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寂然 如果佛教不是有神論,那么就是無神論嗎? 不論南、漢、藏傳佛經里,都有許多各種各樣的天人(Devas;“神”),也就是所謂的神在活躍著,在漢譯經典里也有多處出現直接翻譯為“神”這個漢字的案例。 如果無神論的定義,是不相信世界上有一或多個神的存在,那么,根本不必多廢話,佛教並不是無神論,然而,前提是在說什麼無神論時,我們必須知道自己說的無神論是什麼。 在西方所謂的“神學”里,並不是只有有神論、無神論兩種那么簡單,而分為無神論(atheism)、人格神論(personal godhead)、非人格神論(impersonal god)、一神論(monotheism)、二元神論(dualistic)、交替主神論(kathenotheism)、自然神論(deism)、泛自然神論(pandeism)、泛靈論(animism)、泛神論(pantheism)、超泛神論(panentheism)、多神論(polytheism)等等許多不同的信仰——如果我們不知道這些是什麼,那么還是不要輕易說出佛教是或者不是哪種論! 首先,佛教並不承認印度教、基督教、回教、猶太教等等其他宗教里那種天下無敵宇宙最強主宰一切的天上人間唯一本源這種人格神。 佛教無法歸類入人格神、一神、二元神、交替主神、自然神、泛自然神論的體系。 哪怕大乘佛教所說的佛之“法身”的觀點確實有點接近這種神論,甚至還有“山河大地,都是法身等流”“無情草木也能成佛”等思想感覺與本源人格神一類的有點相似,但由於大乘佛教關於此類思想的各種其他概念設定、技術定義非常複雜,往復否定肯定、交叉錯落,因此也實在不能一言概之,說是說否,因此無法符合算入泛神論、泛靈、超泛神論類別。 雖然佛教所有宗派都主張業力因果為宇宙法則,一提到什麼法則,純粹的法則、純粹的真理規律時,恐怕一定在表面上看有點非人格神的影子,但概念分析和邏輯技術上來說,即使最和梵我不二論等絕對神論靠近的大乘如來藏思想,也不能說完全不屬於非人格神信仰。 而且,可能最讓我們現代人不可接受的是佛教一直承認有多神存在,即類似古希臘、印度、中國的信仰里的擬人化的神的概念和角色,連《雜阿含經》里也存在許多天人神鬼的許多真實描述的故事。 然而,我們作為佛教徒,應該明白的關鍵一點是:佛法承認他們存在和對他們皈依、崇拜他們,是截然不同的概念——這是一個最關鍵的區別。 佛經里常常提到各種神,譬如大梵天、帝釋天、堅牢地神、四大天王、他化自在天等等,甚至還有許多阿修羅甚至鬼道,也在很大程度上能符合“神”的定義——我們如果承認佛經中此類描述的真實性,就不可能說佛教不承認或者不相信他們存在。 然而,在相信他們存在的同時,佛教不認為他們說了算,並也對他們不買賬,更不鼓勵崇拜他們。 在佛教觀點中,我們承認他們存在,也承認他們在某些方面比我們強大(譬如力量、壽命、能力、福報等等),然而,我們認為他們不是最高主宰、無法令我們解脫,而且也沒有什麼最高的主宰,更沒有任何外在大力能使我們解脫,而且佛法認為這些天神本身也還沒解脫,只是比我們在某些方面比較好而已,其實他們跟我們人類都是一樣的,都是眾生,只不過比我們“神”了那么一點點而已,但他們絕對不是我們皈依的對境,所以,這和傳統意義上的多神論又存在著較大的區別。 所以,我們只能說,佛教以及和耆那教,甚至印度當時許多沙門宗教,在很多方面都無法被歸類入以上任何一種——這也是西方比較宗教學不把佛教列為無神論,而稱為“非神論”(nontheistic)的原因。? 所以把佛教定義為無神論,不能說是錯,但給出這一個宗教學上的準確是無的定義的話,很可能確實否定了佛教的自體真實,但甚至是我,有時為了表達佛教不同於基督教或印度教的那種單一人格神論或者什麼其他神論,大多時候也只能這么說,才顯得直接明白了。 但細究起來,其實佛教無法在任意一種的無神論(Atheism)、有神論(Theism)、不可知論(Agnosticism)的框架局限里被準確歸類,因此現代比較宗教學把佛教定義為“非神論”(Nontheistic),即不以神明為信仰核心的宗教。 最後,總結一下: 佛教承認世間之中確實有許多比人類強大比我們“神”的生命存在,但我們但不認為他們是真正的主宰,也不鼓勵崇拜他們,因為“其實他們跟我是一樣的”,都是眾生,都是不能自保長存永不無常,都是無始以來淪落在輪迴之中,不能出離。 所以,“從來沒有什麼神仙皇帝,我們的命運只能靠自己爭取”,因此非得給佛教加上一個什麼論的標籤的話,我提議: 佛教是“不鳥神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