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书3:1-17 走了四十年旷野之路的以色列人,没有一个人的鞋破损!他们来到约旦河旁,流水湍急的约旦河,横在他们的面前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以色列人只能隔岸相望迦南地!约书亚要带领以色列人跨越约旦河。按照常规,不外乎三种方法:一是“等”,等到涨水期过了,河水变浅,趟水过去;但这不可能,因为上百万人要生活。遥遥无期的等,就是等待饥饿、疾病、涣散、冲突和自取灭亡,就算河水变浅变窄,对于那时的以色列人来说也是不可能游泳过去的。因为这一代人都是在旷野成长的,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大湖大江,更没有机会游泳,人人都是“旱鸭子”。二是“渡”,渡河就要有工具。显然,资源缺乏,人生地不熟,又时时面临异族的侵扰,这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三是“绕”,但是无论往约旦河的上游还是下游绕行,都是路途遥远,上游要绕过黑门山,下游要绕过死海。而且,如果绕路,沿途还会杀出许多的异族来,无异于重蹈四十年的旷野路。约书亚和他带领的以色列民族似乎已经到了绝路,但是人的绝路往往是神给我们的出路。神必定履行自己的诺言,使用三种人将自己的百姓安全地带过约旦河。 约书亚 “蝴蝶效应”中有这样一句经典的阐述:“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个偶尔的细小的动作,可能对未来具有重大的影响。约书亚在当时的以色列人中,何止是一只蝴蝶,他是天空中高飞的领头雁,他是群羊中干渴寻找水源的领头羊!他的一举一动对以色列百姓的影响不需要两周后,而是直接的、即刻的,生死攸关的。庆幸的是,这个关键的人把握了关键的事——信靠上帝!这个信靠不是懒惰,是需要有所作为的;这个信靠也不是愚昧和盲从,是有明确凭据的。因为,神在一日之内三次向约书亚说话!神告诉约书亚怎样下河,神告诉约书亚在河里取石为证,神告诉约书亚叫抬约柜的祭司何时上岸。神的每一次话语,约书亚总是遵行不误。但我在阅读的时候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约书亚在向祭司和会众传达神对他说的话语的时候,有一句话约书亚没有传达:“从今日起,我必使你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尊大,使他们知道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书3∶7)是约书亚篡改还是遗忘了吗?没有!各位,神的拣选固然最最重要,但是也需要被拣选的人的顺服与信心的见证;约书亚没有说并不等于篡改或遗忘神的话,约书亚实在是把神的这句话牢记于心,贯彻于行!约书亚想高举的是神而不是自己,正是这样恰恰获得了民众的信任和拥戴。 抬约柜的祭司 约柜代表着神与以色列百姓的同在。祭司的责任就是肩扛约柜、守护约柜,约书亚向抬约柜的祭司们传达了神的话语:“扛着约柜过河去!”这里,有四点要强调: 1.祭司是负重过河;面对滔滔洪水,只身渡河尚且不能,还要肩扛沉重的约柜过河,简直不可理喻。 2.他们是首先跨入约旦河的人;抬约柜是四个人,这四名祭司要同心要同行,圣经记载,他们的脚一入水,水就从上游极远处止住了,下游的水也没有倒流(全然断绝),呈现在前的是干涸的路。特别查阅“他们的脚一入水”(书3∶15)的脚字,这是一个复数名字,换句话说,首先跨入水的不是一只脚,而是祭司们的脚都进入河水了,然后河水才干。我们常以“一只脚进,一只脚出”表示将信将疑,这里,祭司们不是半信半疑,而是全然相信,约旦河水干涸是神自己的作为,也是祭司们信心的结果!我们比较过红海:是水先干,后入海;过约旦河,是先入河,后水干!这简单的次序变化,反映出的是信心的加倍成长。 3.他们在河中干地上站定;这是信心的见证,让百万过河以色列人都看见,有神同在不要惊慌,可以有序过河!在河中站定的祭司不但需要持续的信心,还需要持续的身体力量。因为,有上百万人要过河,花费的时间是整整一个白天! 4.他们是最后的上岸人;圣经记载“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从约旦河里上来,脚掌刚落旱地,约旦河的水就流到原处,仍旧涨过两岸”(书4∶18),第一个跨入河水,需要信心,最后一个上岸,同样需要信心,假如我们在黑暗陌生的道路中行走,最前和最后的人肯定是最危险也是最容易胆怯的。祭司们一定看见了不远处压向他们的滔滔河水,但他们没有丢弃约柜逃命。这种由信仰而来的使命感、责任感是空前绝后的。当然,我也羡慕他们,因为他们必定看见了神怎样让水分开,又怎样让水合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