敦,用头纱搭配婚纱礼服成了流行趋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大婚时佩戴白色头纱也开启了“白色”这一传统。一直以来,头纱都是纯洁、贞操,和谦逊的代名词。现代头纱除象征传统含义外,在样式上也成为新娘必不可少的装扮圣品。 在美国,蕾丝头纱成为新娘选择的重中之重。纯白、米白和象牙白依然是经典而热门的颜色。比起购置全新头纱,更多新娘倾向选择家族中流传的旧式头纱。一是因为家族传统,二是因为据说佩戴幸福已婚女性长辈当年的头纱,新娘的婚姻也会幸福美满,多子多福。 不同长度的头纱适合不同场合及婚礼形式,短头纱包括刚好遮蔽脸部的单层纱,可以翻转到脑后作为装饰。而长头纱则分为及肘、及肩、及指尖、及踝和曳地。其中曳地头纱最为传统和正式,多用于皇室婚礼等隆重场合。挑选一款适合身材、契合场合的头纱,不仅能为美丽加分,更能让婚礼甜蜜而不失神圣,优雅而不失隆重。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