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在听某些音乐的时候会突然全身起鸡皮疙瘩?研究显示,这可能代表你的脑子异于常人,脑细胞更活跃哦! 来自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那些容易因音乐而起鸡皮疙瘩的人,听觉皮质区和大脑负责处理情绪趋于的连接较一般人紧密,两者间的沟通效能更佳。所以,通过聆听音乐所获得的感官刺激会比一般人有更强烈的情绪。
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生Matthew Sachs针对了20名受测者进行了脑部扫描,当中一半人拥有听音乐起鸡皮疙瘩的经验,另一半则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扫描结果发现,两组人的脑部结构不同;会起鸡皮疙瘩的人,脑神经的连接更紧密。 虽然这项研究结果仍很初步,不过研究人员已着手展开进一步研究,通过神经学的范畴试图理解音乐对脑波起着的反应,同时也在研究这是否能应用在心理疾病治疗上。 另外,过去也有不少针对听音乐起鸡皮疙瘩的研究。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刺激或让人放松心情的管道,音乐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形同让纹状体泡在多巴胺中。纹状体是前脑的一部分,一旦受到经历或动力刺激就会被激活。 研究人员发现,大脑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听众,会不断预测接下来会听到什么音乐。也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音乐进入某些特备阶段,如副歌时,多巴胺会在前几秒预先大量分泌。 不过,难以被预测的音乐节奏会挑逗着大脑,让多巴胺接触因子因子处于猜测状态,这个时候,人的身体就会起鸡皮疙瘩。 美国神经科学家Jaak Panksepp曾经提出不同的说法,发现悲伤的音乐比快乐的音乐更容易让人起鸡皮疙瘩。他认为,忧郁的音乐会激活一种类似老祖宗与家人离别时产生的生理反应。当一段音乐带给我们怀旧或惆怅感时,皮肤表层就会起鸡皮疙瘩。 德国研究发现,会因为听音乐起鸡皮疙瘩的人,多半是不爱看恐怖片,但行事则比较重视回报。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