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不敢喝「摔碗酒」? 土家夭妹「一打十」海量豪饮..游客喝到怕 湖北恩施是土家族故乡,这里还有一处差点被世界遗忘的村寨。隶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管辖的彭家寨,号称土家族活动博物馆,还曾经登上201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引起世人目光。记者探访彭家寨,恰巧遇到土家族传统腌腊肉手工艺,顺道体验土家夭妹热情敬酒文化「摔碗酒」和「高山流水」。结果,采访记者团和游客差点喝到走不出土家山寨,带您一块来揭秘。 ▲土家族「摔碗酒」,一边喝一边摔碗,十分豪迈。(图/记者任以芳摄)
挑战土家族「摔碗酒」 个性豪爽的土家族人有「摔碗酒」习俗,相传起源于周朝土家族的英雄巴蔓子,为了救国向楚国求救,事后楚国要求巴国割让城池,巴蔓子用自己的人头换取家国平安,喝酒摔碗后赴死。演变至今,「摔碗酒」成为土家族特有饮酒文化。 来到恩施土家族聚落,未出嫁的漂亮「夭妹」(单身女子)会以唱歌方式迎接贵宾,双方必须在歌声中,互相PK敬酒,一边喝一边摔碗。通常整条歌唱完是3分钟左右,土家夭妹至少喝十多碗酒,许多人难以抵挡这种热情的敬酒攻势,最后只见满地陶碗碎片和快要醉倒的客人。 ▲绵绵不绝的「高山流水」,经常让游客醉倒。(图/记者任以芳摄) 除了「摔碗酒」,记者体验土家族特有「高山流水」喝酒仪式。土家美女「夭妹」把特制杨梅酒灌入中空竹筒酒器,从上往下流共有五层,远看有如山间流水。客人必须在歌声中一饮而尽,有一种喝也喝不完的感觉。 如此豪爽饮酒方式让人此生难忘,就连采访记者团也招架不住,每个人喝到几乎大喊「有完没完!」恩施土家族的「摔碗酒」和「高山流水」超豪迈迎宾酒成为当地观光亮点。疫情前,恩施土家族每年至少吸引千万旅游人潮。 ▲土家族秘境,山谷里彭家寨美如仙境。(图/记者任以芳摄) 200年彭家寨红到海外 湖北恩施过去地形十分隐密,不少古老聚落很晚才被发现,像是200多年历史的彭家寨保留最原始样貌。全寨50多户近300口人彭姓居多,都是土家族人。由于,吊脚楼的传统建筑保留完整,被列入大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单位。
百年来彭家寨过着与世无争生活,直到2018年意大利举行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活化-以中国土家族泛博物馆为例》,首次介绍彭家寨的吊脚楼群,深山河谷的宁静村寨,一下子成为热门观光景点。 ▲ 彭家寨吊脚楼建筑扬名海外。(图/记者任以芳摄) 走进彭家寨眺望村寨,座落于武陵山谷之间,气氛十分安静隐密,古时候这里却是各类商人、土家族与各民族聚集之地,彭家寨曾经是「川盐济楚」古盐道上的重要枢纽。解说员介绍,彭家寨吊脚楼群大多朝向东南,利用地形层级建造,建筑特色是青瓦和飞檐翘角。 彭家寨盖房子没有用过一根木钉,所有木建材透过「穿斗结构」和「榫卯相连」,相互紧密卡榫造屋。记者访问村民彭大爷正好修整屋子,他自豪的说,「我家老宅最近一次修建是文革之前,一直保留至今也只是小幅翻修,全部遵照爷爷教我盖屋方式,彭家人特殊技术。」 ▼彭家寨村民运用古法石头和木头建造房子。(图/记者任以芳摄) ▲ 土家族传统美食「腌腊肉」,慈禧也说好吃。(图/记者任以芳摄) 土家「腌腊肉」慈禧都说赞 说起土家族美食「腌腊肉」是湖北、湖南湘西的特产,在湘西地区过年必备食物。土家族自己制作腊肉文化有千年的历史。根据历史记载,清光绪26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到西安避难,陕南地方官吏曾进贡腊肉,慈禧尝过后赞不绝口。 记者实际走访彭家寨,恰巧遇到杀猪腌腊肉的姚秋萍大姐。她受访时表示,「我从小跟着祖父辈学习腌腊肉,快五十个年头。」直到现在土家族都有腌腊肉习惯,每逢冬腊月,「小雪」至「立春」前,族人杀猪宰羊准备过年用的肉品。 ▲土家族手工腌腊肉,飘香数百年。(图/记者任以芳摄) 姚大姐也展示祖传手工腌腊肉流程,杀好的五花肉用食盐、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胡椒等香料腌入缸中。半个多月后,用棕叶绳索把肉串挂沥干,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柴草火天天烟熏至少八个多小时,大概两个多月后制作完毕。即使许多土家族人已经搬到大城市,过年前都会请托老家亲人寄送土家腊肉,才算有过年气氛。 新娘被迫交出「初夜权」 这里的土家皇帝很霸道! 湖北恩施住着十分古老民族「土家族」,从元朝开始实行特有土司制度,每个地方土司王住的宫殿还有南方小故宫称号、记者实际采访土司城九进堂宫殿,吊脚楼建筑讲求99风水,重建时保留古时原样。当年,每座土司城的土皇帝采取封闭式管理,掌管地方百姓大小事,甚至还能大方享受新娘的「初夜权」,为何会有这种霸道习俗?带您一块揭秘。 ▲土家族土司楼 。(图/记者任以芳摄) 实行450年「土皇帝」制度 身为远古巴人的后裔的土家族历史悠久,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到了公元前361年被秦国消灭,部分巴人后裔逃到湘鄂川黔一带的武陵地区,与当地部落族群融合后形成「土家族文化」。从元代开始一直到清朝雍正13年,前后450多年实行土司制度,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向中央封建王朝纳贡称臣,中央王朝对土司实行册封,允许地方自治。 历史记载土司土地、人口户籍不列入中央王朝,全部由土司王掌管,有如「土皇帝」拥有地方实权。恩施土家族的土司建制,元代设立29个,明代设立31个,清代设立20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恩施土司城重建于1998年,占地215亩。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重现土家族民俗风情,现在是大陆5A级重点景区。 ▲土司城九进堂宫殿,有如南方小故宫 。(图/记者任以芳摄) 解密土司城「九九」密码 记者走访土司城,最先抵达土家族十分崇尚的先祖廪君庙。相传廪君过世后,幻化成白虎守护族人,因此壁画雕刻有长翅膀的老虎、奔跑虎,以及各种文字记载的虎图腾,都是为了纪念廪君过去伟大的一生。 正式进入当地土皇帝住的宫殿九进堂,座落山壁之间,「左青龙、右白虎」风水极好。至于土司王宫叫做九进堂,里面建筑密码都和「九」有关系,前后由下往上分九层宫殿,内有99扇窗、99根柱子,长99.9米,宽33米,全部经过精心设计。 生活奢华的土司王不只住豪宅、妻妾成群,从「第六进」、「第七进」宫殿还可看出土司王理财和养儿育女的生活方式。接受记者访问的土司城解说员表示,「第六进」右边大仓库有一只代表招财的白色貔貅,也就是土司王的财库,只有儿子能住上面。左手边「第七进」是囤放粮食的谷仓,只有女儿住上面,由此看出土司王十分重男轻女。 ▼土家族深信白虎是先祖廪君化身。(图/记者任以芳摄) ▲古时候土家族传统服饰。(图/记者任以芳摄) 土家族「哭嫁」与「初夜权」 土家族女性除了从小学会编织功夫,族人审美观念也很特别,必须「三长一大」,也就是头发长、脖子腿长、屁股大,符合这样条件的女孩被视为超级美女。另外,土家族女孩出嫁前必为自己准备嫁妆,全靠「哭」来的。 新娘子必须提前一个月「哭嫁」,首先向父母哭诉,感念养育之恩;接着再去亲戚家「哭嫁」,哭得越惨、越伤心,族人给的嫁妆就越多,成为土家族传统特色。 ▲古时候土家族女子嫁给异姓人,婚前得献给吐司王3日 。(图/记者任以芳摄) 来到土司城最顶层「第九进」宫殿,体验王者居高临下的辽阔视野。当年霸道的土皇帝在这座宫殿享有女子「初夜权」,只要族人新娘与异姓人通婚,必须在婚前和土司王同住三个晚上才能结婚。 土司城解说员进一步介绍,「好长一段时间,土家族人不喜欢第一个孩子,比较疼爱之后出生的孩子,觉得老大都是土司王的种。」为了反抗这种无理的初夜权,土民们只好改成与土司王同姓或先偷偷成亲,还好这种可怕的习俗在清雍正时期被终结,土家女孩终于可抵安心嫁人。 ▲土家族特有手工编织「西兰卡普」 。(图/记者任以芳摄) 土家族女人「花铺盖」 土家族传统编织服饰色彩缤纷,图腾细致。这些特殊花纹在土家族语叫做「西兰卡普」;「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土家族人的花铺盖。 记者访问梁老师是编织「西兰卡普」高手,传承手艺有40多年时间。她介绍,「西兰卡普」以丝、棉、麻为原料,红、蓝、黑为主色,在古老的木质腰式机上所有经纬线编排都是「反织布」,花色都在设计者脑海里。 土家族女孩懂事后,必须学习编织「西兰卡普」为自己制作嫁衣。传承至今,土家族老祖先手工艺术依旧被保留,可惜学习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近年透过当地政府产业辅导以及族人推广,「西兰卡普」成为特有传统文化名片,换另一种方式继续流传在土家族人生活里。 ▼近年,土家族从年轻人到孩子努力传承「西兰卡普」。(图/记者任以芳摄) 图文摘自 网络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