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回《动地吟》的历史,如果说2008那一年加入《共享空间》的舞蹈元素是一个大转型,那2017年结合舞台剧演出的《动地吟》完全就是颠覆传统。 这场将于8月26日及27日引爆的《动地吟》主题为“Gari,Tari…Lari 今晚我们革命吧!”,内容同样围绕在反映国情、民情、揭露社会的利弊等议题,这是一个政治剧场,而这本来也就是《动地吟》的本质。 以往的《动地吟》很随兴,把“咖啡店概念”搬到舞台上,然后诗人逐一出场朗诵,舞台设计方面,或许也称不上有设计可言,因为也就只是摆几张桌子和椅子而已。而当天若有十个诗人表演,台上就会出现十个独立的“故事剧情”,但又不能完全否定他们毫无关联。 但是这一次的《动地吟》截然不同,它是一个完整的演出,从诗歌出发,然后用剧场的形式呈献,有故事有剧情的群戏,而且不管是在舞台设计、音效、灯光等的每一方面也都经过精心安排,相较之下,是更精致的剧场表演。 也是《动地吟2017》总策划的周若鹏表示,“动地吟向来都是随兴而办,今年突然想再办,但大家又有点意兴阑珊,要是没有新玩法的话那我们只是在重复做回一样的事情而已,简单来说就是玩腻了!所以才想以一个剧场的方式来演绎。” “这当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每个诗人的作品不同,要如何把全部故事串起来是非常考功夫的。虽然这次大家都晋升成为演员,但好玩的是每个人还是演回自己,就好像你不会看到一个温文尔雅的周若涛突然变成一个鬼灵精怪的周若鹏,所有的角色设计都没有歪离原本动地吟的角色和初衷。” 导演邓壹龄在接受《佳礼网》访问时也说:“虽然这是一个诗人和剧场的结合,但也不会是你看到的那种很戏剧性的故事,我不能称它为戏剧的表演,因为它还是以诗人朗诵作为出发,是一个贯穿的结构,诗人这次是演员身份,而诗更是剧场里面的重要元素。”
而这一次在选诗的题材范围也扩大了许多,除了控诉社会的不公,还有性别议题、歧视、外劳,甚至女性课题。 她指出,“动地吟的出发点就是在批判现实,它不只是一个群朗,对我来说它是一个声音,要为不同的社会阶层,把想要传达的声音表达出来,所以这次很不一样的是,我们还会在现场注入英文字幕,让马华诗人的声音传达更广,让不同语言的族群都能来欣赏这个演出。” 其实这次的《动地吟》也是第一次有跨族群的合作,多媒体设计师Fairuz Sulaiman笑言,因为自己的参与,让身边的同族友人纷纷对《动地吟》产生了好奇,而他自然也十分落力讲解和分享,“让马华诗人的声音传达更广”就从这里开始了。 另外还找来了装置艺术家李慕义的参与,让这一次的《动地吟》有了以往完全没有的视觉效果。他特别制作了一个看似很奇怪的“双面马桶”,但这个作品的符号性很强、意图也很强烈,是一个很具批判性的作品。至于它到底寓意着什么,就等你自己去揭晓了。 演出的尾声还特别设了即兴接诗的环节,让诗人回到最真实的角色,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诗,到时候绝对又会是另一个高潮点。 所以想知道李慕义制作的这个双面马桶长什么样子,《动地吟2017》究竟卖的又是什么药?那就要到现场去支持咯~ 说不定这真的会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以剧场的形式来呈献《动地吟》。就像周若鹏说的:“看到这笔经费,这应该会是最后一次用这样的形式。”他也在面子书写道:“这是六位数制作。过去全年十场加起来,也不比这场贵。过去十场加起来,投入的排练和筹备也不比这场多。不知道会不会是史上最好,但肯定是马来西亚史上最贵的文学表演。”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