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娟:为追星逼父跳海自杀,那个要嫁给刘德华的女人如今怎样了
2007年3月26日,杨勤冀站在香港天星码头,最后看了一眼,女儿所在宾馆的方向。
他快70岁了,半辈子东奔西跑,只为让女儿杨丽娟见到刘德华,可如今,自己已是身无分文,再也没有能力帮女儿实现这个愿望。
他也曾想过放弃,可他不忍心见到女儿绝望的样子。也许,自己的一条老命,还可以为女儿赢来最后的机会。
思虑良久,杨勤冀还是选择了跳海,中国人讲究“以死为大”,这一次,他希望女儿可以达成所愿。
果然,杨勤冀的跳海,在香港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媒体纷纭而至,将“杨丽娟追星事件”推向了高潮。
可结果,刘德华依旧拒绝与杨丽娟相见,甚至不惜背上“冷血”、“无情”的骂名。
而此时的杨丽娟,不仅失去了最后的希望,也失去了最爱自己的父亲。
这一场闹剧,终以“两败俱伤”的结果告终。
其实,这些事本可以避免,但因为父母的溺爱和媒体的推波助澜,让杨丽娟沉溺在追星的幻境中,无法自拔,以至于毁了自己,也毁了曾经温暖的家。
而这所有一切的根源,都源于杨丽娟做的那一场梦。
缘因一梦,一梦成伤
1978年,杨丽娟出生在兰州阿干镇。
那时的阿干镇,已开始走向了下坡路,煤炭资源枯竭,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成了所有人最大的愿望。
杨勤冀中年得女,视女儿为珍宝,为给她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便搬家到兰州市居住。
虽然杨勤冀每天要多花2小时,往返于阿干镇和兰州之间,可一想到家中的女儿,便觉得一切都值得。
而幼年的杨丽娟每天都会乖乖呆在楼门口,等爸爸回家,这也成了她回忆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随着杨丽娟渐渐长大,杨勤冀对女儿的溺爱,也是越来越严重。
女儿想喝饮料,哪怕自己身上没钱,也要到商店去偷;女儿想要退学,哪怕明知这样不好,也依旧任由其肆意妄为,最后甚至为了照顾辍学在家的女儿,他连工作也选择了放弃,提前4年宣告退休。
其实作为学校中唯一的高级教师,杨勤冀的退休金每月2050元,在那时的兰州,这样的条件足够一家三口过好生活,可杨勤冀为女儿撒的一个谎言,却使得这个家走向了深渊。
1994年,杨丽娟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幅画,画上有一个男人,旁边写着两句话:“你特别走近我,你与我真情相遇。”
这也许只是一个青春期女孩该有的幻想,可杨父为了给女儿一个寄托,于是编造谎言,说自己也做过同样的梦。
得到父亲的肯定后,杨丽娟欣喜若狂,她心中越发肯定,这个男人与自己,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一次偶然机会,同学给她看了一张海报,杨丽娟瞬间明白:原来自己的梦中情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德华。
之后的日子里,杨丽娟每日都能梦到刘德华,她越来越坚信,只要刘德华见到她,听她说完自己的“梦”,便会与自己双宿双飞。
从那时起,杨丽娟立下重誓:不见刘德华,终身不嫁。
杨丽娟始终执拗地认为,她和刘德华早已命中注定,所差的只是一个机缘,而为了这个机缘,她甘愿付出一切。
为梦追星,为情而困
辍学在家的杨丽娟,接触到的世界越来越小,身边除了父母,就是自己幻想出来的刘德华。
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的幻想已满足不了杨丽娟的欲望,她想见到真实的刘德华。
那段时间,杨丽娟就像魔怔了一般,只要刘德华在大陆有任何活动,她都会央求父亲前去,而杨勤冀则是全身心支持女儿追星,为此他倾尽积蓄,只为女儿可以见到刘德华。
越是渴望,就越是得不到;期待越高,落差往往越大。
到最后,杨勤冀家中负债累累,只能卖掉了房子,住进了月租400元的出租屋里。
每次有人问杨丽娟这样追星,值得吗?杨丽娟都会说自己这不是追星,而是一种爱。
人,总会在不如意时麻痹自己,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胡思乱想。
如果说一开始杨勤冀支持女儿追星,是一种溺爱,而此时,他早已相信了杨丽娟的说法,盼望着女儿与刘德华相遇,然后改变命运。
为此,他甚至想卖掉一个肾,只为凑够去香港的路费。
而杨丽娟听到父亲的想法后,却淡定地说:“我的意思是你最好能借,卖肾还是挺危险的。”
这时的杨丽娟已把父亲当成一个助自己实现愿望的工具,她甚至跟父母说:“你们现在不管我,到时候我跟了刘德华,也不会管你们的。”
为了女儿的愿望,杨勤冀开始了最后一搏,他向人借了11000元的高利贷,带着女儿去往香港。
临走前,他把自己的所有“宝贝”都交给了朋友:户口本、女儿小时候的照片、奖状、学生名册,还有自己的所有证书。
这些东西,虽然不值钱,却是杨勤冀一生的荣誉。
这一次赴港,在他看来,不是奔向幸福,便是投向毁灭。
2007年,在媒体的帮助下,杨丽娟参加了刘德华香港歌友会。
这一回,她见到了心心念念十几年的偶像,可在这400多名歌迷的现场,她与刘德华的接触,太过短暂了。
她没有时间说出自己的梦,刘德华也没有对她一见钟情,失望透顶的杨丽娟带着悲愤,回到了旅店。
那晚不知道她和父亲说了什么,只是第二天,68岁的杨勤冀,在写下“刘德华,你以为你是谁”的万字遗书后,在香港天星码头,跳海自杀。
那时的杨勤冀已身无分文,他已经没有能力再帮助女儿。唯一能做的,便是用道德绑架的方式,来束缚刘德华的良心,以死来逼迫他再见女儿一面。、
如果说执着,能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那执念,便会毁掉一个人的人生。
人这一辈子,若有一个执着追求的目标,是一大幸事,但若被执念遮蔽了目光,忘记周遭世界,只活在自己梦里,那便是一场灾难。
杨丽娟一家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多半还是他们身上想要改变现状的执念。
与其说梦境代表缘分,宿命,不如说这是一个人欲望的具象化。
杨丽娟为情所困,更多是被自己的欲望所困,若没自己对现实的不满,那也不会有以后的悲剧了。
梦碎人去,徒留伤悲
在众人看来,杨丽娟与刘德华的“见面”,会因为杨父的去世,而画上一个句号。
然而,杨勤冀遗书中“我死了,你刘德华还要见我们孩子”的句子,却注定了故事依旧继续。
过去,杨丽娟追星刘德华,是为自己而追;如今,她要求刘德华见面,是为父亲而见。
可刘德华依旧拒绝与她见面,这一次遭拒后,杨丽娟把所有的怨气都宣泄了出来。
百般算计终成虚妄,万般执着得失难量,留下的只剩无边的失望与恨意。
一方面,她向媒体哭诉自己这些年的境遇,自己为刘德华做出的牺牲,自己付出的青春,走过的血泪之路;一方面,她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刘德华赔偿自己30万元。
而这时的刘德华,也已被舆论压得喘不过气,一时间,他成为众矢之的,公司更是被迫停工。
多年之后,刘德华在一次访谈中讲道,自从出了“杨丽娟事件”后,就出了很多效仿者,他们“以死相逼”,只为见他一面。他的神经极度紧张,更因此患上了抑郁症,要去看心理医生。
可是,哪怕自己深陷困境,当得知杨家还有高利贷时,刘德华还是义无反顾,选择了出手相帮。
而这一切,杨丽娟一无所知。
此时杨丽娟眼中,刘德华早已从梦中情人,变成了杀父仇人。
起诉失败后,杨丽娟回到了甘肃老家,从此不再接受任何采访,她似乎觉得,是媒体的推波助澜和刘德华的冷漠无情,才导致了一切悲剧的发生。
其实,有很多媒体人都曾反思过这件事:若不是媒体乐于见到杨丽娟的疯狂,以此追求新闻的爆点,若不是媒体为获得独家新闻,卖力地煽风点火,杨丽娟也不会一步步朝着媒体“设计”的道路走去,最后落得声名狼藉。
故事的悲剧,绝不可能独自发生,所有的一切,都曾有过伏笔与铺垫。
2014年,杨丽娟做客《东方直播室》,她以己为戒,劝追星族们不要学她。
这场访谈,宣告杨丽娟正式退出追星的行列,也宣告她的追星梦,彻底破碎。
过去的杨丽娟总是沉溺在自己的梦里,期望着每天都可以梦到刘德华。
而如今她的梦里,只有父亲,只有那一遍遍对父亲的悔过之声。
梦醒时分,只愿回头
2019年底,已过不惑之年的杨丽娟,接受了鲁豫采访。
她说,她在外界的形象,一直是被人误解的,她并不是大众眼中那个自私、执拗的人,这一次,她想向大众袒露一些自己的心声。
如今的她,找到了一份工作,一月两千块钱,她开始信仰基督教,唱诗祈祷,希望可以救赎自己的灵魂。
她说:“我当时忽略了家人的感受,让他们为我背负了太多,包括经济上和精神上的。”
现在她只想好好生活,好好工作,让母亲过得好一些。
而她父亲的骨灰,早已被洒入黄河,每年的清明,她都会去祭拜父亲,并告诉他:“你的孩子长大了,我会努力生活,照顾好妈妈,请你原谅女儿。”
节目后半段,杨丽娟问了鲁豫一个问题:“十几年来,看过新闻的人那么多,有没有人在看到新闻之后,真正关心我这个具体的生命,问一句她现在还好吗?”
她还是希望有人可以记住她,可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里,杨丽娟的故事,更多是被人当作是一场上不得台面的闹剧。
其实,杨丽娟不是疯子,更不是偏执狂,她只是一个极敏感之人,在自己的童话里,不愿走出而已。
她从始至终都是被父亲保护起来的小女孩,直到父亲去世,她才开始正视这个热闹且冷酷的世界。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那些能最终得到的幸福,往往不是最初寻找的,而是在寻找的过程中慢慢收集的。
可惜从没有人教过她真正获取幸福的方法,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她变得不知进退,不经诱惑,不堪一击。
最终,用自己的故事,撕开了追星的真相,也撕碎了自己的梦。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谁是属于谁的,明星不应该是粉丝的全部,而粉丝也不应该只在意明星。
每个人都是普通人,身边都有着许多值得自己守护的人与事,
当我们执着于一事无法自拔时,不妨想一想,我们是否只为自己而活。
一时的骄纵、偏执,都会在某一天加倍奉还;只有经历过颠簸、起伏,才明白身边人的可贵。
木心说:“时间从不是药,药在时间里。”
在时间里平和下来的何止是心情,还有一个人的信仰。
哪怕一生热爱难回头,人生也要向前看,永远别烂在过去,毁在梦里。
正如鲁豫对杨丽娟说的那样:“平静踏实的日子,才最让人值得珍惜。”
图文摘自 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