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坚持孩子必须要餐餐“光盘”一族吗?如果告诉你“光盘运动”只适合成年人,不适合小孩,因为这会导致孩子患上肥胖症,甚至日后失去“饱足感”,你是否会改变今后给孩子的“喂食”观念? “饱足感”比“光盘”更重要 在丰衣足食的年代,父母却还是担心自己的孩子“饿着”而拼命给他们喂食,或者勉强他们必须把盘里的食物吃光。这只会模糊孩子用餐焦点,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饱了”。因此,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感觉是“吃饱了”,比“光盘”更重要。 美国宾州儿童研究发现,要求学龄前儿童把盘里的食物吃光,会干扰儿童的大脑或心智发展。他们会因为过于在意自己碗里的食物还剩下多少,即使吃下高热量的食物,还是能不自觉地吃下很多其它食物。这并不是单一研究,研究中心还追溯到1987年起的相关儿童案例。 同时,有研究发现,那些肥胖症的青少年都曾有过儿童时期必须把盘里食物吃光的经历。这群青少年长大后,在外用餐时都会点比较大分的餐点。结果显示,孩子的自我控制饮食能力降低,只有让孩子能够有自我的饮食控制能力,才能让他们日后在用餐时避免过量,身体才会更健康。 甜点诱惑模糊用餐焦点 这种把盘里食物吃光的要求,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社会都很常见,东方父母更是追着孩子喂食。如果孩子能把盘里的食物吃光,父母就会一句“你好棒哦!等下有甜点吃哦!”,接下来可能就是以甜品等食物的方式“鼓励孩子”把饭吃完。 美国《儿科》杂志的一项实验发现,在美国有超过半数的父母会要求家里青少年把盘里的食物全部吃光,其中有1/3的父母在孩子吃饱后,还会准备饭后甜品,甚至要求孩子再吃多一些。在东方社会方面,父母也会在给孩子准备了一盘食物后,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就会不自觉地给孩子“添菜”。这种不自觉的举动,往往只会让孩子吃超过他们本该的份量。 父母在吃饭的时候常给孩子压力,一些较为严厉的父母还会规定进食顺序,自认给孩子依序吃蔬菜、肉类、饭就是最好的表现。为了表扬孩子,会以各种甜点作为鼓励。如此一来,孩子把专注力放在饭后甜品,就会没法专注内在的饥饿信息,甚至模糊了用餐的焦点。 等他们长大后,过去的餐桌“礼仪”凌驾了饱足的直觉,他们只知道埋头苦吃,把盘里的食物吃完,却不清楚“饱”的真正感觉。 注重体内饥饿感,避免日后减肥苦恼或暴饮暴食的坏习惯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注重体内饥饿信息的好处。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团队就发现,善用饥饿感和饱足感来引导个人饮食的年轻人,身体质量指数(BMI)比不会这么做的年轻人低,饮食失调问题也较低。如此一来,这类型的女生不会减肥或暴饮暴食。
1.健康、发展曲线都正常,饮食量也正常。虽然不长肉,但父母不需要因为别人一句话“你孩子怎么这么瘦?”而在意。 2.孩子一直讨零食,这不是嘴馋,而是正餐没吃饱。父母不应该用“他都不要吃饭”为借口,让孩子吃零食。 3.1岁之后的宝宝如果还喝很多奶,正餐就吃得更少了,不过他们很快又会饿及讨奶喝。这时候,父母就要注意了,应该让孩子把固体和半流质食物作为主要营养来源。 4.吃饭的时候孩子很快就说吃饱了。这时候就要观察是否有其它的事务让孩子分心,先移除分心物而不是直接下情绪指责孩子“怎么可能吃饱了?”。 5.吃饭时,关掉电视机。边吃饭边看电视不利消化,转移注意力,孩子很快就会觉得饱了。 6.避免第一时间盛太多饭菜给小孩,在他们要求时再增添,这可减少他们吃饭时的“挫败感”,提升他们对吃饭的兴趣。 7.不要太注意孩子吃饭,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大人也要专心吃饭,做好榜样,成为孩子的学习对象。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