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20万张底片 记录了80年代中国最有情味的瞬间![]()
久保田博二,作为当时日本唯一的玛格南摄影师,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数次往返于中国,拍下了那些令人动容的日常,特别是1978—1985年,他完成对中国所有省份的拍摄和报道,在中国拍摄了二十多万张照片,项目拍摄完成后不久,保田博二推出了经典的摄影画册—《China》 ![]() “我喜欢美的事物, 在我看来, 摄影应该是一种对美的传递, 让照片拥有升华心灵的力量。” ——久保田博二 ![]() 1979年孩子们在上海豫园练著名的“少林拳” ![]() 1981年山东青岛,在海边练太极拳的妇女 ![]() 1979年,绍兴 ![]() 1979年,上海。猪肉是人餐桌上的主要肉制品。 久保田博二1938年生于东京 大学毕业后移居美国
1983年他被马格南图片社吸收为正式成员 是该组织中唯一的日本摄影师 1968年,他进入跨越国界的主题创作阶段 并由此开始了对亚洲的拍摄计划 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国 在他的镜头下,当时中国的人情风物 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 ![]() 1979年,江南,火车里的硬卧旅客。 ![]() 1982年,广东中山,舞狮。 ![]() 1979年,桂林。随着采用“责任制”,集体农业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而言 中日虽然已经建交 但是作为一个外国人 想要进入中国拍摄 还是需要面临相当大的阻力 久保田博二经过数年的努力 才终于获得官方的许可,允许进入中国拍摄 ![]() 1979年,桂林。在漓江上的鸬鹚捕鱼。 ![]() 1980年,喀什。在这个小缝纫工厂,有一块昂贵的毛泽东像挂毯挂在墙上。 ![]() 1980年,宁夏中卫。羊皮筏。做一个羊皮筏子要用掉多达十五只羊,费很多工夫。这些筏子大多数能够用五年。 7年时间,45次往返,1050天旅行 他走遍了中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 最冷的是在佳木斯的森林地带 零下50摄氏度 最热的是夏天的吐鲁番45摄氏度 桂林的山水 西藏的藏历新年 内蒙古的草原地带 这些还没被开发成为景点的地方都让久保田着迷 ![]() 1982年,河南巩县。石像。永定陵巨大的陵墓,葬着北宋的皇帝。 ![]() 1981年,吉林省吉林市。一艘船横渡浓雾中的松花江。乘客们紧紧握住船桨,划船渡过水流湍急的河。 ![]() 1981年,黑龙江佳木斯。松花江冬泳。11月至4月,大约有10个这样的冬泳者在中午跳入河里。河水的温度大约零度,气温在零下25度至35度。 除了偏远省份地区 他也拍摄了大量的中国城市 有悠闲自在的市井生活 也有人头攒动、繁华耀眼的商业街头 因为语言不同的缘故 当时新华社还派了一位会说英文的记者 全程陪同翻译 ![]() 1985年,福建泉州。 ![]() 1982年,广东广州。很多人早起去茶馆喝茶,吃“点心”,聊天。 ![]() 1985年,上海。主要商业街——南京路就像东京的银座、纽约的第五大道或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 相比较其他同时代 更多摄影师对准的 富有典型的中国时代变革意义的场景 久保田博二更多是兴趣盎然地把镜头对准了 一个日常的、平静的中国 一个充满情味的中国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 在这个项目完成之后 各国的各种杂志争相刊登他的照片 那本摄影集《China》更是被翻译成7种语言..... ![]() 1983年,江西南昌,放鸭子。这个地区邻近鄱阳湖,养鸭的农民特别多。由于引入了独立生产经营责任制,鸭子的数目有限制,可以饲养大约400只。 ![]() 1983年,江苏苏州。苏州也盛产丝织工艺品和美女。自古以来,人就说:“吃在广东,住在苏州。” ![]() 1982年,海南岛。三亚,渔港,搬鱼和卖鱼主要由女人来做。 为了完成这个项目的拍摄 久保田博二花费了大约50万美金 这在当时而言 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而他为了筹集资金 也陆陆续续在不同的国家辗转、往来 有时拍摄的胶片没有了 他只能让妻子从日本寄过来 ![]() 1983年,内蒙古乌兰华(音译)初中。 ![]() 1981年,西藏拉萨。2月新年,成千上万的藏族牧民排着长队在拂晓前进入大昭寺圣殿。他们身穿厚羊皮大衣,耐心地等待几个小时,进入大殿。 ![]() 1981年,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久保田博二虽然是一个日本人 但在整个的拍摄过程中 并没有遇到刁难的事情 他喜欢用温和的态度去亲近普通百姓 没有一般西方记者居高临下的歧视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 他的摄影作品少了视角的冲击与猎奇 却多了对人本身的关注 透出一种宁静、平和的美感 ![]() 1982年,江西景德镇,制陶工人在检查工件。 ![]() 1981年,江苏东山。这是为数不多的黄色油菜花盛开的地方,如同江南地区茂盛的油菜花。 ![]() 1982年,云南大理,洱海 ![]() 1982年,甘肃。甘肃兰州附近黄河边的一位骑驴少年。背景是从黄河汲取水的灌溉水车。 而从这些照片中 我们也能一窥上世纪中国的面貌 那时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每一张照片里 仿佛也都藏着一段留不住的岁月 和一个忘不掉的故事 ![]() 1983年,福建泉州。牛奶小贩牵着奶牛进城,在居民家门口现挤牛奶。 ![]() 1983年,湖南君山,采茶的人。银针茶一年只产20千克,并且大部分运送到北京。 ![]() 1985年,陕西西安。古城墙边的市场。 ![]() 1979年,上海,在闷热的夏天里玩牌的市民。人们逃离局促狭小的居室,把弄堂当作自己的家。 ![]() 1981年,吉林延吉。踩高跷。在北方,新年欢庆活动包括扭秧歌和踩高跷。 岁月如同奔腾的河流 悄悄将一切都带走 只把这些最珍贵的照片 留给多年以后 ![]()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