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54|回复: 18
|
22万大马器官捐赠者资料外泄!遭殃的不止这22万人......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23-1-2018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3-1-2018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1-2018 07: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1-2018 09: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麼大個lowyat.net的watermark好心你就credit人家啦...
不懂得尊重智慧產權的科技小編...
|
|
|
|
|
|
|
|
发表于 24-1-2018 11:08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1-2018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1-2018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1-2018 1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1-2018 01:1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这种资料都会被盗,我有理由相信Sarawak Report的文章真实性。 |
|
|
|
|
|
|
|
发表于 24-1-2018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有没有方法检查一下?
怕以后房子突然之间转让给不知名人士。 |
|
|
|
|
|
|
|
发表于 24-1-2018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有得下载, 我要 check 一下有没有我 |
|
|
|
|
|
|
|
发表于 24-1-2018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5-1-2018 12:28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年来要当个好人都难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8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個card的1malaysia logo可以拿掉嗎, 捐器官還玩政治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8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5-1-2018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沒有錯怪喔
首圖大大個寫著 "图片:《The Star》"
接下來的圖片呢?
|
|
|
|
|
|
|
|
发表于 4-2-2018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继去年十月4620万手机用户资料外泄事件后,国内又再发生一件资料外泄事件!
科技网站Lowyat.net率先爆出消息,逾22万394名器官捐献者个人资料在网上外泄超过一年,外泄的资料包括身分证号码、地址、手机号码、国籍、种族、年龄等。有鉴于每位捐献者必须附上一名委托人资料,因此预计资料外泄受害者总数为逾44万人。巧合的是,两宗资料外泄案的来源相同,因此执法单位必须展开调查,顺藤摸瓜地搜证,尽快把涉案者逮捕归案,让肇事者接受法律的制裁。
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类似事件,证明了国内资料外泄的问题日益严重。虽然国人的权益受到《2010年个人资料保护法令》的保护,然而却仍然无法遏制资料外泄的情况。一般上,我们与政府部门及银行交涉、申请成为某团体或商店会员、甚至上网购物时皆不免附上个人资料,但没有人能够确保这些资料不会被外泄。
就算是政府部门也不能100%确保个人资料的安全性。正如此次案件般,器官捐献者的资料按理说是由政府相关单位负责保管,如今资料外泄,证明了有关单位在处理相关资料时出现了纰漏。他们的疏忽不仅侵犯捐献者的隐私,也进一步打击官方公信力,因此失职单位有必要给公众一个合理的交代。
一旦这些外泄的个人资料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势必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罪案。他们能够借助这些资料犯下入屋偷窃、绑架勒索、打家劫舍等罪行,不仅严重扰乱社会的秩序,甚至极可能酿成人命伤亡的悲剧。
有必要提升保安工作
有鉴于事态越来越严重,负责持有、处理资料和资料库的一方有必要提升保安工作,采取实际行动确保资料的安全性,以免一再发生资料外泄,甚至遭滥用的事件。
不过,尚有部分人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甚至乐于在社交媒体上把自己的隐私公诸于世,无时无刻更新关于自己的一切,殊不知此举已经把自己曝露在危机当中,一旦被歹徒盯上,后果堪忧。
总而言之,即使政府已经立法保护人民的个人资料,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个人资料保护局,毕竟他们也无法做得尽善尽美。因此,我们也必须严重看待资料外泄事件,无时无刻保持警惕并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南洋商報評論**陳仁傑) |
|
|
|
|
|
|
|
发表于 4-2-2018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世界里,很多危机是防不胜防。
如果你曾经在某个网站张贴自己的照片或公开电话号码,若干年后,你还是可以搜索到这些资料。我们最珍贵的资产就是个人资料,随着网络时代发展,下载非法应用程序、软件、开启可疑邮件都可能造成外泄缺口。骇客或不法之徒未必会当下拨电跟你讨赎金,或马上行动盗窃资料。对方可以潜伏其中,等待时机成熟后才下手。我们是日渐倚重科技和网络,因此也要有强烈的保护个人资料意识。
根据荷兰资安公司Gemalto的外泄水平指数,2017年上半年平均每秒有122项资料被外泄,每天有超过1千万项记录(资料)被盗窃或遗失。这个数据是非常恐怖,意味着个人资料外泄的风险非常高。以往提及资料外泄事件,受害目标通常是国外大型企业公司,例如雅虎、优步(Uber)、苹果等,涉及数量往往过千万或上亿,受害者资料就在网络世界里流传或被贩卖。如果这些资料包括信用卡信息或社交媒体账号,那么很可能就酿成大祸。前几年发生的好莱坞女星裸照外泄事件,骇客被捕后承认是利用“钓鱼电邮”成功入侵逾300名受害人的iCloud及谷歌Gmail帐号,盗取了这些私隐照片和视频。
马来西亚也无法幸免资料外泄危机。去年有媒体报道,在2014年共有4620万份手机用户资料外泄,当中包括了用户地址、身份证号码和SIM卡信息。这可堪称大马史上最大宗的资料外泄事件。事情过了几个月,警方尚未能对公众汇报调查结果。然而,近日又再爆发资料外泄事件,这次轮到器官捐赠者个人资料。
本地论坛网站lowyat.net日前报道,超过22万名器官捐赠者的个人资料遭外泄。如果加上器官捐赠者委托人的资料,受害者人数翻倍至44万人。最可怕的是这些资料是被上传至文件共享服务平台。试想想有人手握这批资料,包括知道捐赠者要捐出哪一个器官,心里就觉得很恐怖。外泄资料包括姓名、地址、亲属名字、联系号码等等。假设诈骗集团取得这批资料,就能策划大型行骗计划,假扮警方、银行职员、政府人员,谎称亲属欠债、重病、车祸、遭绑架诈财。原本半信半疑,当他们口中说出亲属身份资料时,你顿时就卸下防备心。
换言之,若用户没有加强网络防范意识,个人资料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外泄。处理数位鉴证工作的资深科技专家冯宗福曾说,大部份资料外泄事件源自人为疏忽。公司系统再安全,最后那道防火墙就是人。看回捐赠者外泄事件,报道称资料可能从中央数据库外泄。容我大胆推测,这也许是系统管理员疏忽,没妥善管理好这些资料。另外,这些敏感资料没有经过加密技术,以致外泄后资料一览无遗。根据2010年个人资料保护法令,任何收取个人资料的机构必须确保资料没被破坏、更改、滥用、遗失,也不能将资料外传给不相关人士。
对于电子商务、银行金融行业,他们都会高度防备,为客户资料加密,转化成乱码或难以解读的文本,以确保这些数据受到严密保护。然而捐赠者资料却是如此完整,不禁令我担心和害怕,自己的资料会不会有朝一日也被外泄。(文章来源:星洲日报/记者Apps·作者:林德成·《星洲日报》副刊记者·2018.02.02)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