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前辈感叹这样一个现象:现今有不少人转移阵地,爱在社交平台乱写一通,尽是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动不动就胡乱评论,往往只涉及表面陈述,未见其实质建设性的内容,情绪泛滥,缺乏营养。 我不禁思索,确实有留意到网络上有太多情绪泛滥的文字,而产生一些效应。 突然想起早前有一张图画广为流传;群众堆叠而成“裁判团”,揭示出在网络世界,人人都可以成为“判官”。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想必大家也意识到了,现今社会强调速食文化,样样事情都讲究精简、快速,不只是讯息快,人们的反应也益发敏锐起来了,每个人都扮演评论家的角色。一打开社交平台,什么评论都有,深的、浅的、广的、狭隘的,一应俱全;有者引经据典、有根有据,有者短短时评,一针见血,即便是那种随意的Yes或No,也能凝聚起一班人点赞或申论。人们追踪、议论、兴起舆论,动不动就写文发帖表态,即便本身不是身在其中的当事者,路人甲乙丙丁也乘兴沾边搅局,掀起一波又一波的“like”和“Share”浪潮,变成城中议论的大事。 有时候,一些人缺乏自制力,轻易就留下情绪文字,冷静下来才发现不小心发现传递错误信息,那便按“删除”delete,便捷得很。你以为出了差错,一“键”可以勾销?然而信息却老早传递出去,搞不好还被大量转发,继续流传开来。此时,无论是“赞”或“分享”,皆是一种“共犯”行为。这里头还存在一个问题:网络上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缺乏判断能力的网民便会轻易摆动。要是碰上没有追根溯底的类型,很容易就错过重要线索,信讹为真。如此一来,其后续效应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一发不可收拾。 在这强调信息快速传递的时代,信息往往像囫囵吞枣般,极容易产生消化不良的效应。很多事情应该掌控有度,勿要失了分寸。除了要控制情绪,也应带著“雪亮的眼睛”来观照世间万物。有时候思绪来得太快,盲目地随著群众一起捕风抓影,无助于事之余,还徒增纷乱,有唯恐天下不乱之堪忧。这些不必要的负面效应,该由谁来把关?谁说得准?说明言论无人管制,唯有依靠个人自律。正因为网络太便利,说话更要小心谨慎,越加需要深思远虑。作为用户,有时候看见一些信息想要发言、声援,也不该仅是流于表面的,而是有充足的理由来解释清楚。 最近在看一部书,是神话大师乔瑟夫·坎伯对谈记录,里头提到神话隐喻的含义。他认为:“如果一个传道者没能把隐喻的隐含意义阐明,那他在传讲的,就是一种伪历史或伪社会学。”这段话和我目前所讲的内容看似没有直接关系,但就我的感受和理解是,里头所提到的“传道者”,也可以是“信息传递者”,假若没有阐明事实意义,那他其实也在传递著“伪信息”、“伪事实”。 很多人看到了信息,往往就自身经历来对号入座,情绪产生偏移也是常有的事情,但这时多一把鼓噪之声,并不意味赢得真理。作为一个客观中立的评论者,此时要做到的并不是感同身受,而是要把一切事情的隐含意义给解释清楚。面对各种纷纷攘攘,与其用情绪来回应;不如尝试理解他、思考他、解答他,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很多因一时冲动所造成的遗憾。想到这里,菜鸟发现很多时候自己的言论只停留在个人感受,而非解答层面,徒增烦扰,确实是不成熟的做法。 Say NO to情绪文字,尽管情绪来的时候很难控制,但也只得多加努力,时刻自我警戒,算是为社会和平贡献一点力量,愿共勉之。
|
guang 发表于 21-6-2017 01:17 PM
奇怪也,社交平台又不是报章,有编辑保障写作水平和素质,为什么要感叹写得乱七八糟、没有实质内容呢?
要感叹的,是以前这些把关者也跟着一起有的没的起哄
@weiwei318 @ong449
guang 发表于 21-6-2017 01:17 PM
奇怪也,社交平台又不是报章,有编辑保障写作水平和素质,为什么要感叹写得乱七八糟、没有实质内容呢?
要感叹的,是以前这些把关者也跟着一起有的没的起哄
@weiwei318 @ong449
weiwei318 发表于 21-6-2017 04:12 PM
知识高讲的就是不一样
ong449 发表于 21-6-2017 04:11 PM
老子读书不多,看不懂这样深奥的文章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