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idj 于 14-2-2016 03:52 PM 编辑
五、无望的自我救赎
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出现了系统性缺陷。中国长期用廉价的商品以来向美国出口通缩,任凭美联储怎么捣鼓货币手段,通胀率就是起不来。而美国又是一个金融业生产总值占比超过70%的经济体,资产价格的下跌,必然会诱发全市场风险,继而引发经济危机。
美国发现了这个问题,是怎么来应对的。它有两个三个方案可以选。首选是阉割中国,其次是寻找中国的替代者,第三,则是试图通过能源革命、再工业化,在美国本土实现消费,生产和资源的小三元结构内循环。
阉割中国的思路有两个。一个是迫使中国向当年日本那样的屈服和妥协。接受新的不平等贸易规则。第二是,把中国从当前的贸易体系中踢出局。所谓的重返亚太,就是为了干这两件事。通过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等,给中国制造压力、阻力和纷扰。迫使中国和它谈判,进行利益再置换。针对美国的这一系列做法,中国选择了,置若罔闻,以不变应万变。这种无聊无效的骚扰性质的敲边鼓真管用,那还要军队干什么。这都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噪音策略。
第二,美国要找中国的替代者。它能找到吗,如果韩国体量再大5-10倍,那么倒是挺合适的一个生产国替代者。可惜啊,还是太小了。韩国的产能,严重的满足不了当前世界的全球化分工。那墨西哥呢,这不符合美国的地缘利益。没谁会傻到给一个人畜无害的块头还那么大的邻国,装一嘴的尖牙利爪。把墨西哥变成生产国,那一定是美国的地缘恶梦。
选印度呢?好像比墨西哥更合适。历史上,苏联也曾经想把印度变成生产国,美国在选择中国之前,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印度。为什么同样占有要素优势的印度,两次都和工业化的历史机遇擦身而过,没有升级成生产国呢?因为印度存在三大劣势,一个是文化劣势,一个是社会组织能力的劣势,第三是制度劣势。再好的要素资源,和这三大劣势相比,都能被抵消的化为乌有。
美国也和越南打的火热过,一度卿卿我我的。不过工业化越南,弄的差不多了,中国再和越南打一仗,稀里哇啦的全砸烂,岂不是前功尽弃白忙一场。东南亚那些乌合之众,真的不适合做世界工厂,为全球提供商品生产。历史给过它们机遇,但是它们好像并不知道怎么把握自己的命运。于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中国的替代者,这条路似乎也走不通了。
不得已,美国开始尝试走第三条路。在本土建立小三元结构的内循环。用自己的资源,自己生产,自己消费。这条路,都不用去尝试,就能知道是条死路。为什么呢,因为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大环境下,以美国的要素成本来搞生产,可以讲那是没有任何的竞争优势的。奥巴马曾经说的那些好听的话,比如能源革命,比如再工业化,也只是说说罢了。根本就不具有执行层面的可操作性。
避免在经济失衡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的三条路,美国都行不通。美国不是没有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冲动,当年的那种海盗精神,牛仔精神,勇闯世界的精神,似乎有那么几秒钟,从他们的心里划过,眸子里绽放出片刻的雄心和光芒,不过瞬间又暗淡下去熄灭了。美国人,和所有因为过度文明而丧失野性的游牧民族一样,他们变了,不再是曾经的金发猛兽了。对于游牧民族的后代来说,失去兽性,就意味着失去一切。一群无望的,精致的,文明的小兽,它们正在眼睁睁的等待着,就要丧失他们曾经打拼下来的世界,却又毫无办法,这真是令人忧伤的一幕。
|