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9|回复: 4
|
巴西农业部长:中国取消美资格,巴西打算成替代牛肉供应国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dalap 于 19-4-2025 10:43 AM 编辑
巴西农业部长:中国取消美资格,巴西打算成替代供应国
据巴西247新闻网4月17日报道,巴西农业部长卡洛斯·法瓦罗当日表示,在美国近400家屠宰场被取消对华出口资格后,巴西打算成为中国牛肉需求的替代供应国。他强调,巴西无意在中国市场完全取代美国,但认为中国市场仍有增长空间。他还强调,巴西是世界上农业扩张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4-2025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澳大利亚还兴奋地等牛肉大单呢
近来澳大利亚Darwin港口1事 胁迫中国, 这牛肉大单。。。。 别太得意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4-2025 09: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替代美國牛肉供應商?巴西自薦大陸加速補位市場
美國對大陸的牛肉出口停滯之際,除澳洲火速補位,巴西也盯上了這塊市場。據巴西新聞網站G1報導,當地17日,巴西農業和畜牧業部部長卡洛斯‧法瓦羅表示,在美國近400家屠宰場被取消對華出口資格後,巴西有意向大陸毛遂自薦,成為滿足大陸牛肉需求的替代供應國。
法瓦羅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的金磚國家農業部長會議上表示,在中美兩國關稅戰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大陸政府決定不再恢復美國肉類加工廠的對華出口資格,這為巴西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全球蛋白質供應國的地位創造契機。
法瓦羅說,幾天前大陸府暫停批准395家美國牛肉加工廠的准入資格。原本由美國供應的這些牛肉,總得有人來提供。他表示現在巴西正在崛起,且有著強烈的意願和能力來填補這個空缺,堅信一定能夠佔據這個市場空間,成為大陸優質的牛肉供應方。
巴西牛肉出口商協會(Abiec)資料顯示,2024年巴西是大陸進口牛肉的最大供應國,進口量為133萬噸,占大陸全年牛肉進口總量的47%。美國貿易資料提供商Global Agritrends稱,去年美國向大陸出口了約17萬噸牛肉。
港媒《南華早報》16日也報導稱,本周巴西官方與大陸農業部門的高級官員代表團也將在巴西利亞舉行會晤,討論如何擴大巴西對華出口。據美媒報導,大陸已經開始大規模採購巴西大豆,4月稍早進口商至少從巴西採購240萬噸大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4-2025 07: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西的牛肉很美味
Churrasco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4-2025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朗普关税战的反噬效应:美国农业与制造业的双重危机
一、中国进口替代加速:美国商品市场份额流失
大豆产业首当其冲
中国作为美国大豆最大进口国(2024年占美出口量的52%),正加速转向巴西、阿根廷等替代来源。2025月,中国从巴西采购240万吨大豆,相当于月均进口量的1/3,而美国大豆出口净销售从月的41万吨骤降至月的17.2万吨。巴西大豆对华出口占比已从2018年的53%升至2024年的71.1%,而美国份额从34%降至12%。这种替代不仅是短期避险,更是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长期布局——中国通过推广低蛋白饲料技术,减少豆粕用量,同时扩大国内大豆种植面积,2024年国内产量同比增长18%。
葡萄酒与农产品的结构性替代
南非葡萄酒因中国对澳大利亚加征反倾销税,2020年对华出口激增300%,2025年在人民币与南非兰特直接结算的推动下,进一步抢占美国葡萄酒市场份额(美国对华葡萄酒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8%降至2024年的3%)。此外,中国对美国玉米、小麦的进口量同比下降45%,转而从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采购,形成“去美国化”的农产品供应链。
工业制成品的替代潮
美国机械、化工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被德国、日本企业蚕食。例如,德国巴斯夫在华投资400亿元建设化工一体化基地,替代美国陶氏化学的市场份额;日本丰田扩大在华新能源汽车产能,挤压美国特斯拉的市场空间。这种替代不仅是关税驱动,更是中国“双循环”战略下产业链升级的必然结果。
二、美国进口订单崩溃:供应链重构与需求萎缩
海运贸易的断崖式下跌
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美国进口订单在2025年第一季度激增后骤然崩溃:324日至日,集装箱预订量环比暴跌49%,整体进口量下降64%,其中服装、纺织品、艺术品等品类跌幅超50%。这种“预订冻结”现象反映出企业对关税成本的恐慌——例如,中国输美塑料、铜制品因关税增加15%-20%,企业被迫取消订单或转向越南、墨西哥采购。
制造业回流的成本困境
尽管特朗普呼吁“供应链回流”,但企业调查显示,5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生产成本至少是当前的两倍,61%倾向于将供应链迁移至关税较低的国家。例如,苹果计划将30%iPhone产能从中国转移至印度,但新建工厂周期长达年,短期内难以替代现有体系;特斯拉则将部分电池生产转移至墨西哥,以规避关税。这种“近岸外包”策略虽减少对中国依赖,但推高了美国企业的综合成本(墨西哥工厂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高40%)。
消费市场的萎缩风险
关税导致美国进口商品价格上涨3%-5%,核心CPI可能突破3.9%,抑制消费者需求。例如,美国对加拿大汽车加征25%关税后,每辆新车价格上涨6500美元,销量同比下降12%;服装进口成本上升18%,沃尔玛等零售商被迫减少库存。这种“价格需求”的负反馈循环,可能引发美国零售业库存危机,进一步拖累进口订单。
三、美国农业的生死存亡:大豆协会的警告与现实
农民破产潮的重演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德警告,若贸易战持续,2027年将有30%的豆农破产。2018年贸易战期间,美国农业损失270亿美元,大豆出口量下降54%,部分农民因债务压力自杀。当前,美国大豆库存积压至1.2亿吨,价格跌至2016年以来最低,而种植成本因化肥、燃料价格上涨增加30%。
政策的双重打击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与生物燃料补贴政策形成矛盾:一方面,大豆出口受阻;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强制要求炼油厂混合生物柴油,导致大豆需求结构失衡。2025年,美国生物柴油产能过剩30%,炼油厂因亏损削减大豆采购量,进一步加剧豆农困境。
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大豆产业是美国中西部“铁锈地带”的经济支柱,2024年贡献GDP680亿美元,提供340万个就业岗位。然而,特朗普政府为争取铁锈地带选票,坚持强硬关税政策,导致农业州议员与白宫的矛盾激化。堪萨斯州参议员杰里・莫兰直言:“农民不能成为政治游戏的筹码。”
四、全球贸易格局的重构与中国的战略机遇
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
中国与南非实现货币直接结算后,2025年第一季度中非贸易额同比增长22%,南非葡萄酒对华出口采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达45%。这种“去美元化”趋势在农产品贸易中尤为明显:中国与巴西、阿根廷签署本币结算协议,2025年第一季度南美对华大豆出口中人民币结算占比达38%。
供应链的区域化整合
中国通过“链博会”等平台,与匈牙利、德国、日本等国深化供应链合作。例如,德国克诺尔集团在中国建立15个生产基地,为中国高铁提供制动系统;日本住友电工在华投资海底电缆项目,替代美国同类产品。这种“强强联合”不仅降低对美依赖,还推动中国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攀升。
多边反制与规则重塑
中国联合东盟、欧盟向WTO起诉美国违反非歧视原则,同时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升级。2025年,RCEP成员国间关税减免覆盖90%商品,区域内贸易额同比增长15%,形成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对冲。
五、风险预警与未来展望
美国经济的“滞胀陷阱”
关税推升通胀与抑制增长的双重效应,可能使美国陷入“滞胀”。美联储若降息以应对衰退,将加剧美元贬值;若维持利率以控通胀,企业融资成本将进一步攀升。这种政策困境可能导致美股波动率指数(VIX)长期维持在30以上,黄金价格突破3200美元盎司。
全球供应链的“技术铁幕”
美国可能将关税与技术封锁捆绑,限制对华出口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中国需加速自主创新,例如中芯国际计划2025年量产28nm芯片,华为鸿蒙系统装机量突破亿台,以应对“技术脱钩”风险。
地缘政治的“黑天鹅”
中东局势紧张、俄乌冲突延宕可能引发能源与粮食危机,进一步推高全球通胀。中国需加强战略储备,例如将原油储备从当前的40天进口量提升至90天,同时扩大粮食储备规模。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