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869|回复: 47

9571344583.天使與魔鬼.丹·布朗.時報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7-2006 03: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書系:藍小說, 時報
作者:丹·布朗 Dan Brown
譯者:尤傳莉
出版日期:2006/4/3
ISBN:9571344583

故事大綱:
《天使與魔鬼》是《達文西密碼》的「前傳」,
也是哈佛大學符號學家羅柏蘭登首度登場的小說,
描述蘭登羅浮宮那趟重要造訪的一年前,
發生於梵蒂岡城的冒險故事,一場異教與信仰、宗教與科學的戰爭。
故事敘述想以科學證明神確實存在的物理學家李歐納度.威特拉
在公布他的重大成果「反物質」前夕遇害,不但眼珠子被挖掉,
胸膛還被烙上一個神祕的印記。

蘭登發現這個印記正是「光明會」(Illuminati)的標記,
全世界最古老、最有權力的魔鬼教派遺失已久的符號。
而威特拉製造出來的「反物質」,是人類所知最具威力的能源,
一公克的反物質所蘊藏的能量,
等於二十噸核彈──跟投在日本廣島的那顆原子彈一樣大。
埋藏在地下五十公尺的「反物質」被偷走了,
這種高度不穩定的物質,將會拯救世界,抑或是用來製造出有史以來最致命的武器?
倒數計時已經開始……

書評
《天使與魔鬼》真是一本不得了的書──我讀得難以釋卷……
極度迷人、充滿想像力,懸疑性十足的閱讀經驗。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

Dale Brown 布朗在羅馬佈下震撼人心的情節。
曲折而充滿刺激,讓讀者始終保持高度緊張感,持續到最後的真相揭露。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生死關頭的重重危機,驚悚的貓捉老鼠佈局,
還有浪漫傳奇、宗教、科學、謀殺、神祕主義、建築,外加動作情節。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一本節奏緊湊、令人心跳加速的驚悚小說,足與克蘭西和卡斯勒最佳作品匹敵。
毫無冷場的情節帶領讀者進入一場極具真實性的刺激冒險。
《天使與魔鬼》是一場永難忘懷的閱讀經驗。
《中西部書評》(Midwest Book Review)

太出色了!這些角色有深度……情節曲折、懸疑、離奇,而且出人意表。
一路持續到最後……哇。
《新罕布夏周日新聞》(New Hampshire Sunday News)


﹣﹣﹣﹣﹣﹣﹣﹣﹣﹣﹣﹣﹣﹣﹣﹣﹣﹣﹣﹣﹣﹣﹣﹣﹣

閱後感:
抱著試一試的心情, 開始了我"天使與魔鬼"的驚悚之旅。
第一天大概看了一百頁,第二天由晚上十時許開始,
不停地擔心著時間的流逝,手卻放不開書。
看完時巳是凌晨五時許。
結局是絕對的出人意表,
看完後才明白為甚麼作者會以“天使與魔鬼“命名。
﹣﹣﹣﹣﹣﹣﹣﹣﹣﹣﹣﹣﹣﹣﹣﹣﹣﹣﹣﹣﹣﹣﹣﹣﹣
開場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
故事的流程類似 da vinci code,卻比它更曲折。
書裡的一切,在我腦海裡輾轉了好幾天。
無可否認,喜歡藝術的我深深為作者引用的歷史畫作或雕塑著迷。
陌生的環境,梵蒂岡。完全被作者牽著鼻子走。
種種的因素,令我後悔看得太快,沒能慢慢品嘗那閱讀的樂趣。
﹣﹣﹣﹣﹣﹣﹣﹣﹣﹣﹣﹣﹣﹣﹣﹣﹣﹣﹣﹣﹣﹣﹣﹣﹣
現今社會科技發達,
宗教的力量雖不見得日漸消退,
個人信仰意識卻越來越單薄。
活著的意義是甚麼?我自問。
﹣﹣﹣﹣﹣﹣﹣﹣﹣﹣﹣﹣﹣﹣﹣﹣﹣﹣﹣﹣﹣﹣﹣﹣﹣
我們每天都徘徊在天使與魔鬼之間。
一個决定,足以改變一生,釀成大錯。
人性的險惡,暴露無疑。


[ 本帖最后由 NetLover 于 5-4-2007 01:0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雨天的声音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2-7-2006 1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使与魔鬼 真的是一部不错的作品,作者用了很多很有趣的假设与原创的设定,甚至把关键人物——假救世主,总司库 的出生描写的跟基督的出身相似,一个处子所诞下的神之子。只不过他用的是现代的神迹——科学。

用心去看,你会发现作者其实用了很多心思在描写各个场景,如果可以的话,再下真的想到现场看看里面提到的世界名景,拜见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名作、被大去势的可怜雕像、向四大元素致敬的四大雕像,虽然也许只是作者的想象,可是也是宜趟诱人的旅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7-2006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天的声音 于 22-7-2006 11:36 AM 发表
天使与魔鬼 真的是一部不错的作品,作者用了很多很有趣的假设与原创的设定,甚至把关键人物——假救世主,总司库 的出生描写的跟基督的出身相似,一个处子所诞下的神之子。只不过他用的是现代的神迹——科学。

...


呵呵,同感。就好像看了da vinci code,很想到罗浮宫一样!
罗浮最少要花五个星期才看得完,
那时要住巴黎,吃巴黎,花费一定不少。

买一本LONELY PLANET的旅游书,
过过瘾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7-2006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反物质?



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创立了一种量子力学理论,
描述单个电子的相对论性波动方程。
次年,克莱茵就发现这个狄拉克方程有负能量的解。
为了避免所有电子都跌入负能量深渊,
狄拉克于1931年5月提出了正电子的空穴理论。
他指出:“一个空穴,如果存在的话,就是一种实验物理还不知道的新粒子,
它与电子的质量相同而所带的电荷相反。
我们可以称这样的粒子为反电子。它宣告了反物质的现代观念的诞生。

1932年,安德森利用放在磁场中的云室,从宇宙线中发现了正电子。
正电子的发现,是20世纪物理学的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它第一次在实验上证实了自然界确实有反粒子存在;
也第一次在实验上证实了粒子可以产生,也可以湮灭和转化的规律。
为了进一步探索反物质之谜,物理学家们在实践上采取了两种途径,
一是在自然界中寻找天然反物质,研究反物质的自然状态;
二是在实验室中人工制造反物质,从更多的角度研究反物质。

事实上,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构成的,
那么,反质子、反中子和正电子能否组成反原子而成为反物质呢?
从原则上讲,这是可以的,因为把质子和中子吸引在一起的核力,
以及原子核吸引电子的电磁力都具有正反粒子对称性。
也就是说,在一对粒子之间的作用力与在一对相应的反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完全相等。
但从实验上看,在地球上乃至宇宙中想找到天然的反元素几乎没有先例,
于是只好借助加速器来人工制造反核素和反元素。

1995年,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Conseil Europeen pour la Recherche Nucleaire,简称CERN)
的物理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反物质——9个反氢原子,
揭开了人类研制反物质的新篇章。
1996年,美国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也成功地制造出7个反氢原子。
此后,在实验室中研制反物质的工作愈益受到更多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2000年8月10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用于制造反物质的反质子减速器投入使用。
在世界各地9个研究所的39名科学家的通力合作下,
这个研究中心 2002年9月18日宣布已成功制造出大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
这是人类首次大批量制造出反物质的历史性事件,
antimatter被公认并评选为这年的世界十大科学进展之一。

(剪摘自科学网:www.sciencetimes.com.cn)



反物质是人类所知最具威力的能源,
它不会造成污染或辐射,
但却非常不稳定,
只要接触到任何东西,都会起火燃烧,
包括空气。

在小说中被偷去的反物质,
高达四分之一公克(五千吨能量),
装在密闭的奈米复合材质制成的罐子里,
两端各有一个电磁体,
相反的磁场在中央交叉,形成真空,
令反物质悬浮在中间。
自备电池只能供应廿四小时的真空状态。


[ 本帖最后由 laluna 于 25-7-2006 11:3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7-2006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拥有这样的题材和构思来写书,作者还真的很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7-2006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明会 - Illuminati



光照派(或翻译为光明会,光明帮)
是历史和现代众多社团共用的名称,
这些团体可能真实存在或者只是想象,
其中一些被确证存在, 而另一些只是谣传.
无论如何,一般光明帮特指的是巴伐利亚光照派,
这是世界上所有秘密社团中最不秘密的一个.

大部分宣称存在或想象存在的"光明帮"
通常被描绘成是现代世界中古老巴伐利亚光明帮的后裔,
其成员试图阴谋幕后控制全世界.
光明帮有时也被作为新世界秩序的同意语.

起源
光照派的拉丁语的字面意思就是"受过特别启示的人",
很自然的, 历史上有多个互不相关的团体自称为光照派。
通常, 他们宣称拥有诺斯替派文本或其他类似的神秘信息.


(转摘自:http://zh.wikipedia.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5-7-2006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元素 - 土,气,火,水



          光明会菱形烙印模

早期的炼金术士相信,
全宇宙是由四种物质组成:
土,气,火,水。

earth, air, fire, water.

光明以四元素打造了一套五个:
分别是土,气,火,水,和这个四元素一体的菱形烙印模。

凶手软禁了四个枢机主教,由八点开始,每一小时会死一个。
每个受害者身上将会分别烙上一个元素,
并放置在同元素的科学祭坛内。
兰登必须在凶手行动前找到那间祭坛(特定的教堂),
并阻止他。

----------------------------------------------------

为了找到这四间科学祭坛,
兰登必须先找到由伽利略所写的“图解” -
Diagramma
伽利略(光明会创始员)在这本书中散发光明教堂的消息。
而全世界如今只剩下一本,并收藏在梵蒂冈秘密档案室里。

光明会艺术家创造出四件艺术作品,
看起来是宗教艺术,其实是向四元素致敬。
这四件艺术品被安置在罗马城特定的教堂内,
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指标,
只要找到第一间教堂和象徵 “土” 元素的指标,
就可以跟著线索找到气,火,水,
最后到达光明教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7-2006 1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伽利略 - Galileo Galilei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
从此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
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
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
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
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
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
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
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伽利略著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
《关于托勒玫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和《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为了纪念伽利略的功绩,
人们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命名为伽利略卫星。

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

在共济会日志,古代科学期刊,光明会传件等都会提的一个数字 - 503
503,在罗马数字中,是 DIII.

蘭登要寻找伽利略(光明会创始员)写的一本书
- DIII,
因为这本书极可能藏有光明会的线索,
为此,他和薇多利雅必须进入梵蒂冈秘密档案室:


1. 對話 (Dialogo ) - DI


2. 論述 (Discorsi) - DII


3. 圖解 (Diagramma) - DIII


因為薇多利雅的幫忙,他们终於在 DIII 的第五頁裡找到了一首詩,
一首用純潔的語言 - 英文*書寫的抑揚五音步格
(iambic pentameter)诗,
以腳注方式寫在四个角落。


桑提土墓起,惡魔洞相伴
From Santi's earthly tomb with demon's hole,

穿越羅馬城,神秘元素展.
'Cross Rome the mystic elements unfold.

光之徑绵延,神聖的考驗,
The path of light is laid, the sacred test,

崇高追尋路,天使引向前.
Let angels guide you on your lofty quest.



P.S:纯洁的语言 - 英语
因为当时是十七世纪,意大利没人讲英文,包括神职人员。
当时的英文还没有被梵蒂冈接受,
神职人员使用意大利文,拉丁文,德文,西班牙文或法文等。
他们认为英文是被污染的,是自由思想者的语言,
是不敬神的人使用的,例如:莎士比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7-2006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拉斐尔·桑乔 - Raffaello Sanzio



拉斐尔·桑乔(Raffaello Sanzio)
1483年4月6日 - 1520年4月6日, 意大利画家。

拉斐爾出生于意大利西北威尼斯和佛罗伦萨之间乌姆勃利亚省的一个小镇,
他的父亲就是一位画家。拉斐尔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
他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一位画家,
在文艺复兴“三杰”中(另两位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
他的画以“秀美”著称。
年轻时他曾在佛罗伦萨学习四年,
有幸仔细观摩了另两位巨匠的作品,从中领悟了不少。

他的著名宗教画聖母系列将宗教的虔诚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机地融为一体;
他的画即使是“圣乔治和龙搏斗”的场面看起来也是平静安详的。
他为梵蒂冈教皇居室创作的大型壁画《雅典学派》(School of Athens)是经典之作,
他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将基督教和异教,
统统融合到一起,创造出和谐的场面。
同时也创作出许多著名的肖像如:“教皇利奧十世像”。
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
他短短一生创作出不少作品,
于1520年早逝。


(转摘自:http://zh.wikipedia.or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7-2006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神殿 - Pantheon







巴黎的先贤祠,有时也叫做万神庙。

万神庙(Pantheon),又译万神殿、潘提翁神殿,
位于今意大利罗马,古罗马时期的宗教建筑,
后改建成一座教堂,是古罗马时期重要的建筑成就之一。
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将万神庙献给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
后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
这也是今天万神庙的正式名称。

万神庙最初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7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
该庙由屋大维的副手阿格里巴(Marcus Vipsanius Agrippa)所建,
为的是纪念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
但是这座最初的庙宇在公元80年被大火焚毁,
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爱建筑的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下令重建,
并在新庙柱廊的山花上刻上了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的字样,
意即“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
这段文字让人们误以为柱廊是阿格里巴时期遗留下来的,
直到1892年人们才发现柱廊所有的砖头印记都在公元125年左右,
才证实整幢建筑其实都是哈德良时期修建的。

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将万神庙献给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
后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
这也是今天万神庙的正式名称。
变身为教堂的万神庙也因此逃过了中世纪的劫难,
这一时期虽然庙内的大理石和穹顶上的镀金青铜板屡次被盗,
但最终都又都重新寻获。文艺复兴时期该建筑物
成为了意大利建筑师们殷切学习的对象;
1435年,罗马元老院宣布对该建筑进行保护。

对万神庙真正的破坏是在16世纪中叶,
当教廷准备重建圣彼得大教堂时,
教皇烏爾班八世将门廊天花板上的镀金青铜板拆下来熔化,
用来建造圣彼得大教堂主祭坛上的天盖,以及圣安琪儿堡垒的80门大炮。
乌尔班八世为了仿造其他中世纪时期的教堂,
还下令在万神庙门廊两侧建两座钟塔。
这些作为都引起了罗马人的不满,
拉丁谚语“巴波里没做的事,巴波里尼做了”
(Quod non fecerunt barbari, fecerunt Barberini)由此而来。
“巴波里”(babari)就是拉丁语中“野蛮人”的意思,
而“巴波里尼”(Barberini)则是这位乌尔班八世的姓氏。

不过意大利人最终还是报了仇:
在为意大利第一位国王维克多·埃马努埃莱二世造墓时,
人们特地熔化了圣安琪儿堡垒的一尊大炮来做墓地装饰,
象征性地夺回了万神庙的青铜;
而两座钟塔也最终在1883年被拆除。

万神庙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就是伟人的公墓,
这里埋葬的除了维克多·埃马努埃莱二世外,
还包括了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拉斐尔和
阿尼巴尔·卡拉齐(Annibale Carracci)等人。

万神庙今天还是意大利的一个教堂,
这里定期举行弥撒以及婚礼庆典,
但同时它又是世界各国游客们竞相参观的对象,
建筑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转摘自:http://zh.wikipedia.org )

﹣﹣﹣﹣﹣﹣﹣﹣﹣﹣﹣﹣﹣﹣﹣﹣﹣﹣﹣﹣﹣﹣﹣

随著所找到的诗(
桑提土墓起,恶魔洞相伴),
兰登和薇多利亚来到了恶魔洞,伟人的公墓。

然而他们发现地点错误!
他们看到的拉斐尔.桑提
(Raffaello Sanzio,死於一五二零年),
是於一七五八年才迁葬到那里。
也就是说在“图解” 出版时(一六五五年),
拉斐尔和万神殿根本没有關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7-2006 1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圣母玛丽亚教堂 - Santa Maria del Popolo









圣玛丽堂是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座教堂,
由教皇保罗四世于1472年修建。
这位教皇的后代的慷慨捐助和其他罗马的名门望族
使得这个教堂成为罗马最伟大的艺术遗产。

1484年教皇保罗四世去世后,
Pinturicchio和他的学生在这个教堂两个小礼拜堂
(第一个和右边第三个)里为他的家族画了壁画。
在第一个小礼拜堂的祭坛上,
一个古典的圆柱底部画着一幅绘于1490年的可爱的耶稣诞生图。

1503年,保罗教皇的侄子Giuliano成为了教皇朱利叶斯二世,
之后他重新修建了一个教堂后殿。
Pinturicchio又应召为这个后殿的穹顶绘画,
绘画的主题是女预言家和Apostoles,
这幅壁画四周围绕着的花隔窗饰上有着奇形怪状的野兽图案。

1513年,拉斐尔创造了左边第二个小礼拜堂,
为了富裕的银行家 Agostino Chigi。
这个设计是文艺复兴时期大胆创新的代表作,
融合了神圣和亵渎,这个小礼拜堂里有金子塔般的坟墓,
但在天花板上又用马赛克的方式描绘出 chigi出生时的十二星座的位置。

拉斐尔在这个小礼拜堂完成前就去世了,
伯尔尼接下了他的任务,
然后他在礼拜堂里又加上了丹尼尔和希伯莱先知的雕像。
在Cerasi小礼拜堂,那里有两幅著名的现实主义绘画,
由Caravaggio在1601年完成。
绘画的主题分别为:圣保罗的转变和圣彼得受难。
画家运用了大胆夸张的光线效果和透视技术加强了戏剧化效果。


(转摘自:italy.china.com )

------------------------------------------------

在得到万神殿里解说员的帮助,
兰登来到了人民广场。
这里处处巧妙地充满著光明会的隐喻。
广场呈椭圆形,而且正中央矗立著一根古埃及方尖碑。
人民圣母教堂就在广场的东南角。


兰登之前误会了的
DEMON‘S HOLE,
在意大利文字面上的意思是:地下墓窟
(buco diavolo)
这是个古代用词,指的是很大的墓窟,
位於小圣堂之下,一种附属纳骨塔,便宜的教会措施。
在坟墓的地板上挖个洞,以埋葬较不重要的家族成员。

拉斐尔在人民圣母教堂里设计了阿戈斯提诺。基吉和他兄弟的坟墓。
(他们是富有的艺术和科学赞助人)
而基吉小圣堂的旧称是
Capella della Terra - 土之圣堂。

也就是说这间教堂附合了第一个元素:土,也有著光明会指标的作品。
凶手将会在基吉小圣堂里的地下墓窟干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7-2006 0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巴谷和天使 - Habakkuk and the Angel

擺設在人民圣母玛丽亚教堂裡,
光明会的第一个指标:

貝尼尼的《哈巴谷和天使》

(Habakkuk and the Angel)



哈巴谷 - 预言人间土地将会遭到毁灭的先知。
雕像里的天使和哈巴谷,各指向不同的方向,
但卻是同元素 - 气 (下一个元素和科学祭坛的地点)。

诗的第四句:
崇高追寻路,天使引向前。

随著天使指引的方向 - 西南方

意指 - 圣彼得广场。
廣場上也有著代表著第三元素的作品﹣
浮雕 <西风>

Respiro di Dio
West ponente, Breath of Go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7-2006 0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安·劳伦佐·贝尼尼 - Gian Lorenzo Bernini



济安·劳伦佐·贝尼尼
Gian Lorenzo Bernini, 又名Giovanni Lorenzo Bernini
1598年12月7日 - 1680年11月28日
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
贝尼尼主要的成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
另外,他也是画家,绘图师,舞台设计师,烟花制造者和葬礼设计师。

贝尼尼出生于那不勒斯的佛罗伦萨家庭,
后跟随父亲彼得·贝尼尼(著名矫饰主义雕塑家)来到罗马。
他早期的作品的灵感来自罗马帝国时期被运到罗马的希腊神话的雕塑。
在这些作品中,有以羊奶哺育宙斯的仙女阿马尔塞(Amalthea)(完成于1609年,
现存于罗马博尔盖塞画廊(Galleria Borghese),以及一些寓言神话的半身像,
如“堕落的灵魂”(Damned Soul)和“受祝福的灵魂”(Blessed Soul)
(完成于1619年,现存于罗马西班牙广场)。
在1620年代,贝尼尼的雕塑逐步成熟,代表作是“保罗五世教皇”(1620年),
“被劫持的普洛舍宾娜”(1621年-1622年,现存于罗马波各赛美术馆),
“大衛像”(1623年-1624年,见左下图),“阿波罗与达芙妮”(1624年-1625年)。

贝尼尼另外广为人知的雕塑品有:
罗马胜利之后圣母堂中的雕塑“聖女大德蘭的神魂超拔”
(Estasi di Santa Teresa,1645年-1652年)

早期的作品“阿波罗与达芙妮”以及“大卫像”(存于鲍格才美术馆)。

贝尼尼在大卫像的雕塑过程中,对其赋予了感情,
与米开朗基罗的同名作品不同,前者的作品是动感的,
而后者似乎是准备采取行动的姿态。
其扭曲的躯干和紧皱的双眉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积淀下的巴洛克艺术特点。
米开朗基罗表现了大卫的英雄本质,而贝尼尼抓住了大卫的英雄气质的瞬间。
这座作品是贝尼尼的主要资助人鲍格才枢机主教在其25岁的时候委托雕刻的。

贝尼尼的其他雕塑作品还有鲍格才枢机主教(1632年,鲍格才美术馆)
和路易十四的雕像(1665年,现存凡尔赛宫)。

贝尼尼的第一个建筑作品
是位于梵蒂冈圣彼得教堂祭坛上方的铜质华盖(建于1624年-1633年),
另外,他还建造了罗马圣毕比亚那教堂(Santa Bibiana)的正面(1624年-1626年)。
1629年,在祭坛华盖完工前,
教皇烏爾班八世聘请贝尼尼负责整个圣彼得教堂的建造。
他也负责建造位于教堂内的乌尔班八世和后来亞歷山大七世[4]两位教皇的墓穴。
位于圣彼得教堂半圆形殿中的圣彼得主座(1657年-1666年)也是贝尼尼的一大杰作。

除了他最著名的作品--圣彼得教堂前的广场和柱廊外,
贝尼尼还在罗马设计了许多著名的建筑,
如巴贝里尼宫(Palazzo Barberini, 1630年始建),
蒙地卡罗皇宫(Palazzo Ludovisi, 1650年),
基奇宫(Palazzo Chigi,1664年)等。
1665年,在贝尼尼的名望达到顶峰的时候,
他前往巴黎旅行,希望能为法国皇帝路易十四设计卢浮宫的东部前门,但遭到拒绝。
最后这部分建筑由克劳德·佩劳予以完成,具有更多的古典色彩。

另外,贝尼尼也设计了许多著名的教堂,
尽管圣彼得教堂并非出自他手(见卡罗·马德尔诺)。
位于罗马的一座小型巴洛克教堂充分体现了贝尼尼的建筑风格。
他不仅负责设计奎琳岗圣安德鲁教堂的建筑(Sant'Andrea al Quirinal),
也雕刻了祭坛上圣徒安德鲁的巨大塑像。
在罗马附近的乡村,贝尼尼也为教皇的避暑夏宫冈道尔夫堡设计了教堂。

贝尼尼设计的第一个喷水池是海王子喷水池(1640年)
而最著名的作品是位于那佛納廣場的四河喷泉(1648年-1651年)
该喷泉将世界上四大河:尼羅河、恆河、多瑙河和拉布拉他河,
以擬人化的有力雕刻呈現出其特色,並利用椰子樹和動物來表示各地的風景。
该喷泉还有一段趣事:贝尼尼的对手波若米尼设计的聖埃格尼斯教堂正对着喷泉。
据说貝尼尼曾嘲讽該教堂岌岌可危,所以面對教堂的拉布拉他河雕像的手是上举的。

1644年,贝尼尼的资助人乌尔班八世教皇的去世
使得贝尼尼的对手们集中起来,
对贝尼尼的职业生涯造成了打击。
但是依諾森十世教皇继续邀请贝尼尼完成圣彼得教堂的作品,
并且委托他设计四河喷泉。
依诺森十世去世的时候,
贝尼尼已经成为罗马艺术的领袖人物。
他于1680年在罗马去世。


(转自:http://zh.wikipedia.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7-2006 03: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圣彼得大教堂 - St. Peter's Basilica



聖伯多祿大殿
(意大利语: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也譯為聖伯多祿教堂、聖彼得教堂或聖彼得大教堂,
是梵蒂岡教廷的主要大殿。

它建於1506年至1626年,是世界最大的教堂,
也是天主教最神聖的地方之一。
它佔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
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
前面有兩重用柱廊圍繞的巴洛克式廣場。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與藝術家
勃拉芒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莎迦洛等都曾參與設計。

廣場的設計人是貝尼尼。
堂內保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


(转摘自: http://zh.wikipedia.org )

﹣﹣﹣﹣﹣﹣﹣﹣﹣﹣﹣﹣﹣﹣﹣﹣﹣﹣﹣﹣﹣﹣﹣﹣﹣﹣

圣彼得广场 - St. Peter's Square



这片广大呈椭圆形的广场,
是由贝尼尼所设计,
完成的时间大约在1667年.
广场正中央耸立著埃及方尖碑,
两旁各有美丽的喷泉,
两排排列整齐的高大石柱,
共284根,分四行排列,形成三条走廊,
包围著这个广场,
而廊顶更刻有142尊圣人雕像,
是贝尼尼指导其弟子完成。

整片广场气势雄伟,
当阳光洒进来的时候,光影的效果非常好。

在方尖碑与喷泉间,左右地面上各有一个小圆盘石标志
上面竖著廊柱的中心点(Centro del Colonnal),
只要站在这圆盘石向柱廊望去,
原来四行交错排列的柱廊则成为一直线。
这正是貝尼尼独特的设计巧思,令人称奇。


(转摘自: www.lotour.com )

﹣﹣﹣﹣﹣﹣﹣﹣﹣﹣﹣﹣﹣﹣﹣﹣﹣﹣﹣﹣﹣﹣﹣﹣﹣﹣

就在兰登与薇多利雅到达圣彼得广场不久,
命案再次发生,他们根本来不及救人。
而这次受害者的身上,被烙上了气的元素。

兰登在方尖碑下找到了“西风”浮雕。



以圣彼得广场为起点,向西进入罗马市,
就有著大概廿座教堂,
在完全沒有頭緒之下,
兰登唯有以貝尼尼有火元素的作品为目标。

兰登再次回到梵蒂冈秘密档案室
寻找有關貝尼尼的作品例表。
他找到了
“圣女大得兰的狂喜” -

The Ecstasy of Saint Terres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7-2006 04: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貝里尼廣場 ﹣Piazza Barberini





在羅馬有個巴貝里尼廣場(Piazza Barberini),
廣場上有個巴貝里尼宮(Palazzo Barberini),
原是羅馬十七世紀巴貝里尼貴族所擁有,
也是電影《羅馬假期》的王宮背景,
而現在是屬於國立古代藝術館(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的一部分,
裡面展示十二至十八世紀的繪畫等藝術品,
包括利比修士(Lippi)、拉斐爾(Raffaello)、卡拉瓦喬和貝尼尼的作品。

而在巴貝里尼廣場,
便可看到貝尼尼的力作「人魚海神噴泉」
(Fountain of the Triton),
這海神特里頓半人半魚,
獨自坐在一枚張開的扇貝上捧著一隻海螺在吹,
悠然自得!

人魚海神特里頓是海神普西頓(Poseidon)與
美人魚安碧特麗(Amphitrite)所生的兒子,
有身體和頭部像父親,魚尾則像母親。
如今他跪在一個大蚌殼上,水柱則從海螺噴向空中;
而大蚌殼下則有四隻海豚,頭下尾上的承接,
海豚與海豚之間又很傳神地繞著教皇烏巴諾的徽章,
那是三隻蜜蜂和三層冠冕。蜜蜂是巴貝里尼家族的象徵,
是貝尼尼為了顯耀出身其家族的教皇烏巴諾八世而設計。


(轉摘自:www.rthk.org.hk )

---------------------------------------------------

在貝尼尼時代,巴貝里尼廣場上也有個方尖碑。
人魚海神噴泉是後來才被移到這裡,
並放在原有的方尖碑位置上。
以地點來說,這裡也附合了光明會的條件。

蘭登來到了巴貝里尼廣場,
因為這裡有著擺放貝尼尼另一作品“聖母大德蘭的狂喜“的敎堂,
胜利聖母教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7-2006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勝利之后聖母堂 - 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



這教堂之所以名聞遐邇,
因堂內保存著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的絕代佳作之一:
「聖女大德蘭的神魂超拔」(Estasi di Santa Teresa)雕像;



這雕像是贝尼尼於1646年完成的,
置於科爾納洛小堂(Cappella Cornaro)之內。
斥資建造這小堂的是科爾納洛樞機 (Francesco Cornaro)及其家人,
他們要藝術大師把聖女神魂超拔的一刻,
表達在一個類似戲劇性的情景下:
聖女斜依在雲彩中,微張著嘴,眼皮下垂。
前面的熾愛天使拿著一把利箭,正準備刺透她的心,
恰如聖德蘭行傳中所描述的一幕。
祭台上的這畫屏群雕,
顯示了作者貝爾尼尼對題材的新穎構思,
將觀賞者也捲入其內,令他/她仿如置身這奇蹟,
無意中已成為了見證。

堂內拱頂上的鍍金塗彩灰泥浮雕,
描繪聖女德爾的生平事蹟。
教堂之「勝利」稱號,
源自1620年波希米亞王費迪南二世 (Ferdinand II of Habsburg),
因他獲得一幅波希米亞顯靈聖母像之助,
布殲敵行動中大獲全勝。


(转摘自: www.radiovaticana.org )

-----------------------------------------------------------

I saw in his hand a long spear of gold,
and at the iron's point there seemed to be a little fire.
He appeared to me to be thrusting it at times into my heart,
and to pierce my very entrails;
when he drew it out, he seemed to draw them out also,
and to leave me all on fire with a great love of God.
The pain was so great, that it made me moan;
and yet so surpassing was the sweetness of this excessive pain,
that I could not wish to be rid of it.
The soul is satisfied now with nothing less than God.
The pain is not bodily, but spiritual;
though the body has its share in it.
It is a caressing of love so sweet which now
takes place between the soul and God,
that I pray God of His goodness to make him experience it
who may think that I am lying.


Chapter XXIX; Part 17, Teresa's Autobiography

-----------------------------------------------------------------

因为这段引文描素著圣女大德兰的奇遇,情欲成份大过灵性,
不适合放在梵蒂冈,所以被放逐到罗马城内不起眼的教堂。

兰登会找到它,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作品被移到了不起眼的地方,
而且在意大利文中,这段引文里,fuoco (火),共出现了六次。
贝尼尼选了“炽爱天使” Seraphim(字面上的意思: 火般炽热者),
为他作品的天使类型。
种种的条件,都指向了第三元素: 火。

然而就在蘭登與薇多利雅赶到胜利聖母教堂時,
凶手巳經在教堂裡放起了火。
蘭登眼巴巴地看著烙著"火"元素的受害者活活被燒死,
而他也差一點命喪此地。
薇多利雅則被凶手抓了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7-2006 04: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拿佛納廣場 - Piazza Navona





諾沃納廣場是羅馬最漂亮的巴洛克式的廣場。
它原來是西元1世紀時圖密善修建的露天大型運動場。
該運動場用於舉行體育競賽(那種賽事被稱作阿哥尼)、
戰車賽和其他體育活動。
體育場的痕跡從阿哥尼的聖埃格尼斯教堂仍清晰可見。
教堂是為了紀念一位因為拒絕嫁給異教徒而慘遭殺害的聖女而修建的。
諾沃納廣場在17世紀時已初具現在的外形,
教皇英諾森十世自家宅邸坐落在廣場上,
於是他出資修建了一個新教堂、宮殿和噴泉.

噴泉名為四河噴泉,是貝尼尼最有名的作品,
噴泉的雕像集合了當時世界上四大河 - 尼羅河、拉巴拉他河、恒河和多瑙河,
四河雕像分別落於一尊方尖石塔下方的岩石上。
貝尼尼還在摩爾人噴泉處設計了肌肉僵化的摩爾人,
但是現在的那尊雕像只是複製品。
19世紀之前,每到8月人們常常封住噴泉出水口而使廣場積水滿滿,
貴族們遊船玩樂,而頑童則蕩槳嬉戲。
時至今日,這個廣場仍然是整個城市的社交中心。


(轉摘自: china.com )

﹣﹣﹣﹣﹣﹣﹣﹣﹣﹣﹣﹣﹣﹣﹣﹣﹣﹣﹣﹣﹣﹣﹣﹣


'Cross Rome the mystic elements unfold.
在這裡,"Cross"並不是說"穿越“,而是十字.

十字羅馬城,神秘元素展。

這首詩一開始就表示了祭壇的分佈形狀 ﹣十字架形。
而拿佛納廣場則坐落在十字架形裡最後的一個地點。

拿佛納廣場裡的四河噴泉和方尖碑,
在在地證實了下一個元素﹣水的祭壇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7-2006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河噴泉 - Fountain of the Four Rivers



四河噴泉
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又名幸福噴泉

建於一六五一年,用四個巨人塑像代表了四條河,
分別是非洲的尼羅河、亞洲的恆河、歐洲的多瑙河
以及拉丁美洲的拉普拉塔河,
上半部是個埃及式方尖塔,令整個噴泉顯得更雄偉。

四河噴泉的四個巨人,筋骨粗壯、肌肉豐滿、表情不一,
在晚上的燈光掩映之下,隨著泉聲不絕的流瀉,似是有著不同的躍動,
帶來強烈的立體感,是噴湧不息的生命力。

廣場其實有三座設計優美的噴泉,
分別置於前、中、後三方,除四河噴泉外,
尚有海神噴泉〈Fountain of Neptune〉和摩爾人噴泉〈Fontana del Moro〉,
各有特色,其雕像都栩栩如生。

當然,以位於中央的四河噴泉為例,
便充分表現了意大利出神入化的雕刻設計工藝,
形態之美,叫人歎為觀止,具見貝尼尼的高深造詣。

(轉摘自: www.rthk.org.hk )


﹣﹣﹣﹣﹣﹣﹣﹣﹣﹣﹣﹣﹣﹣﹣﹣﹣﹣﹣﹣﹣﹣﹣

蘭登在凶手干案前赶到現場,
可是一切還是太遲了。
凶手把蘭登壓在噴泉裡,想要溺死他。
幸好後來蘭登的假死狀態騙過了凶手。
得以撿回一命。

最後一個受害者的死,令蘭登十分地傷心。
雖找到凶手的干案地點,卻一直比他慢一步。
幾乎每一次都眼看著受害者死去。
如今,蘭登最想救的,是被凶手捉去的薇多利雅。

蘭登在噴泉四周圍攀爬,尋找到達光明會社的指標。
就在他落魄地呆望著方尖碑的頂端時,
他發現尖頂上停留著一只鴿子。
開始時他以為那是活的,後來才發現那也屬於
貝尼尼的設計之一,一只青銅鴿子。

在異教符號裡,一只鴿子象徵著和平天使

崇高追尋路,天使引向前。

站在方尖碑的台座,順著鴿子的方向,
他發現了光明會社的所在地。
一個由五邊形的公園環繞著的城堡﹣聖天使堡。

到達的聖天使堡前必須經過的聖天使橋,
左右排列著十二座天使雕像,都是由貝尼尼創作。
城堡頂端的天使,揮劍向下,指向城的正中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7-2006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聖天使堡 - Castel Sant' Angelo





聖天使堡 - Castel Sant'Angelo

主堡為圓形、外圍稜堡呈多邊形的聖天使堡,
取名於大天使邁克爾。
六世紀時,羅馬教皇格裏高利率領隊伍過橋去向天禱告瘟疫停止。
西元139年,聖安哥洛堡被設為羅馬帝皇哈德里安的陵墓。
此後,聖安哥洛堡成為羅馬皇帝奧勒利安城墻的橋頭堡,
在中世紀,它還是皇帝的大本營與秘密監獄,教皇在政治動亂時期的避難所。
城堡裏有一條走廊連著教廷宮殿,以便教皇在危急時刻逃亡。

目前,內部有專門收藏從羅馬到現在之武器的博物館
(Museo Nazionale di Castel Santa Angelo),
無論是黑暗潮濕的小房還是華麗的大套房,博物館裏涵蓋著城堡的歷史。
保利納小堂裏有著義大利畫家蒂巴爾迪.佩萊格裏諾的壁畫,
還有派睿與梵加的作品。建築上層同時也是眺望羅馬古市區的絕佳地點。


(轉摘自: www.big5.china.comwww.hkst.com )

﹣﹣﹣﹣﹣﹣﹣﹣﹣﹣﹣﹣﹣﹣﹣﹣﹣﹣﹣﹣﹣﹣﹣﹣﹣﹣﹣﹣

聖天使橋 - Ponte Sant' Angelo





橫跨台伯河的聖天使橋上有十二尊天使的雕像,
每個天使手上都拿著耶穌受難的刑具,十二尊天使都是貝尼尼的作品。


(轉摘自: www.liontravel.com )

﹣﹣﹣﹣﹣﹣﹣﹣﹣﹣﹣﹣﹣﹣﹣﹣﹣﹣﹣﹣﹣﹣﹣﹣﹣﹣﹣﹣


在聖天使堡裡,
蘭登與薇多利雅合力把凶手推下了台伯河。
而緊接下來,他們要阻止幕後黑手對總司庫的逼害。

然,結局永遠是意料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7-2006 10: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花了幾天的時間找尋在
書中有出現的景點資料。
邊找邊感受那裡的藝術氣息。
就好像親臨現場那樣。

還有很多的地點沒仔細找,
一些蘭登經過的地方。
找完之前放的主要幾個地點,
好像走了一輪羅馬城,
呵呵。

現實中目前沒能成行,
就在網上游逛下,過過癮也好。


[size=-2]P.S: 放完資料後才發現,不知放在這裡適不適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4-2024 07:19 PM , Processed in 0.07954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