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岛浮罗山背之旅 游记/图分享:lewis王子 1.喷泉交通圈 浮罗山背大街龙头喷泉交通圈是在1882年由富商辜尚达所建造,象征浮罗山背的发展欣欣向荣,在古时供马车的马儿喝水解渴,如今则是浮罗山背的主要历史遗迹和地标。时至今日,当地居民仍然相信喷泉掌控着浮罗的兴衰。 喷泉底下两侧的狮口喷出的泉水,象征繁荣兴旺,若移除必会给村民带来霉运。早年,村民会来这里取水洗衣或饮用,但因缺乏维修,后改由自来水取代。壤在喷泉石柱上的古董公鸡指南针也一度失窃,理科大学研究生后来据版打造新的填补。
3. 综合巴刹 槟岛市政局于2006年耗资1600万令吉打造的综合巴刹设施先进新颖,一站式满足居民与游客的需求,除了售卖生活日常用品和多种土产,如以豆蔻制作的一系列食用品与药物,虾饼,巴拉煎等,巴刹早夜市饮食小贩还汇集了各族闻名小吃,包括云吞面,鲜鱼,粿条汤,炒粿条,薄饼,椰浆饭与沙爹。在这里,游客还能尝到豆蔻汁。
5. 门牌100号 门牌100号的店屋建于19世纪,当年住的是浮罗第一位甲必丹,房子即张又深,设有典型的天井,美丽的雕刻屏幕,以及一个公共厨房及一个私人厨房。 据说,甲必丹的祖母就在私人厨房里煮出了后来闻名遐迩的呖沙LAKSA。多年后,当地一个女人向她学艺,这美食才流传几代,而在镇上南光茶室前摆摊的金呖沙,据悉是传人之一。 6. 银器店--列源金铺 这点已有百年历史,坐落在喷泉旁,银匠邝进盛14岁就手制银器,凭着好手艺,到了60岁终于名扬海外。他精雕细琢的小茶壶,木炭炉及瓶子经游客传扬海外,连日本杂志都越洋专访,近年更广受本地及国际媒体关注,是浮罗人的骄傲,只可惜没人愿意接班。 7. 罗马天主教堂 建于1854年,又称耶稣圣名堂。它原本是亚答屋,经过翻新才有今日的富丽堂皇,并且与圣心中小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堂也曾吸引海内外电影业者前来拍摄取景。 其他百年老建筑:古城会老庙,黄氏公司和浮罗德教会紫滨阁。此外,马来村庄的传统村屋也可尝试入住以了街马来文化。 8. 双溪武隆港口渔村玛林多海滨 PANTAI MALINDO 双溪武隆港口渔村是浮罗山背区5大渔村之一,当地居民从事农业与渔业,除了盛产稻米,香蕉,甘蔗,芒果及榴莲,最吸引人的是每天新鲜上岸的鱼虾,以及价格廉宜的马来虾面。 9. 宝盛榴莲园 http://lewistanblogger.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5383.html 浮罗山背历史简述:http://lewistanblogger.blogspot.com/2012/02/balik-pulau.html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