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的时候,一定要远离身边的老油条 宁与智者打一架,不与烂人说句话。 周鸿祎曾在采访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公司里只要出了个老油子,你不赶紧把他干掉,业绩和氛围就会急转直下。 所谓的老油子,就是混职场的“老油条”,擅长摸鱼划水,喜欢偷奸耍滑,习惯消极怠工。 他们的存在,不但会阻碍公司的发展,更会影响他人的心态。 《荀子·劝学》中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任何时候,一个人能走多远,飞多高,都取决于跟什么样的人相处。 职场如战场,想在职场进阶,更要学会识人。 擦亮眼睛,远离不靠谱的“老油条”,才能在职场屹立不倒,如鱼得水。 1 只说不做型 豆瓣有个小组叫“职场吐槽大会”,里面有形形色色的奇葩同事。 其中,最让大家受不了的,莫过于只说不做的职场“老油条”。 办公室里,他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看似忙得不可开交,实则是在打游戏、刷视频; 朋友圈中,他经常发布深夜的钉钉打卡截图,一到月底核算业绩,却回回排名垫底; 开会时,他也对业务说得头头是道,执行起来却不是找借口拖延,就是推给别人做。 对这种人而言,干得好不如说得好,卖力气不如拼演技。 跟他们走得太近,你会有收拾不完的烂摊子,白白浪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 网友@丽人刚上班时,跟着老员工张姐一起做项目。 张姐每次向领导汇报工作或在群里认领任务时,总会艾特她说:“我们把这个工作做一下。” 实际上手时,张姐却推三阻四,今天说身体不舒服,明天要早点接孩子,把工作都推给丽人。 起初,丽人抱着学习的心态,任劳任怨地赶进度。 后来工作实在太多,她加班也做不过来,就向张姐提出分工,一人做一半。 但当她完成自己的部分后,张姐却一边磨磨蹭蹭,一边抱怨“急什么”,一再耽误她的工作。 等她好不容易提交了文件,张姐又在群里点评“表格可以再完善一下”“文档可以再详细一点”…… 明明工作都是丽人干的,领导却认为她能力不足,做事拖拉,试用期一到就辞退了她。 职场上的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互惠合作。 可那些光说不做的人,把心思都用在了讨好领导、树立人设上。 口号喊得震天响,正事一点不干。 混迹在这些人之中,你不仅得不到帮助和支持,还得给他们背锅。 时间久了,职业生涯也就垮了。 别纵容他人对自己的透支,别惯坏爱拖累别人的废柴。 在职场上,远离摆假把式的人,甩掉不必要的包袱,你工作起来自然就轻松了。 2 牢骚满腹型 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提出过一个“情绪污染”理论: 一个心情愉悦的人,同一个愁眉苦脸的人相处久了,他的情绪也会变得沮丧起来。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是会相互传染的。 而在职场上,向来不乏牢骚多、怨念重的“老油条”。 他们不愿反省自身,一味怪罪外界,还企图把别人也拉进情绪的黑洞。 一旦靠近他们,再积极努力的人,也会被吸走能量,耗尽热情。 知名创业导师Darius Foroux有个朋友,在大企业担任高管。 他带领公司业绩一路领先,连续5年完成了增长。 然而,到了第6年,销售业绩忽然开始下降。 其中的问题,就出在公司招来的一个员工身上。 这位员工资历深,经验足,履历光鲜,可就一点不好——喜欢抱怨和吐槽。 他从另一家公司跳槽而来,习惯了以往的工作方式,看不上现行的公司制度。 于是,他经常嫌弃领导分工不明,抱怨客户毛病太多……时间久了,也影响到了其他人。 不少埋头做事的员工,开始对公司心怀不满;曾经热情洋溢的团队,也逐渐变得压抑颓废。 就连身为高管的朋友,也时常觉得心烦意乱,没了往日的激情。
最后,朋友辞退了那位员工,但团队再也没能恢复从前的活力。 想起富兰克林的一句话:一个烂苹果,弄坏一筐苹果。 消极颓废的人就像一颗毒瘤,会吞噬你的注意力,磨损你的行动力,一步步将你拖入深渊。 离这种人越近,你就越容易被传染上负面情绪,失去理智与判断力,把工作处理得一团糟。 只有将其屏蔽在外,不被其影响和消耗,你才能把最好的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自我成长上。 3 抢功甩锅型 刷到过一幅细思极恐的漫画: 一个人掉进了深坑,另一个人看似焦急地伸手拉他,却把救命的梯子藏在一旁。 这说明,向你伸出手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要帮你。 职场上很多人也是如此。 上一秒还在跟你谈笑风生,下一秒却会狠狠捅你一刀。 电视剧《县委大院》里,林志为初入职场时,跟着前辈小赵熟悉工作。 小赵经常解答他的困惑,关心他的工作,令他很是感激。 有一次主任急着要一份数据,林志为熬了一夜,加班加点地赶了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他正想在桌子上眯一会儿,就被刚来上班的小赵打发去吃早饭。 趁着他吃早饭时,小赵直接把数据交给主任,嘴上说着:“是我和小林一起做的。” 就这样,林志为辛苦了一整夜的成果,被小赵轻而易举地抢走了。 还有一回,县长准备开会,安排小赵发一个会议通知。 小赵转头就把工作布置给了林志为,要求他尽快把通知发给各部门。 谁知,小赵搞错了会议时间,导致通知发布有误。 县长大发雷霆,小赵却把责任都推到了林志为头上,险些害他遭受处分。 林志为这才明白,看似处处提点自己的小赵,其实不过是在利用自己。 人在职场漂,哪有不挨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谁都难免会遇到像小赵这样的小人,存着损人利己的心,爱干抢功甩锅的事。 部门配合时,他要么拖拖拉拉地掉链子,要么敷衍了事地撂挑子; 汇报工作时,他把责任都推给了别人,却把功劳全揽到自己身上; 绩效评级时,他不忙着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心只想给别人使绊子。 他们能力有限,不愿下功夫提升自己,却又见不得别人好。 与他们相处,就像在身边埋了一颗炸弹,随时会让你栽个大跟头。 俗话说,宁与智者打一架,不与烂人说句话。 凡事多留个心眼,早早看清并远离这种人,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4 不思进取型 听说过一个词叫“花盆效应”。 指的是:人和花一样,在舒适的花盆里待久了,就会变得不思进取,难以成长。 很多职场老油条便是如此,在一个位置上坐得越久,态度就越消极,处事也越敷衍。 日常工作中,他们能偷懒就偷懒,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给多少钱干多少活。 变化来临时,他们也习惯抱着过去的经验不撒手,仗着以往的功劳固执己见。 和这样的人待久了,你的眼界会被拉低,视野也会被局限。 最终,你会不可避免地变得消极堕落,眼睁睁看着自己沦陷在底层。 作家刘媛媛有位朋友,曾就读于北京知名院校。 毕业后,他回到老家,进入地方台,成为一名编导。 刘媛媛本以为,凭借出色的学历和能力,朋友的前途必然是一片光明。 可几年后,她却意外听说,这位朋友被单位裁员了。 原来,朋友所在的公司规模小,工作压力也不大,同事们渐渐养成了上班摸鱼的习惯。 朋友跟这群游手好闲的同事待久了,也慢慢开始混日子。 白天,他草草应付工作;下了班,就跟大家一起喝酒、打牌……整个人变得懒懒散散。 就这样过了两年,自媒体兴起,传统媒体受到冲击,为了优化组织结构,单位宣布裁员。 能力早已逐渐退化的朋友,最终也未能幸免。 有句话说:“不思进取,是愚者的休眠。” 职场上,很多所谓的老员工,看似拥有10年经验,实则是把相同的日子重复了10年。 与他们交往的时间长了,你难免也会被他们的惰性影响,失去更新自我的动力。 最终,你也会在原地踏步中,把事越做越敷衍,把路越走越狭窄。 从今往后,遇到得过且过的人,能别搭理就别搭理。 早日与他们斩断来往,才是你提升竞争力的前提和保证。 ▽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但环境也反过来影响人。 职场如江湖,什么人都有可能遇到,什么坑都有可能踩到。 识别自己周遭的环境,认清那些拖累你、消耗你、算计你、耽误你的人。 离老油条远一点,你的心境就稳一点,职场之路也会越走越顺。 洞见 洞见 https://mp.weixin.qq.com/s/WS85Iqcgxz0e7cFX7oUmEQ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