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荣耀归来123 于 18-6-2018 10:07 PM 编辑
儒家与道家都包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道家则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二者之间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都对水推崇备至。这其中有什么奥秘? 水中有儒风 “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若藏于地下则含而不露,若喷涌而上则清而为泉;少则叮咚作乐,多则奔腾豪壮。水处天地之间,或动或静;动则为涧、为溪、为江河;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水遇不同境地,显各异风采;经沙土则渗流,碰岩石则溅花;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绕道而行。 孔子云:“水有五德,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君子遇水必观”。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观(观察、体会、感悟、效仿)。 孔子还有一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论是波平浪静还是汹涌澎湃,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淼,都能让孔子这样的智者流连忘返,赏心悦目。同时,水还能洗掉人们身体和心灵的污垢,让人的身心保持一种净洁清明的状态。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就是说,水具有川流不息的“动”的特点,而“智者不惑”,捷于应对,敏于事功,同样具有“动”的色彩,而且水的各种自然形态和功用,常常给智者认识社会、人生乃至整个物质世界以启迪和感悟。 水中有道意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是位辨证哲人。“上善”的智慧当如“若水”之柔中有刚,刚柔一体。水,貌似柔,实则强;水虽柔,但可克刚。滴水久之可穿石,流水载歌载舞可使角角棱棱的石头日臻完美成鹅卵石。柔软的水,加压能把巨岩击碎,能把成吨的钢材像揉面团般锻压。 道教对于水的品质之所以万般推崇,正是因为水对世间万物慈祥博爱,却默默地甘居低下而不卑;水能革故鼎新、荡涤尘污、且纯真自然;水能顺势而为、时刻点滴积蓄能量,川流不息。做人无外乎处世、交友、行善。能够多一些如水般的温柔纯净、海纳百川的包容大度、适应百态的历练豁达、万变不离其宗的从容淡定、以柔克刚的聪慧与灵活,那么就一定会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宽容的姿态,温柔的神态,构建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际关系基础。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是啊,水积不厚深就无力行大船,人若学问修养不高深又怎么能担当重任?“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水自有水流之道,只要顺此道而游,顺其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