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动地吟》吗? 最近要是稍有留意面子书的话,应该有发现到一张几个大男人坐着扮嘢的黑白照,又是捆绑、又是蒙眼的,十足来找碴的样子,而且照片上还写着“今晚我们革命吧!”,到底怎么一回事?
原来,他们都是冲着8月26日及27日开办的《动地吟》而来! 可是《动地吟》是什么?当和身边人提起《动地吟》时,很多人迟疑了一下后,就会反问回你:什么来的? 而这个很多人都不晓得的《动地吟》,至今已有28年的历史了。严格说起来,它今年应该是29岁才对。因为它的前身《声音的演出》是在1988年成立的。 那一年,由马来西亚诗人傅承得和游川发起,并于同年的12月2日首次在吉隆坡陈氏书院演出。那时候的演出非常随性、简单,只需要几支麦克风就能成事。 隔年,《声音的演出》改名为《动地吟》,这个名字是取自鲁迅的《无题》诗:“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相信有一大部份的人对诗都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想法,而《动地吟》最大的特质就是,它的表演内容多在批判社会、反映民生、关怀家国的相关议题,企图透过这个平台让更多平时不读诗,甚至看不懂诗的人也能够观赏这场演出。 在《动地吟》的世界里有一段这样的故事:有一次游川在表演时,有一个观众走上台告诉他“你的诗,我一篇都看不懂。”游川听后自然觉得难过,那个观众随后才补上一句:“但是听了你的表演后,我全懂了。” 一个好的诗人未必是一个好的朗诵者,但是透过朗诵,再搭配上表演者的神情、动作,种种的言行举止,绝对能让人更容易读懂诗人想要传达的讯息。 不过诗人周若鹏强调,“我们坚持不为朗诵而写作,我们的作品原本就是为了诗本身文字的美而创作,但这种做法就会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可能很多人听不懂我们在朗诵什么,所以在筛选表演作品时都会尽量选择不那么深奥、没有太多生字的,让人家可以一听就懂。” 【注:周若鹏与吕育陶于2008年的动地吟纪念游川上朗诵《股市》】 《动地吟》的特色是以本色示人,每个诗人在上台演出前都没有经过语言训练、表演训练,抛开任何的包装和修饰,大家完全就是随兴、随意地把自己的作品配合当下最真的感情呈现出来。 1988年在陈氏书院的那场活动后,沉寂了10年,傅承得找来了周若鹏、张光前、吕育陶、林金城等的年轻诗人加入,并于1999年从舞台到购物中心,巡回演出约20场的《动地吟》。 直到2008年4月,为了纪念游川逝世一周年,《动地吟》再次在全马展开10场的演出。而这一年的《动地吟》经历了一个很大的转型,因为加入了《共享空间》艺术总监马金泉的舞蹈元素,整个演出不再只是诗人在台上朗诵而已,也穿插了精心编排的舞蹈表演。 【注:吉隆坡坤成学生于2008年的动地吟纪念游川朗诵游川的《Diam Diam》】 4年后为纪念游川逝世5周年,以及音乐家陈徽崇、歌唱家陈容和马来西亚相声之父姚兴光,原班人马又再办了10场的《动地吟》,而且这这一次他们在墓园举办。 2014年以“刀痕与吻印:祝福马来西亚”为主题的第一场《动地吟》在马六甲展开,当时参与表演的诗人有周锦聪、周若鹏、罗罗、周若涛、王修捷、黄翠云、陈伟哲 、黄子扬、郑羽伦 、黄龙坤、叶蓬玲,半数是首次上台的年轻诗人。同一年,他们甚至冲出海外到台北进行了4场《动地吟》表演,随后也到了新加坡演出。 这些年来,《动地吟》都是随兴而办,完全就是不按牌理出牌,就连舞台上的设计概念都很随意,众诗人一字排开坐在台上,某个诗人在朗诵时,其余的诗人就坐在那边叹茶、喝咖啡、饮酒,等候自己的出场,整个画面就像一群人坐在在咖啡店里面,大家边喝茶,边轮流发表自己的言论。 经周若鹏解释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咖啡店概念”存在着特别的意思。游川有一首诗叫做《一切照旧》,讲述几个客人如常坐在咖啡店里聊天,内容同样是一些切身而不容作主的议题。2008年筹备《纪念游川动地吟》时,他们这帮诗人决定以这首诗来纪念他,然后开始沿用至今。 游川——《一切照旧》 照旧这家咖啡店 照旧这几个老客人 照旧争论他们切身 却不能作主的问题 照旧咖啡一杯 半生熟蛋两粒 面包两片 照旧争论后是一片沉默 照旧大家全神贯注 在串脚丫巴儿 偶尔还把手凑近鼻子闻一闻 生活似乎还蛮有味道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