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匿名论坛煽动自杀,死者家属血泪控诉:这是邪教! “简而言之,我知道这也许很难让人接受——但当你看到这封信件的时候,我已经去世了。 我知道我应该告诉你,但我已经抑郁、有自杀倾向很久了。每天我都被浓郁的死亡、自杀念头包裹着。 ……没什么的,死亡只是生命的另一部分。”
在苏西死后,她的父母妹妹、最好的朋友,以及当地警方,同时接到了她发送的定时邮件。 信件里,她告诉警察来汽车旅馆处理她的遗体,以防止惊吓到服务员——她交代好了一切,却依然让她亲朋好友痛彻心扉。 在外人眼中,苏西并不像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她拿着全额奖学金,在照片里会露出灿烂笑容,经常有人看到她滑着红色滑板车穿梭在镇上,从来没有亲朋好友听她说过自己的抑郁情绪。 在看不见的匿名论坛,她却会在深夜敲下更多的字—— “我会莫名其妙地哭泣起来。和别人说,也会打扰到别人的正常生活吧。真的觉得很抱歉。如果我能离开这个世界就好了……” 而在这个互联网灰暗的角落,每个人都是匿名的……在这里,自杀是正常的,甚至是被鼓励的。 她得到的回复并不是安慰,而是指引。 匿名用户回帖告诉她可以自杀,并且一步一步详细地提供了她有关自杀的建议。 指引她怎么买农药、去哪里才能不被人注意、最不痛苦、最不会麻烦别人。 这是一个自杀论坛。 苏西,就是一步一步地按照这个指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国外,这样的自杀论坛并不罕见。 任何一个能够摸到这个论坛的人,一定都是搜索了一些关于自杀相关的字眼,或是发表了一些抑郁情绪,被人指路过来。 根据研究,访问自杀论坛的浏览者,考虑过自残的可能性是平均值的11倍,有自杀倾向的可能性是平均值的7倍。 一个简单的网站就能将数以千计想要自杀的人连结起来。 (截图网站现在已经整顿,不必刻意搜索,生活很美好) 有些地方是抑郁者互相给予帮助支撑走下去,但还有一些没有监管到的灰暗地方,混杂进一些别有用心的煽动者,成为了煽动死亡的地方。 在这里,不会有任何劝解和鼓励,但随时可以看到煽动别人自杀,告诉本就心情抑郁的人“死亡是唯一解脱的方式”。 在这里,号召集体自杀的行为也是被允许的。
《Vice》曾经采访过一个这样论坛的创始者Apollo。 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创始者并不是一个抑郁者:“我不抑郁,也从来没有想过自杀。即使偶尔有一闪而过的念头,我也从来没有付诸实施。” “我只是想为这些自杀问题的人,提供一个能够自由交谈的地方。” 点开这个网站,在首页上就有各种关于自杀的文章。 《我讨厌自己,希望结束痛苦》 《让你的自杀看起来像一个意外》 《无痛自杀》 并且,他还计划为这些潜在自杀者开发一些新的功能。 比如介绍信誉良好的手枪供应商,以及一个他们可以购买毒药的地方,或者其他相关服务。 在这些论坛上,他们将死亡称为“赶上公交汽车 catch the bus”。 “祝你好运,我希望我们都能够有‘快速旅行’。” “愿你找到平静,我的朋友。” 死亡是唯一的选择在这个密闭的论坛被一遍遍重复,就像是回音壁一样鼓励他放弃一切,放弃自己的生命,告诉他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让他最终抛下一切离开。 而在他们身后,却是痛彻心扉的亲朋好友…… 这个月,一些悲痛欲绝的自杀者亲属联合呼吁关闭在线自杀论坛。 “这些网站上使用的叙述是如此迷人,用平静的语言描述对于死亡的崇尚,却从不谈论对于留下的人的伤害……” “这是死亡邪教!” 英国母亲凯瑟琳失去了她23岁的儿子——他在自杀论坛上发了7个帖子,与17位用户交换了57条信息。 在成为会员的几天之后,他一步步按照论坛上的指南开始行动,并在一周后死亡。 他在遗书的最后一行要求警方: “请照顾好我的妈妈和家人。” “以及,请尽最大努力为其他人关闭该网站。” 根据Dailymail的调查,去年,有三名英国男性在接受论坛成员建议后,从同一家英国卖家购买毒药,自杀身亡。 一个乌克兰化学品经销商在论坛兜售伪装成油漆颜料进入英国海关的毒药。 这里是自杀者的圣地,却是所有留下来的家庭一生之痛。 一位自杀者的亲属在试图劝阻其他人不要自杀后,被立刻禁言。 他被告知,任何“劝生者”都不应该出现在这个论坛…… 他们尝试通过“协助自杀可能导致14年监禁”的法律促使政府关闭网站,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些论坛上的回复语句能够算得上是真正“协助”。 他们只能高声疾呼,希望有互联网公司或者政府介入,使其得到改变。 但恐怖的是,当他们这样努力、要求关闭网站的时候,这些自杀者亲属,却都纷纷接到了恐吓、骚扰电话…… 一些来自这些自杀网站上的人,伪装成他们已故亲人,用他们的语气警告:不要再参与其中…… 这样相约自杀的网站,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不久之前,有一位46岁的湖北父亲胡明的事迹上了热搜…… 2018年,他的儿子与人相约自杀。 在儿子死后,他从儿子遗留下来的社交软件上,发现了上百个年轻孩子,正在讨论着如何赴死。 从最开始的愤怒过后,他开始深思,停留下来。 他的儿子,也许也是在某一刻想不开,于是在这样大环境下,在众人的撺掇之中,才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么也许,他可以当那个不一样的声音。 在有人发出寻死的念头的时候,他会主动拉近关系、劝说他们改变主意。 那些当时看起来走不过去的坎,在过来人眼中,也许都是小事——但对于当事人而言,如果没有人能够拉一把,就是只有死亡才能解决。 他曾经劝说一个借了三万块钱的男孩不要寻死,而第二天,男孩放弃了寻死的想法,主动找他借了钱复印身份证,寻找工作。 胡明发了一百块的红包:“只要你有积极的想法,叔叔肯定支持你。” 劝生。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胡明希望,也许他的存在,能够打开对方的心结,拯救一个家庭…… 在他的努力下,有二十多条年轻生命被拯救。 只是……对于更多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来说,这样单打独斗的个体,并不能解决问题。 抑郁者需要鼓励,需要有情绪发泄、互相交流的地方,需要有可以丧气而非永远拼命奋斗的歇息处。 但生命只有一次,这样的地方,不应该成为自杀的温床,不应该成为一本“自杀指南”,让本应还在犹豫的人最终坚信了只有死亡才是解脱。 很多时候,也许人们走进了牛角尖,被一时的情绪蒙住了双眼。 这个时候,他也许遇到认真倾听、给予支持的地方,就能活下来。 走进崇尚死亡的自杀论坛,也许就会决定长眠。 整治这些鼓励自杀的地方是必要的,但却是治标不治本。 最终,最重要的,还是社会家庭,更加重视抑郁者的情绪,给予足够的支持…… 我是报姐 英国报姐 https://mp.weixin.qq.com/s/05IxbOwiaES0jUCEDpNUF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