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男子筹款5天后晒新房照,消费公众爱心不能“一退了之” 因罹患霍奇金淋巴瘤,现年29岁的兰某飞通过筹款平台发起目标90万元的筹款。然而发起筹款不到一个月,兰某飞就因在多个微信群晒新房照片遭到群友举报,平台也将其筹款通道关闭。 多位受访的爱心捐赠者称,兰某飞今年11月1日在群里发布筹款消息,但11月6日便在群里晒新房照,此时兰某飞自称短短几日已筹款约70万元。 遭群友举报后,平台发布声明称,兰某飞多次向平台隐瞒家庭房产,目前所筹集的超27万善款将全部退还。记者了解到,兰某飞11月6日晚通过“退款群”,已向其余捐款人发起退款转账。(据11月12日红星新闻) 网络互助筹款兴起之后,互联网在人与人之间搭建起连接心灵的桥梁。面对重大的疾病和灾难时,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支撑,此时,社会的关爱与援助便能更迅速地通过网络汇聚起来,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人心。但如果,其中掺杂了欺骗和算计,那么阳光也可能会变成阴霾和风暴。 兰某飞年纪轻轻就患上难治的癌症,遭遇的确令人同情。正是出于对生命的珍重,对他人的善意,才会有那么多网友向他伸出援手,让他短时间内筹集到了数十万元的善款。这些善款不仅仅是金钱,更承载着无数人的关怀与爱心,应当被珍而重之,妥善使用。
遗憾的是,兰某飞却未能做到这一点。他在筹款之初就刻意隐瞒了真实的家庭经济状况,通过渲染悲惨经历博取同情,而在筹得高额善款后,非但没有将资金用于疾病治疗,反而在社交平台上炫耀新房,发布征婚信息,这一连串的行为,无疑是对公众爱心的消耗,严重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互信,辜负了可贵的人性之善。 信任的建立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但摧毁它却可能只需一瞬间。兰某飞的行为不仅触犯了道德底线,更触及了法律红线。这种“骗捐”的做法,伤害了公众的同情心,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基础,还可能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在某些情况下,“骗捐”可能构成诈骗罪,受到刑事处罚。因此,对于此类行为,必须给予严厉的谴责和相应的惩处,以儆效尤。 自从网络筹款成为重要的求助渠道之后,类似的“留自己的钱过日子,花别人的钱看病”的案例屡屡发生,不少人都跟兰某飞一样,的确身患重病,或是遭遇不幸,但并未竭尽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去寻求治疗,而是试图通过隐瞒欺骗的手段,获得社会的援助。这种行为一再发生,会让人们对网络捐助产生防备心态,更加剧了爱心资源流动中的不公平。一些真正处于绝境之中,亟需社会救助的人,很可能因为不会“讲故事”,缺乏关注度而无法获得帮助。 网络互助筹款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公益形式,其核心在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精神。每个人都既是参与者也是潜在的受益者。要想让这种互助行动真正发挥良好作用,就需要大家共同秉承诚实守信的原则,自觉守住规则底线,善待每一点一滴的公众爱心。同时,平台方也需要加大资源投入,健全审核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加大求助人真实情况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度,切实履行审查监督义务,保障捐赠人的权益,确保每一笔捐款都能准确无误地到达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手中。 “骗捐”的闹剧不能总是以退款了事为终结,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能“一退了之”。只有通过法律规范、制度约束、人人自律和社会监督,共同构建一个坚实的网络互助诚信保障体系,才能避免这样让人寒心的事反复发生,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而每一个愿意伸出援手的人都能放心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公益氛围和社会风尚,才是我们真正所期望和追求的。 https://www.ctdsb.net/c1715_202411/2301994.html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