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届香港金像奖落幕,俨然是香港电影最具代表性导演的许鞍华,第六次夺下最佳导演,《明月几时有》也成为了今届香港金像奖大赢家。 确实,今年入围的香港电影整体水准参差不齐,和香港电影巅峰期比起来,更显得这是个香港电影失落的年代。然而,这几年,香港电影再低落,香港金像奖依然看到香港电影人的骨气和傲气。
香港电影已死喊了很多年,曾经喊得歇斯底里,现在依然年年有香港电影。今年金像奖有首主题曲叫《不死》,获奖人上台声声香港电影,声声香港电影要自强,那句句玄外之音,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相对成龙较早前所说的,现在没有什么香港电影,只有一种叫中国电影的“政治正确”说辞。古天乐那句香港人要团结,做好我们的香港电影,更显香港电影人的态度。事实上,成龙令人失望的言论,仿佛更团结了香港电影人。 成龙当然曾是香港影坛盛世的一部分,只是,没有香港电影,成龙如何走入世界?谁会记得成龙? 事实上,香港电影曾经创下的东方好莱坞盛世,风靡全亚洲,全世界正是香港电影独树一帜的风格。成龙说拍《红海》、《战狼》才能走入全世界,但事实上,成龙是因为拍了香港电影,周星驰正是拍了香港电影,吴宇森正式拍了香港电影,走入了全世界。杜琪峰正是拍了香港电影,许鞍华正是拍了香港电影,王家卫正是拍了香港电影,享誉国际,走入了全世界。 成龙在自打脸,而他也许也忘了他当上政协的存在,是因为香港电影。 当然,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香港电影在世界影坛,是具代表性而存在的。 今年金像奖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楚原获得终生成就奖的句句金句,便是最后颁发最佳电影的香港 “新浪潮” 六位成员出现的时刻。这经典一幕,也让我想起,去年香港金像奖以及台湾金马奖,新艺城七子颁奖的经典画面,勾起了许多影迷对于香港电影的回忆和思念。
“香港新浪潮” 是70年代尾80年代初,涌现了许多在外国留学,有电视制作经验的年轻电影人,他们大胆创新,结合传统拍摄法拍出了香港电影史重要的电影,譬如徐克的《蝶变》《第一类型危险》、许鞍华的《疯劫》《投奔怒海》、谭家明的《名剑》《爱杀》、方育平的《父子情》《半边人》、章国明的《点指兵兵》,严浩的《茄喱啡》余允抗的《山狗》、《凶榜》等等。他们的出现改变了香港电影风格面貌,也奠定了香港电影后来百家争鸣的巅峰期。 刚好,由于金环奖,我有机会接触了香港新浪潮的两个代表性人物,许鞍华和谭家明。他们对于香港电影已死的说法,有一番见解。许鞍华是不以为然的,认为说香港电影是最坏的时代是没经过深究的,而且也有人恶意说香港电影已经不行了,但事实上,很多香港电影人还在努力。 而谭家明觉得香港电影工业确实萎缩了,但近年来也因此涌出来了一批年轻电影人创作的香港电影更聚焦了香港人社会,切近香港现实,这在香港主流电影盛行的时候,这种题材是没有票房的。现在更多人拍香港现实题材的电影,反而创造了更大的创作自由度。 是的,香港电影已死,喊了十多年!香港电影真的不如前了!但是,创作力旺盛的许鞍华、杜琪峰、徐克、陈可辛等还在拍电影,中生代的如邱礼涛、郑保瑞、叶伟信、彭浩翔、周星驰、赵崇基、麦兆辉、庄文强等还在拍电影,近年来翁子光的《踏雪寻梅》、许学文、欧文杰、黄伟杰联合执导的《树大招风》、黄进的《一念无明》等拍出来的电影依然令人喝彩。彭秀慧的《29+1》、曾国祥的《七月与安生》、杜汶泽的《空手道》等,也有不同的风格。 香港电影不死,只是凋零。只是,凋零后却依然有许多可能性。因为有一种电影,叫香港电影。香港电影不会死,因为我爱香港电影。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