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杂志网络版撰文,揭示了Samsung 从名不见经传的水果经销商,最终成为市值超2000亿美元的跨国企业集团的成功道路。文章称, Samsung 近年来所向披靡,征服了全球流动市场,在与Apple 的竞争中屡有斩获,而这种成功的背后,则是Samsung 对供应链、人才和技术的巨大投入,最终令其走向世界之巅。 以下为文章全文: “ Samsung 时刻” 要想搞清楚Samsung 如何跃升为美国第一大手机厂商,并成为Apple 的“眼中钉”,还得从去年秋天的一场发布会说起。 2012年9月中旬的一个早晨, Apple CEO蒂姆‧库克(Tim Cook)在旧金山举行的一个活动上,揭开了iPhone 5的神秘面纱。此时,在数百英里之外的洛杉矶沃尔夫冈-帕克(Wolfgang Puck)餐厅, Samsung 营销部门的高管们正摒住呼吸,实时关注着外界对库克讲话的反应。 他们围坐在摆满笔记本电脑和电视萤幕的桌子周围,密切关注着任何一个新功能,监控博客和社交媒体网站上有关iPhone 5的最新评论。随着数据不断涌入,同样身在沃尔夫冈-帕克餐厅的Samsung 广告部门的写手们,正试图从中挖掘有用信息。此时此刻,这家餐厅已经变成了一间作战室。 两个小时过去了,当库克走下台的时候, Samsung 团队已经草拟了多份涉及印刷、数字和电视等媒体的广告文案。随着iPhone 5开始上市销售, Samsung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通过电视广告对Apple 粉丝排队购买iPhone 5大加嘲讽。这段时长90秒钟的商业广告,最终成为2012年最热门的科技广告,在线观看人数突破7000万。 更为重要的是,在iPhone 5发布后的几个星期里, Samsung 新一代旗舰智能手机Galaxy S III创造了新的销售记录。 Samsung 美国流动部门首席营销官托德‧彭德尔顿(Todd Pendleton)说:“我们很清楚,这定会成为科技行业的一个重要时刻,消费者会高度关注。我们希望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将它变成Samsung 的时刻。” 探寻成功秘诀 Samsung 无疑达到了这一目的,让自己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近年来,这家韩国公司所向披靡,征服了全球流动行业,连Apple 的本土市场美国也未能幸免。去年, Samsung 取代Nokia ,成为世界第一大手机厂商,全球市场份额达29%。此外, Samsung 还是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厂商,在美国市场与Apple 的竞争趋于白热化。 大多数分析师虽认为,在美国本土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中, Apple 稍占上风,但也有一家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认为, Samsung 在美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占比已经达到33%,已经超越了占比为30%的Apple 。美国流动运营商T-Mobile USA CEO约翰‧莱杰尔(John Legere)说:“ Samsung 真是太火了。” 谈到Samsung 成功的原因,不外乎是出色的市场推广、超强创新力和运营能力,以及用户对iPhone替代品的渴望。尽管Samsung 并不是第一家开发Android手机的厂商,但却迅速从Android硬件厂商阵营中脱颖而出,推出了一款超薄、配置大萤幕的Android手机产品,它们具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功能,如只要让两部手机轻轻接触,就能发送照片。 得益于对从萤幕到储存芯片等整个供应链的牢牢控制, Samsung 可以快速行动起来,满足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增长,去年一年在全球售出超过2.15亿部智能手机。为了囤积Samsung 设备,手机厂商不惜做出巨大让步,放弃签订独家销售协议的惯例;去年夏天,Verizon无线、T-Mobile、Sprint和AT&T达成协议,同时销售Galaxy S III。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喜欢这家韩国公司。例如, Apple 就以侵犯专利权为由,在多个国家对Samsung 提起诉讼,未来几年两家公司恐怕会频频卷入专利大战。虽然Samsung 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一家全球知名品牌,但它对无线生态系统没有太大的掌控力。这个生态系统由流动操作系统、应用商店和其他软件服务构成,智能手机能成就今日之辉煌,这些元素功不可没。 俗话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是那些让Samsung 不断攀登新高峰的相同力量,如Android平台、应用,以及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渴望,也让它在众多Android硬件厂商面前暴露了“命门”。为了争夺世界第一的宝座,这些厂商正秣马厉兵。千万别妄想单凭Apple 一己之力,就能轻松化解Samsung 的攻势。莱杰尔在谈到这家韩国电子巨头时说:“我认为他们已经引起其他公司的注意。” 在去年《财富》杂志全球五百强企业榜单上, Samsung 以1490亿美元的营收排名第二十位,但有谁会想到,这家创建于1938年的跨国企业集团,竟然是以销售鱼干、蔬菜和水果起家。在创始人李秉哲(Byung-Chull Lee)的领导下, Samsung 最终将总部迁往首都首尔,开始涉足新的市场领域。 发展转折点 20世纪60年代末期, Samsung 正式进军电子行业。最初,它也只是小打小闹,主要生产廉价电视和空调。 Samsung 最终在1995年迎来了转折点,那一年,李秉哲之子、时任Samsung 董事长的李健熙(Kun-Hee Lee)参观了位于尚北道龟尾市的一家工厂。据说,李健熙将公司最新手机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员工,但在听说这些手机不好用后,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他将Samsung 库存的数万部手机产品堆放在龟尾工厂,然后付之一炬。 经过这次深刻教训, Samsung 开始增加研发投入,并推出一些顶尖产品,如全球第一部MP3手机,最高像素的照相手机,以及其他可运行于韩国超高速无线网络的高端设备。但在世界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 Samsung 手机品牌还没有太大的号召力,部分原因是它让流动运营商主导了产品的推广与营销活动。 到2010年,即iPhone问世三年后, Samsung 认定这种低调的策略难以成功,特别是在美国市场。 Samsung 美国流动业务总裁戴尔‧索恩(Dale Sohn)后来组建了颇具本土特色的领导团队,试图找到一条让Samsung 掌握自己命运的道路,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依赖于合作伙伴向消费者进行推广。 据索恩回忆,虽然他经常与首尔总部老板保持联系,但在如何制定适合本土市场的最佳策略上,他又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样一来, Samsung 总部就难以直接干涉他的计划,这种变化后来在Samsung 内部被称为“范式转换”。 掌握自身命运 2011年6月,索恩从耐克挖来了彭德尔顿,后者是耐克全球品牌公关主管。那时, Samsung 已经推出了第二代Galaxy智能手机S II。这款智能手机配置4.3英吋显示屏,内置近场通讯技术,同时还有一项独特的功能:一旦将它萤幕朝下放置,就能变成静音设置。彭德尔顿说:“这款手机的功能优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但问题是没人知道这一点。” 彭德尔顿迅速行动起来。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他从零开始组建了一个强大的营销团队。彭德尔顿新提拔的零售与渠道营销副总裁科特莉娜‧杜纳甘(Ketrina Dunagan),设立了Galaxy Studios,让消费者不必再去BESTBUY 或运营商零售店,就可以测试Samsung 手机。另一位高管布莱恩‧华莱士(Brian Wallace)则一手主导了Samsung 在美国的数字营销活动。 根据华莱士的建议, Samsung 与数字分析公司Networked Insights建立了合作,让其帮助发掘和利用社交媒体上的谈话,这也成为Samsung 加深与消费者联系的战略的一部分。华莱士去年12月透露,他将离开Samsung 加盟Google 旗下摩托罗拉流动,而Networked Insights目前仍然与Samsung 保持合作关系。 在加盟Samsung 几个月后,彭德尔顿还达成了与MDC Partners旗下广告公司72andSunny的合作。 72andSunny联合创始人兼CEO约翰‧博伊勒(John Boiler)说:“那个时候, Apple 是手机市场的主导者,其他公司只能争夺老二的位置。” 抹黑 Apple 行动 彭德尔顿在供职耐克期间,曾多次与博伊勒合作。正是他的团队,提出了嘲讽果粉的营销活动。在过去一年,72andSunny帮助Samsung 发起了四款产品的广告宣传,其中就包括Galaxy S III。在那则最受欢迎的抹黑Apple 的广告中,一名果粉排队购买Apple 手机,但最终人们却发现他原来是在给父母占位置,它的潜台词是“iPhone已不再酷了”。 当然, Samsung 为此投入了大量营销资金。市场研究机构Kantar Media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个季度, Samsung 在美国的营销投入达到3.49亿美元,远远高于上年同期的1.91亿美元。但正如彭德尔顿所指出的,如果产品没有号召力,即便投入再多的广告费,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2011年, Samsung 的研发投入达87亿美元。 Samsung 全球员工总数达到22万人,其中四分之一从事研发工作。 Samsung 手机产品主要由亚洲的团队开发并生产,然后在本地改进和包装。 Samsung 研发人员目前正在试验众多创新设计,如可折叠萤幕,新储存技术,所有这些新技术或新设计都将被整合到Samsung 下一代智能手机产品中。 实际上, Samsung 另一个成功秘诀是,控制和自主生产手机产品的许多基本元件。 Samsung 有能力快速增加元件的产能,这还令Samsung 成为其他手机厂商的重要元件供应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 Apple 竟然是Samsung 最大的零部件客户之一。 市场研究机构HIS半导体产业分析师莱恩‧杰利内克(Len Jelinek)指出,“若想完成同样的任务, Samsung 所有竞争对手都必须依赖于第三方。由于自己控制了所有运营活动, Samsung 在与竞争对手的博弈中就占据了优势。” 与 Google 关系微妙 Samsung 与Google 之间的关系同样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Samsung 在2010年推出了其首款Android智能手机Galaxy S,而在此之前,HTC早已发布了第一款所谓的“ Google 手机”。在拥抱了Android之后, Samsung 迅速成为这个平台的王者:今天,它生产的Android手机占总量的45%。 Google 流动业务高级副总裁安迪‧鲁宾(Andy Rubin)说, Samsung 还在芯片技术领域与Google 建立了合作:“我们携手开发了多款Nexus产品。正是这种合作关系,Android平台才能充分利用嵌入式处理器的先进功能。” 毋庸置疑, Samsung 对于Android平台的依赖,也加快了其手机销售的增长速度。但凡事都有利弊,Android如今已成为Samsung 的“阿喀琉斯之踵”。 Samsung 虽围绕Android构建了一些服务,试图让Galaxy系列产品具有自己的外观特色,但最终并未拥有这个平台。实际上,作为一个开放平台,所有手机厂商都可以免费使用Android,这其中就包括正在开发更廉价手机的中国硬件厂商。 此外,作为Android的开发商, Google 又收购了摩托罗拉流动。倘若Google 决定借摩托罗拉流动之力来争夺市场份额,那么Samsung 与Google 的关系是否会从合作伙伴变成竞争对手呢?这个谜团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Samsung 称,作为一家“开放”的公司,他们有能力来应对这种变化。例如, Samsung 已经推出了一款Windows Phone 8设备Ativ Odyssey,并将在未来几周登陆美国市场。 Samsung 还表示,将在今年晚些时候生产一款采用Tizen系统的手机产品。 Tizen 是一款开源操作平台,已经得到了英特尔的鼎力支援。 增强软实力 Samsung 战略与市场情报部门副总裁贾斯汀‧丹尼森(Justin Denison)表示, Samsung 并未拥有Android生态系统,从而不会影响到自身的创新能力。话虽如此, Samsung 目前仍然在围绕Android构建自家内容与服务,比如Music Hub,这项服务能让用户购买和下载歌曲,然后存储于云端。 为了增强“软实力”, Samsung 正在美国硅谷留下自己的印记。去年12月, Samsung 宣布不久将在帕洛阿尔托建立一家创业公司孵化器,另外还正在圣何塞打造一个占地110万平方英呎的研发中心。 Samsung 高管不会公开表态,是否有意开发新的操作系统。行业观察人士称,如果不能完全掌控硬件和软件, Samsung 恐怕会错失一个巨大的机遇:让旗下所有消费电子产品实现无缝协作。一旦拥有了专有操作系统, Samsung 就可以让自家生产的电视、手机甚至是洗衣机之间建立连接,还能在不同设备间轻松分享应用和内容,从而大大提升Samsung 整个消费电子产品线对用户的黏性。 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硬件厂商和互联网公司就一直在探讨这种融合,许多分析师对这种前景并不看好。市场研究机构Asymco分析师、 Apple 评论家霍洛斯‧德蒂乌(Horace Dediu)说:“我尚未看到他们正进入下一个阶段。” Samsung 美国团队目前仍专注于开发和推广下一个热门产品。虽然索恩和彭德尔顿对Galaxy设备当前获得的积极评价和炫酷元素感到满意,但他们二人已经意识到,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成功往往很短暂。如果Samsung 不能保持创新步伐,打造出令用户趋之若鹜的产品体验,有可能步RIM的后尘,沦为其他公司广告营销活动的笑柄。 http://m.digital.sina.com.hk/news/7/1332395.html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